古人秘制烤羊排,瘦肉不柴,肥肉爆汁,不用穿越就吃到口

文/阿宏

凡味与羊肉同煮,皆可补也。这是《本草食疗》中对羊肉的总结。时下季节大好,正是可以找个烧烤架子烤羊排、撸串,并欣赏大自然风光的季节。这也应了《礼记·月令》中所述,“春食麦与羊”的饮食规律。

中国人食用羊肉的美食文化很早,从出土的夏商文化遗迹中,就能寻找到当时夏朝人饲养和食用羊肉的证据。特别在商朝的一些青铜器和玉器的造型上,可以找到羊的图案,可见当时羊已经和人们生活分不开的关系。到了周朝养养和食用羊肉,就变得更为流行,《周礼·地官·牧人》中有着“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牷。”的记载,当时的六牲中就有羊,起其规模已经不小。就像《诗经·小雅·无羊》中所述:“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可见当时羊不仅仅是那么简单,已经是上流社会的必备品。

现在人养羊要么吃,要么当宠物,但对于物资匮乏的古代吃,养羊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这过程中也产生了对羊肉烹饪的摸索。古人吃羊肉大多是“炖”或者“烤”,但味道上却追求有个“鲜”字,别的不说就拿“鲜”字本身来讲就有“羊”的踪迹,南方鲜以鱼为主,北方羊肉为鲜,鱼羊结合为鲜,便是南北通透的美味。再看美食的“美”字,追究其本身抽象意义,也是人吃羊肉时产生的一种感觉,一种味觉和生命满足的别样的感觉。

我毫不忌讳的说,在羊肉的烹饪上,古人的吃法比现在厨师做的精致,就拿周代的烹饪方法“炮牂”来讲就暗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道理。首先要把母羊羔全身抹上泥巴,紧接着烤制,随后是下油锅炸出香脆,这还不算完。接下来要找一个铜鼎,放入炸好的羊肉,再加准备好的各种香料,起火炖三天三夜有,此时的羊肉才能出锅上菜。这种做法虽然复杂,但却把烹饪之法用到了极致,做出的羊肉自然鲜美。

对于烤羊肉来讲就没有这么多繁琐的操作,但古人也有极为精妙的理解。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烤羊肉有这样的记载:

羊肉切大块,重五七斤者,铁叉火上烧之。味果甘脆,宜惹宋仁宗认夜半之思也。

袁枚没有描述具体的烤法,只是一笔带过将羊肉用铁叉叉好后架到火上烤制便可,还来了一句意味深长的总结:这应该就是宋仁宗当年大半夜,都特别想吃的美食。烤羊肉能让宋仁宗日思夜馋,可见烤羊肉在宋代就已经很有地位。

不过袁枚在《随园食单·特牲单》中,对烤排骨的方法有了特别的交代:

取肋条排骨精、肥各半者,抽去当中直骨,以葱代之,炙用醋、酱、频频刷上,不可太枯。

不难理解,烤排骨包括烤羊排在内,主要的要领在于“嫩”,也就是不能烤的太柴,不然口感很差,甚至枯燥无味。本着嫩、脆、香、艳的原则,我们就可以做出极为经典的烤羊排。

古人秘制烤羊排,瘦肉不柴,肥肉爆汁,不用穿越就吃到口:

腌制:准备洋葱碎2勺,蒜末适量,白糖2勺,孜然粉3勺,黑胡椒酱4勺,番茄酱2勺,五香粉1勺,盐适量,再加适量食用油拌匀,然后将这些料均匀抹在羊排表面。然后保鲜膜封口后,低温腌制1小时(丢冰箱冷藏柜就可以)。

配菜:配菜主要是为了激发羊肉的香味,配菜可以找和羊肉相配的蔬菜,比如土豆、土芹、胡萝卜、洋葱、西兰花等一些不容易烤烂,且各自带着香味的菜品。配菜切块便可,然后加入适量盐、黑胡椒碎和食用油,拌匀后腌制。

初烤:将腌制好的羊排放烤盘中,烤箱200℃预热烤制20分钟后取出。

加料:把配菜铺在烤盘底,放入刚烤过的羊排,刷上烤酱、撒上烧烤料,然后入烤箱继续烤制20分钟;然后取出后将羊排翻面再次刷酱料,以及撒上烧烤料,入烤箱烤最后20分钟便可。

最后给大家一份酱料比例,这份酱料只能用于烤制膻腥味较重的肉类:番茄酱15克,辣椒酱,10克,辣椒油8克,柠檬汁20克,黑胡椒粉8克,蚝油12克,黄酒12克,红糖10克蒜末10克,辣椒末12克然后混合均匀。

烧烤料可以根据口感配一份,这里也提供一份较为大众口味的烧烤料,是一般烧烤店用于烤制羊排的配料:孜然粉10克,芝麻8克,辣椒粉20克,小茴香粉4克,味精6克,盐5克,花生碎3-4克,羊肉精粉(可选)8克。

作为现在的一名吃货,我们无法穿越到古代就,去享用曾经的经典的口味。不过我倒喜欢现在这盘烤羊排,瘦肉不柴,肥肉爆汁,啃一口一锅端的感觉,生活瞬间变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