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校长:我为什么要“炸掉”班主任岗位?

020/12/29 18:35:13

1

我们这些前浪们经历过的高中,应该还历历在目:

不眠不休的在书山题海里拼杀,面容疲惫,双目无神,再加上都架着副眼镜,套在宽松的校服里,连长相都似乎是一样的。

那时真苦啊。

但近几年,虽然高考制度没啥太多改变,但有几所高中却变了,孩子们的状态和我们那时形成了巨大反差:

“丰富灵动的表情,有独特的个性,能用平等、坦诚的态度和成年人交流。”

会更让你惊讶的是,他们还很有主见,能自己科学管理时间,成绩也毫不逊色于天天刷题的学生。

这所学校就是北京十一中学——北京最著名的五所高中之一。

十一中学之所以如此“另类”,因为有一个人一直在探索,探索在中国的教育现状及不影响孩子升学的前提下,高中是否还可以有另一种模样存在着?

这个校长就是李希贵。

李校长何许人也?

他从山东高密(高密是个神奇的地方,莫言写的就是那里的故事)到北京,当了三十年的校长,一直在实践着他“重新定义学校”的教育改造。目标是“把普通的学校,办成令人尊敬的学校,让每一位学生走在可以伟大的路上”。

他说,中小学的实质,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前的社会,目的是让他们“先活一遍”。这就是教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们听话守规矩吗?也不是,而是要让他们安全地犯错误。

3—18岁的基础教育,真正作用是在这个教育者守护的边界里,让学生尽情选择,充分试错,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挫败的迷茫,让那些经验促进学生成长,这个成本可比进入社会再犯错小得多。

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

这么理想化的教育,在国内高考的重度碾压下,有生存空间?这所学校的高考成绩怎么样?

2

成绩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2019年,清、北录取人数达到70人

2019年,清华北大在北京共招了473人,来自十一中学的学生就占了14.8%。你知道北京2019年高中有304所,考生近60000人。

势头越来越猛,地位不可撼动

要是将650分以上的考生平均到每个学校,2019年,十一中学就占了24所校园的名额。

孩子们的表现如此“彪悍”,这所高中做了哪些事?

3

  • 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看《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这样经典的电影,之所以会热泪盈眶,都是因为这些老师和这班“调皮”的学生从陌生、敌对,到建立了信任和深厚的情感,然后春风化雨般的影响了孩子们的一生。

教育的最大特征是人对人的影响,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学生的成长、教学的效益,是从师生关系里来的。

李校长说,学校教育的关键基础就在于怎样增加师生相处的时间?怎样在师生相处时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只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 把判定师生关系好坏的权利,放到学生手里。

我们别低估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判断师生关系的标准,真不只是老师多和蔼、多宽松,讲课多幽默,他们会真切地体验到“老师在教我做人做事”、“老师在鼓励我保持独立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对老师的信任。

师生关系的主导方是教师,但判定的权力掌握在学生手里。

  • “炸掉”了班主任这个岗位。

过去都是学科老师只负责上课,只有班主任兼管育人。所以我们有个说法:孩子的心理健康,全看摊上个什么样的班主任。

而十一学校赋予了所有教职员工服务学生成长的育人职责,无论是科任老师还是后勤人员,都要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学生。十一学校是没有班主任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中产生的个人化影响太大。

没有了班主任,也就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我们知道,大部分学校都在用班级的纪律和成绩来考核班主任。

李校长认为,这是个致命性的错误:

这样一来,老师自然就要和学生较劲,为一点小错大发雷霆,尤其对后进学生容易情绪失控,因为他们拖了班级的后腿,影响了老师的考核成绩了嘛。

这样的话,师生关系和教学效益就无从谈起了。

  • 采用大学的选课制度,把任课老师的职责变宽。

十一学校实行的是类似大学的选课制度,每名学生按照自己选的课,到相应教室去上课。选同一门课的学生就形成了一个教学班,而上这门课的老师就相当于这个教学班的班主任,比如:

30个学生选了我老余的数学课,那么我既要给他们上课,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更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坚持不懈、问题解决的能力,甚至还要给每一位不同学习节奏的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家长到校时,与我谈的不仅是孩子的数学成绩,更能了解成绩以外的全面情况。

  • 也有“教导主任”,但必须公正对待学生。

学校也有我们熟悉的教导主任,他们时刻关注学生那些容易犯的错误、必然出的问题,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用公正的态度给予处分,或将信息反馈给导师和学科教师,但是这部分负责纪律的老师就不会进入到学生的评价之中。

  • 新增了“老师的老师”岗位。

这些老师很资深,负责解决教师在与学生打交道中的困惑,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升学与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还包括与家长的亲子关系等等。

这种职责划分,给老师留足了陪伴、教育学生的时间,也创造了容许学生犯错的空间。一个学生的体验是这样的:

  1. 在中学6年里(初中、高中)平均会与100多位老师打交道,这些老师既各司其职,又都对他的成长负责,随时可以回应他的需要;

  2. 他也不用担心自己犯的错,会从此被班主任针对(因为就没有班主任),可以更放松、更主动地和老师们交流。

看到这儿,你或许就明白了十一学校学生的坦率自信,到底是怎么来的。

  • 让孩子拥有一辈子幸福的源泉。

我们知道,国外的名门望族子弟,往往不是学商业、法律,那是可以交给专业人士打理的。他们会去学艺术、学哲学,因为那是幸福的来源,不是光有钱就能买到的。

十一学校规定,每个孩子必修艺术课。

李校长说,这些内在的东西,青春期不培养,以后就没机会了。

李校长讲过一件事:

有个女生,在高二之前一直拒绝艺术,觉得自己没有天分。但学校规定每个学生都要修戏剧课,因为戏剧的作用不只在审美,而且能塑造完整的人格,人在当众表演中,会发现和表达自我。

这个女生一开始只是无奈地选了演话剧《雷雨》的一个角色。谁知道,当她真的登上舞台时,一切都变了。

她从此爱上了戏剧,演完后她说:“这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经历,我的灵魂是为镁光灯而存在的。”

一个17岁的孩子唤醒了艺术细胞,她未来的人生,会因此更加精彩。这座学校的每个动作,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教育思想。

  • 把学校所有能利用的空间,还给学生。

在十一学校里,我看到了很多与其他高中不一样的设计,比如阳光最好的教学楼前厅,被设计得像环形剧场,装了很多座位,没课的学生们就在那里做各自的事情;

校园的花园里还有一个木头房子,里面的学生正在摆摊做生意。

从这里我才明白,传统校园的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空间都有明确功能,这也是过度管理的表现。

学生需要能挥洒自我、暴露自我的公共空间,他们可以在那里完成自选动作,也包括犯错误。真把学校设计得刀枪不入,密不透风,他们的成长就会窒息。

我突然想起我高中时老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老师在和不在要一个样”,就是要求学生在学校的任何场合都守纪律。

而李校长反思,学生为什么在老师看不到的时候不一样?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的过度管理,要求学生不犯错、不出事儿,这种压力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当学生习惯装假以后,学校连他们的真实面貌都弄不清楚,还怎么开展教育呢?

  • 把课程做成从易到难的分级产品,以便适合不同基础的学生。

学校最重要的产品是什么?如果回答是学生的话,就错了。

李校长说,这样的话,学校会按自己的想法塑造学生,忽视掉他们的个性。实际上,教育是一种服务,它服务于人的成长,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所以,学校真正的产品应该是课程。

你可能想不到,十一学校有多少门课程供学生选?30门?50门?

是300门!

同样一门数学、物理,就有五个级别可选,一二级满足高考要求,建议艺术方向学生选修,五级是面向未来,有志于从事这个专业的学生,他们可以上不封顶地去探索。

  • 帮助孩子寻找“长板”,并鼓励他无限度的发展这个长板。

我们都在习惯性地为孩子补成绩差的短板。但这种补课,往往让孩子在力不从心里,逐渐丧失自信。

实际上,教育的目标不是补齐所有短板,而是发现学生最长的长板是什么。

这是在挖掘孩子们的潜能,这也是他们未来最适合从事的职业方向。所以,十一学校不仅在鼓励学生试错,也在帮他们寻找自己的长板。

李校长说,潜能是观察不出来的,它埋得很深,只有让学生什么都试试。找到之后,就可以长期专注地投入了。

所谓“差生”,其实是还没有找到长板的学生。这可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是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验证的结果。比如数学不好的学生,往往对艺术就特别敏感。这时候该做的,是发展他的艺术特长,而不是按住他天天做数学题了。

十一学校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有个数学不好的学生,高一时随便在语文作业里画了两幅漫画。老师发现他的绘画天赋,帮他选了绘画课。一年后,学校为他办了一次画展。

后来,那名学生考取了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这是世界顶尖的艺术学校。

4

以上就是北京十一学校的故事,一个真正为孩子们的自信、专注、发现自我,甚至为未来幸福着想的学校的故事。

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李校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可想象,但他做到了。

曾国藩说:“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李校长也有句名言:“非常理想、特别现实”。

无论我们希望赋予学校多少使命,都没有理由剥夺孩子们的童年。这是他非常理想的一面,也是推动变革的动力。而他特别现实的一面,是用好每个校长手里都有的牌,重新定义和组织学校的管理,实现这个目标。

真希望这样的校长能越来愈多,这样的十一学校能在中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本文参考《学校如何运转》;作者:李希贵

(0)

相关推荐

  • 课后延时,累了学生,苦了老师,家长还要被自愿

    开展课后延时后,中午也要孩子在学校吃饭(中午有午后延时),下午再有个课后延迟,孩子早上七点半到校,下午六点出校门,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学校,孩子真的太累了. 就以乡村小学的学生在校时间为例,中午的在校时 ...

  • 【李镇西】我对岁月说:只想让教育成为教育本来的样子

    教师节前夕,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夏书系对一批老教师进行了书面采访,这是我的回答. 姓       名:李镇西: 任职岗位:语文教师,班主任 教       龄:在职36年(现在还在做教育) 1.  在你的 ...

  • 交织、交汇与交融 | 作者:李振北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三湘文艺】方罗平/难忘县一中

    难忘县一中 作者:方罗平 四十年前,邓小平发出了改革开放的号令,为挽回失去的十年,振兴国家,必须搞四个现代化,走科技强国之路.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尊师重教,成为时代强音.正是在这种大 ...

  • 我所经历的师生“战争”

    有学校,就会有师生矛盾.老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的宽严相济,有的着急了就会发脾气,甚至还会骂娘.从小学到大学,上学16年,我,或者是我们同学,跟老师发生过多次"战争",想来也很 ...

  • 写在开学季

    写 在 开 季 学 A Story of Youth   原计划今天全体老师返校,可是因为教材培训.推迟了一天,我办了件囧事,发消息通知大家9月31号上班.结果,成了一个笑料. 没安排值班,我值吧!图 ...

  • 李希贵:我为什么要“炸掉”班主任岗位?

    把课程做成从易到难的分级产品,以便适合不同基础的学生. 01 我们这些前浪们经历过的高中,应该还历历在目:不眠不休的在书山题海里拼杀,面容疲惫,双目无神,再加上都架着副眼镜,套在宽松的校服里,连长相都 ...

  • 李希贵:我为什么要“炸掉”班主任岗位?(深度好文)

    中小学的实质,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前的社会,目的是让他们"先活一遍". 这就是教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们听话守规矩吗?也不是,而是要让他们安全地犯错误. 01 我们这些前浪们经历过的高中, ...

  • 李希贵:我为什么要“分解”班主任岗位?

    ▲李希贵,原北京十一学校校长,现任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看点]作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先锋,北京十一学校,无论在高考选拔还是素质教育方面,都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绩.作为十一学校的 ...

  • 李希贵校长总结的14种教师激励方案,总有一种适合你!

    教师是学校里第一重要的群体,其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将决定学校组织的兴衰成败.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及其对本职工作的热忱. 因此,激励而不是控制,是"领导"与&quo ...

  • 李希贵校长:为了让孩子们学好语文,我是怎么做语文教学改革的?

    人们现在有一种奇怪的想法: 认为无论什么,都要通过讲授来教给学生,我看不出讲授比阅读好在哪里,因为讲义都出自原书. --约翰生 1995年秋,一个刚刚从高密一中考上大学的学生给在上高三的朋友写了一封信 ...

  • 李希贵校长:我是怎么把一所农村中学,改造成齐鲁名校的?

    前几天写了一篇小文(李希贵校长:我为什么要"炸掉"班主任岗位?),很多同学不屑.不信.甚至说这是害人: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解,乃因我没有说明白背后的逻辑和事实,比如"这样 ...

  • 李希贵校长为直升初一年级学生编写的传统节日文化丛书题词、签名

    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一代代传承,将龙的传人们连成一体,民族凝聚力由之而生. 传统节日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了&l ...

  • 北京名校长李希贵:阅读的力量,影响孩子的一生

    " 一个孩子的认识水平,如果我们给他积累了.如果给他大量地铺垫了,他的高度就会超出他这个特定年龄段. --李希贵 " 11 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学的语文老师,遭遇 ...

  • 特别喜欢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老师有一...

    特别喜欢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老师有一个主张,他说"作为一个校长,在学校里看到孩子违规违纪了,得绕着走". 哎奇怪,一般的校长要是看见这种情况,肯定得叫住学生批评教育一下,这才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