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未必靠吃药:神奇的干扰电疗法了解一下?
疼痛是肌体对病变的一种反馈机制,炎症、外伤等都可能导致疼痛讯号的传递,持续的疼痛严重影响人的生存质量,从有人类有医生这一职业开始,各种各样的疼痛抑制剂就随着医学的发展被不断升级。
中国古代通过大麻作为止痛药,神医华佗又进一步改良了大麻,混合了数值、葡萄酒制成麻沸散,能做到外科手术几乎毫无痛苦高。
而在古代欧洲,止痛的方式就粗暴得多了。常见的两种办法:一种是把病人放血放到昏迷,另一种方式是一棒子把戴着金属罐的病人锤晕,对,你没看错,就是一棒槌打晕过去然后下刀……在这种古典风格西医粗暴的医术下,病人当场变故人也是司空见惯的。
在生命科学逐渐进入现代化后,制成品药物开始代替传统草药,成为医院规范化的医疗产品。从最早的一氧化二氮到现在常用的乙醚,气体麻醉在医疗上被广泛应用。
不过不管是气体麻醉还是药物,都有各自较大的局限性和负作用,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基于物理的声光电磁力五大疗法中的电疗法又被研究人员挖出潜力。
在美国,干扰电IFT疗法在临床上被用于干扰疼痛讯号,基本原理是利用低频(<250pps)电刺激神经,扰乱痛觉神经发出的电讯号,但是不会产生电流通过的不悦感。目前被西方医学界认可的主流IFT临床疗法有四种:缓解疼痛、肌肉反射调节、增加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状况。也有研究机构认为IFT有加速愈合的功效,不过IFT主要刺激的对象还是神经组织,缓解疼痛和肌肉刺激是“主业”,其它的影响可能只是次要的衍生品。
相比止痛药和需要专业麻醉师辅助、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气体麻醉,干扰电疗法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止痛手段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电极和皮肤之间尽量润湿,提高导电性,使用更加舒适。另外,电极的覆盖也有讲究,使用较大的电极间隔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不适感,而较小间隔的电极则增加了浅表组织刺激和可能造成损害/皮肤灼伤的风险。
参考文献:2004《干扰电流与预调制干扰电流的比较》85(3),Arch Phys Med康复中心
文章出处:http://www.qlbeoka.com/a/xinwenzhongxin/xingyedongtai/139.html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