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秋思落谁家”,思读sì还是sī?“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斜读xia吗?
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选了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天牛老师询问这首诗里的“思”应该读作什么调?
还是按照判断的套路,近体诗读音,先从格式判断:
看图,根据格式,思读作sì。
第二步,查字典印证。(如果学习的文本是古汉语文本,就应该查古汉语字典词典)
王力先生《古汉语字典》,标记的很清楚,
“不知秋思落谁家”,秋思,是名词,表示心绪或者情怀,读作sī(旧读sì)。就是说,这个字表示名词义项时,曾经读过四声,但是现在,一般平声了。
基于此,在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可以请学生画画平仄,根据平仄做个判断,然后查古汉语字典,知道这首诗是合律的,在历史上曾经是这样读的。只是现在不这么读了——给学生树立一个“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也”的历史观念,也未尝不可。
同一课还有韩翃的《寒食》其中有“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斜,该读作xie还是xia。同样的材料还有“远上寒山石径斜”,这个是老问题。但是一再被提起,就再说一遍。
这是个韵脚字,有人认为这个字在韵脚位置上,就应该改读作xiá。为了叶韵而改读音,这种做法在宋代比较盛行,甚至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后来有学者批判这种做法,钱玄同先生说:“研究声韵沿革的人,必须把'时’和'地’的观念弄清楚,懂得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变革,音有转移,才不至闹'叶韵’的笑话”。
因为这个字即便在古汉语中也没有xiá这个读音,就是为了叶韵,就强行改读音,跟上文谈到的思,是两种性质的问题。前人对这种做法已经批评过了,我们只需要汲取观点即可。
下图是古汉语字典中的读音和用法。
音韵学是一门比较难的学问。很多音韵学家都是南方人,因为那里的语音比较近古音。方言的老师曾经说过,电视是方言的杀手。方言区的老师们,不妨请孩子们用方音读诗。之前一次培训中,广东的叶珊珊老师用粤语读诗,美不胜收(可惜没有征求叶老师的意见,不好请大家欣赏了)——诗歌是声音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