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变幻”“时间更迭”说说词语搭配
今天一位四年级小朋友佳铭后台发来信息,提了个问题,说是学习《乡下人家》的课文时,他问妈妈,妈妈让问本公号的。问题如下:
空间变幻,时间更迭,这样的搭配合适吗?
说实话,我非常佩服这孩子的语感。正好跟郭一珩的妈妈聊天,就把这个话题抛给了郭一珩。结果郭一珩说,我开始觉得“更迭不合适”,但是为什么呢?我就查了词典,发现更迭是交替、更易的意思,“时间”是不会交替,更易,“时间”是流动的,永远回不来。
这届小朋友惊呆了我,怎么做到的?
然后,郭一珩又继续查字典,认为变幻也用的不合适,因为变幻是“变化莫测;不规则地改变。”
再然后,他提出了修改方案:应该是空间变换,时间流转,岁月更迭。
必须得承认,这两位四年级的小学生,语感太棒了,尤其第一位提出问题的学生。怎么从众多词汇中挑选出来的这两个词?要不是有极强的语感,这样的表达很容易就被忽略过去了。
变幻:变化莫测,不规则地改变。经常出现的语境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
天地间之物,惟狐最灵,善能变幻,故名狐魅。
又或风雨晦冥之夜,走上崖去,变成美妇人,迷惑良人家美少年。百般变幻,不可枚举。
可见,能够变幻的,有狐狸精等各种妖怪,也会有有莫测的世事。空间如果能“变幻”,那一定是到了仙境或者地府。而《乡下人家》分明是人间,是现实,这个词语显然太魔幻。
变换: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由一种换成另一种。
如果我们说一种文章的写法,通过变换句式,通过变换空间,通过变换……这样是可用的。
变换和变幻,是同音词,这类型词语最具有迷惑性,所以,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
再看“更迭”,正向郭一珩所言,是交替、更易的意思。使用的语境如: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直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社会形态的依次更迭
干支纪时制是中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60”这个纯粹的数为周期循环纪时,这个制度既不受天文学水平提高、历法改进的影响,又不因朝代更迭而中断,不因国家分裂而混乱。
比若人生,少者后当老长,更迭相传而去。
外戚宦官,更迭干政,有何好处?
更,词义偏重于前后相续,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
迭,是个连续的替代过程,或者两者之间交互、轮流接替。
更迭,自然秉承了来自这两个字的表意基因,含有交替、更易的意思。
而时间,是不具备这种交替更易的品质的,时间如流水,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所以,朝代、岁月可以更迭,而时间,只能如流水一般流淌。
由两个孩子的问题,不由得联想到教学,当我们抱怨学生的作文词不达意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想想,对于这样的一些词语,是否引导学生辨别过用的恰当与否?是否引导学生体会过其中的差异?这差异会给表达带来怎样的不同?
当然,这两个孩子的敏感,也一定来自他们的老师。
当我们在不断变幻的教育理念面前,像追风少年一样,永远跟在一面旗下面狂奔时,奔的累不累?语文教学,语言文字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分享一段语文教育专家郑国民教授给学生的话,勉励我自己:
语文教育就像一辆车,车的两个轮子为教育学、心理学。车身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决定你能跑多快,汉语言文学决定你能走多远。学科教育和语文教育的人,都能意识到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制约我们,教育学和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教育本体、心理本体的认识决定了学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决定了你能否跑得足够快。汉语言文学自身决定了你这辆车有多坚固,能走多远。
早晨扫描各个微信群,一个汉字群里,一位杨新安老师(不认识)发了一段文字,我觉得非常有启发,也发出来,勉励我自己:
勤查词典,我认为,对于教学和编校等文字工作,尤其重要。但当前,在这些领域,做得也相当差。举个典型例子。大前年,我在本校听了一节课,那是全市小学语文新课本三上观摩课。上课中,执教老师挂出小黑板,板书有“打叉”“打勾”等教学常用专业用语。那天活动了一整天,自始至终,对“打勾”错别字,参加观摩课的全体130多位语文教师,毫无反响。第二天,我还专程去了一趟教研室,与昨天主持观摩课的教研员接触了一下,她也毫无察觉。我让她查《现汉》看看,她的办公室竟无一本辞书!真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