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也能“通俗话”
我很多时候喜欢用老百姓的话来讲中医,直白浅显,通俗简单,我不喜欢把一大堆中医专业词汇搬上来,讲话跑来跑去,云里雾里,我觉得,对老百姓来说治病在于效果。作为一个临床民间中医,最大的本事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做到最大的效果。最好能还能教会别人来用。如若把中医束之高阁,随便分享都像在写论文,说实在的,自觉的没什么用,用来自嗨而已,就如同是“孔乙己的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一样”!以下我就举几个实例来说明!
中医很讲究“天人合一”!人要保持健康,自身机体规律要顺应自然规律。人体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西医不认可也不讲,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在这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正常情况下,日升而作,日落而息,早晨醒来,神清气爽,但如果你下午睡觉,傍晚醒来,神情则非常的压抑,原因就是自身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悖了。其实老天也跟人一样,你顺着它,它就让你舒服,你跟它顶着干,它就让你难受。早上太阳升起,我们的阳气也随之而出表,人就会醒来,晚上太阳落下,我们人体阳气也跟着下降,人体就有困意,需要休息。所以有人晚上熬夜,白天补觉,正当大自然阳气生发时,你的身体却要沉降去睡觉,这是违背天道的。所以白天补觉总是达不到晚间睡眠的程度,就是这个原因。《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故而“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清代曹廷栋《老老恒言》说“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所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
中医很讲究阴阳平衡!所谓阴阳平衡,就是说阴阳两方面都不能偏亏偏旺,必须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就好比一个房间,最让人舒服的状态是温度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不能太干燥、也不能太潮湿,如此而已。体内的阴阳,就好比体内的水火。当水不足的时候,水不能制火,火就烧得很旺,水不足就干燥,火一旺更干燥,所谓“阴虚生内热”便是如此!火旺则表现出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心悸、五心烦热、盗汗、容易咽痛、容易口腔溃疡等上火的现象;水不足,则表现为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燥等全身缺水干燥的现象,秋季干燥季节更为明显。
传统中医很重视阳气!打个比方,形容女孩子,一般说“阳光女孩”;男孩子一般用“阳刚之气”来形容。这代表在年轻的背后,比较健康,不健康的状态不会用“阳”来形容。所以这个“阳气”是一种力量,推动生命进行的一种力量,如果持续以一种损耗阳气的生活状态生存,后续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当一个人生病时,好比是一个穷人(阳气亏损),阳气不到就是病嘛!而治病的过程就是阳气提升的过程。阳气的作用是让这个人拥有赚钱的本领,只要有了赚钱的本量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穷,但是咱们不要忽略了,赚钱的本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这个穷人饿死了咋办?所以在过程中,可以先借点钱给他,慢慢地等到他有了赚钱的本事。“授之以渔”固然很关键,是治本之策;但刚开始“授之以鱼”也不失为权宜之计!放到咱们身体上,如果只强调扶阳,身体可能是极不舒服的,这时候请别忘了”存津液“的重要性。比如我在临床运用四逆汤扶阳时,常常会加入生地、白芍、当归等,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