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军游记两篇【文友佳作推介】
作者简介:刘文军,网名“好望角”。中国徒步网理事、国际古道网理事、大话哈尔滨网站专栏作家。喜欢读书、旅行、摄影,出版游记《边缘旅行》(入选“2016年十大旅游图书”)《西域游历》《一路向北》《丝路漫记》。
1、投笔从戎的班超
原创/刘文军
西域三十六国时期,喀什为疏勒国国都,国王的行宫设在盘橐城。走进宫城遗址,可见当年留存的东西寥寥无几,只有一段残破的城墙,在诉说着这座都城昔日的繁华。
虽为一座倾颓的宫城遗址,却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因何在?答案是,这里曾居住过一位为收复西域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他就是东汉名将班超。
班超最早的职业是在官府抄写文书,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据《东观汉记》载,一天,班超在办公室坐得腻烦了,遂掷笔于桌,大声感叹:“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人笑其狂,班超正色:“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由此,汉语成语中多了一个“投笔从戎”的典故。
脱下长衫,换上戎装不久,班超即奉命出使西域。在西域,班超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凭借智勇双全的功夫,挫败匈奴势力,收复平定鄯善、于阗、疏勒和龟兹。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胆识威震西域,令西域小国的诸侯们闻风丧胆。
疏勒国的国王叫兜题,是龟兹人的傀儡,而龟兹人的背后是匈奴。班超来到盘橐城下,派手下人田虑前去招降。兜题见田虑势单力孤,丝毫没有屈服的意思。田虑以英雄虎胆之势,三下五除二,将其捆绑起来。班超入城,将疏勒国文武官员集中起来,向他们陈说龟兹的种种罪行,宣布另立国王。文武百官和民众闻听后欢呼雀跃,有人提出杀死兜题,但班超从大局出发,释放了兜题,从而稳定了民心,疏勒得以平定。
班超在疏勒期间,朝廷曾一度为形势所迫,打算放弃西域。班超奉命班师回朝,但行至于阗,遇官员和百姓相阻,有人抱住马腿不放,有人欲拔剑自刎。班超大受感动,于是毅然调转马头,返回疏勒,独撑危局,重振汉威。
公元90年,朝廷封班超为西域都护,后封为定远侯。晚年的班超思乡心切,上书朝廷,祈求归乡:“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的言语感动了朝廷,最终,他如愿以偿,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洛阳老家。其时,他已经71岁高龄,鬓发斑白。一个月后,这位威震西域、戎马一生的名将在家乡悄然离世。
班超纪念公园内,一条长长的神道通向高大的雕像,神道左右分列班超手下的36名文官武将。引人注目的是雕像后面那座高大的弧形墙壁,上面刻有班超少而好学、侍奉慈母、投笔从戎、出师西域、传播农耕等故事。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班超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班超经营西域期间,有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举措。这就是,为进一步“凿空”丝绸之路西段,重振汉威,于公元97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传说中的西方大国——大秦(罗马)。
史料记载,甘英一行翻越葱岭,历尽艰辛到达了“西海”,也就是波斯湾(一说地中海)。休整数日后,甘英欲继续西行,渡过西海前往罗马,可安息人为了控制丝绸之路的中转贸易,极力阻挠。他们吓唬甘英说:西海风急浪大,漫无边际,去者无一生还。面对烟波浩渺的大海,雄心勃勃的甘英退却了,数月后打道回国。
2、匠人街上的慢生活
原创/刘文军
俗话说,北疆看风景,南疆看风情。要了解地道的维吾尔族风情,一定要去逛逛喀什的手工艺品一条街。当地人有句话:“不到手工艺品一条街,就不算到喀什。”
手工艺品一条街的原始名称是吾斯塘博依,在维语里是“水渠边”的意思。由此推测,这条街最初是靠水而建的,不过这个名字现在已不大为人所知。从艾提尕尔清真寺出来,往右一拐就到了这条有1000米长的曲尺形老街。老街两侧的房子看上去都很古老,保留了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原貌。也有几户人家在翻盖房子,但走过去瞧瞧,依然是修旧如旧。
老喀什居民喜欢称这条街道为匠人街,顾名思义,它是一个工匠集中的地方。诗人玉素甫在《福乐智慧》中告诫人们,要盛情款待手艺人。因为“世界的装饰靠他们,人间的奇迹由他们创造。”诗人为什么要这样说?答案只能到匠人街寻找。
走进老街,大大小小的手工作坊和铺面让人目不暇接,诸如陶器、木雕、刀子、鞋帽、织品、服装、乐器等老物件在这里都能找到,而且件件精美异常。工匠们的娴熟技艺令人赞叹不已,你可以现场观赏这些物件的制作过程,也可以请工匠按照你的喜好现场制作一个小物件。
有些小物件做得不仅精致而且很有趣味。在一个卖木制品的摊位前,向导大吕拿起一个类似烟袋杆的木制小物件,问我这是做什么的。疑惑中,我本能地回答:“看不出,应该就是个烟袋杆吧”。大吕听后哈哈大笑,说:“这是给小男孩接尿用的,猜不到吧?”是的,无论如何也猜不到。
喀什是歌舞之乡,著名女高音迪里拜尔和流行歌手艾尔肯都是喀什人,喀什的麦盖提是刀郎木卡姆的发祥地。走在喀什的老街上,耳畔不时会传来西域风格的乐曲。几千年来,龟兹乐舞的余韵就这样在塔里木盆地上空回荡,从未中断。
一家乐器店里,一位老人正在全神贯注地弹奏热瓦普,动作不紧不慢,音乐的节奏也不紧不慢,似乎是故意留出时间让你慢慢欣赏。老人眯缝着眼睛,完全沉浸在跳跃的音符中。环顾四周,墙上挂满了各种传统民族乐器:热瓦普、都它尔、萨巴依、纳合拉、艾杰克……如果你想要了解这些乐器是怎么制造的,也尽可以来老街瞧瞧。
老街上的人走路是慢悠悠的那种,内陆和沿海城市里常见的急匆匆的脚步在这里是看不见的。就连小贩的吆喝声音也是有节奏的,买不买都没关系,他们绝不会缠住你不放或对你横眉立目。
喀什老茶馆的悠闲时光
街道拐角处的一座茶楼上,几位头戴花帽的老人在喝茶聊天,说话轻声细语,动作不紧不慢,陪伴他们的是一把铜壶,几个茶碗。喀什人的岁月就这样随着壶水流淌,变的是茶客,不变的是传统。
时钟在这里变得慢了起来,好像回到了中世纪,好不令人羡慕。路上遇到一位网名叫 “独舞”的驴友,她后来给我发来微信,说她到喀什后就不想走了,在那里享受了一个月的慢生活。
往期文章推荐:荒凉的古堡【散文|文友佳作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