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端: 古代十大行书排名为何不靠谱
时下很流行排名,地区有实力排名,企业有规模排名,商品有销量排名,土豪有财富排名,学生有成绩排名,排名五花八门类别多样。古代也有一项排名,就是书坛十大行书排名,这一排名历史悠久,跨越千年,立为书法标杆,古今从未改变。当然,也有认为古代这一排名不靠谱,为何是不靠谱?且看以下分析解读。
首先,要从概念上明确什么是排名?排名定义是同类主体在相同条件下,通过比较差异决定次序的结果。其次,排名要有权威性,一般有官方机构发布,或有社会公信力的民间组织出具排名结果。再次,排名入围要有条件或标准,以相同条件标准对照选择决定名次,确保排名的公正性。
显然古代十大行书排名不符合上述规范,当然也不是以现代排名那套规矩套用古代,但是当代起码要搞清楚这个排名是怎么回事,是怎么来的。依据现有资料无籍可考十大行书排名出自何处,传闻有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也有说是宋代书法家米芾说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尚有据可查,该书卷有元代书法家鲜于枢题写了“天下行书第二”。鲜于枢是元代与赵孟頫齐名的书法家,鲜于枢称《祭侄文稿》为“第二”,也是默认元代有排名第一的书帖,显然仅有王羲之《兰亭序》可担当第一,也是说明元代是晋代以后书法家书艺排名最早起源。
十大行书作者有晋代二人、唐代三人、五代一人、宋代四人,入选者止于宋代,这就好解释了为什么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行、楷书都写的好,为什么未能入选。
十大行书排名未见有官方著录,只在民间相传,早期或是三大、五大行书被添加到十大行书,或有某位像元代鲜于枢那样书坛有名、官场有位的人物,提出排名意见传播社会,总之十大行书排名与官方没有关系,也不是社会推选产生。
古代社会“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三国曹丕语),由书坛提出排名榜单的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提出排名或是古代官学、乡学及私教学习书法选编教材之需,由文化教育机构或民间社团组织,对历史上有贡献的书法家树立偶像标杆,梳理出书坛十大名家与书帖榜单,由此代代相传从未中断。
为何没有楷书排名,仅有行书排名榜单也是印证以上观点。学书进程是从楷书起步,楷书是标准书体,社会有多种范帖。行书是楷书学习的升级提高,书写风格与临帖版本各异,没有统一标准范式,学写行书临帖有一个选择问题,有了十大行书排名榜单可作为学书者的名师指南。可见十大行书排名目的不是专为宣扬十位古人的书学成就,兼有为学书选帖提供参考指导作用。对这一观点或有疑问,上榜书帖字数有限,作者的书帖稀见,怎么能当字帖呢?古人书帖只是在现代社会稀见,古代书法家那一位都是终生要写下数千或数万件书帖,或为谋生售帖卖字,在印刷技术落后的古代,复制字帖主要手段是临摹多写,不以现代思维看待这一问题就悟明白了。
古代十大行书究竟有那些上榜,请看以下图片及排名,限于篇幅,图片与有关文字说明在此略去。
1、晋代王羲之《兰亭序》(图1)
2、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图2)
3、宋代苏轼《寒食帖》(图3)
4、晋代王珣《伯远贴》(图4)
5、五代杨凝式《韭菜花》(图5)
6、唐代柳公权《蒙诏帖》(图6)
7、唐代欧阳询《张翰思鲈帖》(图7)
8、宋代米芾《蜀素帖》(图8)
9、宋代黄庭坚《松风阁》(图9)
10、宋代李建中《土母帖》(图10)
看过以上古代十大行书图片及排名,会认为上榜书帖有些书艺很一般,或有提问十大行书排名上榜的理由或依据是什么?当然现代没有人能把上榜排名的缘由说清楚。对排名前三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名家作品,照样有提出质疑:质疑《兰亭序》是一件摹帖,不是真品,凭什么列在榜首;当然有解疑说这是“书圣”王羲之的书帖,摹本也是写的很好。质疑《祭侄文稿》书写潦草,多处涂改;有解疑说这是颜楷大师颜真卿作品,书写潦草涂改是写作心怀悲情的真实反映。质疑《寒食帖》写的是苏轼自嘲为石压蛤蟆体的丑书;有解疑说这是文豪书法大师苏轼的尚意书风,表现恣肆豪放的个人性格等等。对其它上榜书帖的质疑,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以上无论质疑还是释疑,说的似乎都有道理,为什么呢?质疑与释疑是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疑者提的是作品书艺,释者答的是作者名气,解疑说法归集为一点,就是十大行书是名家作品,作品书艺当然一流,书帖排名无可非议。是这样吗?不尽然是,解疑观点显然把十大行书作品排名与作者书坛地位排名混为一谈,如否把以上作品换个名字,不敢说还能入选上榜,如换个名字不能入选上榜,表明作品还不是时代一流或是书艺顶尖的,何敢称“天下第N行书”呢。
即使十大行书排名考虑到作者名气,但选择的作品不尽然是作者上品书帖,有写的更好书帖未选入,且举几例:
1、宋代苏轼有许多书帖比《寒食帖》写的好得多(图11),图11上是《中山松醪赋》片段,图11下是《祈雨诗》片段,这两件仅是民间收藏苏轼作品的其中一例,显然比《寒食帖》(图3)要好些,尤其《祈雨诗》帖,书体端庄俊朗,字迹俊秀遒劲,体现出大师的书艺功力。
2、唐代欧阳询《薄冷帖》片段(图12),《薄冷帖》笔法自然,气韵禅定,藏锋显拙,筋骨刚劲,与《张翰思鲈帖》(图6)有一比。
3、宋代米芾入选十大行书《擬古帖》(图8),是手卷本小字帖,卷本纵高29厘米每列书写8字。民间收藏《擬古帖》是长卷本大字书帖(图13),卷本纵高65厘米每列书写6字,两件《擬古帖》分别是大字本与小字本两种格式,两件对比大字本不仅是书写难度大,而且是写的更为精致,更有气势。史上有称米芾《擬古帖》是“天下第一美帖”,那么民间收藏《擬古帖》可称是“天下第一最美帖”呢。
自古有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十大行书排名把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高下,这样排名没有对比共同点,裁定名次不具有公正合理的基础平台。质疑古代十大行书排名不靠谱,不是否定十大行书的书艺水平,也不是否定十大行书作者的书坛地位与书学贡献。这一问题如同体育比赛规则不合理,与运动员竞技水平没有关系,质疑十大行书排名规则与结果,是与书帖作者书坛地位没有关系。作此特别说明,以免有未看懂文章的评论离题。
古代十大行书作者是各个时代书坛风云人物,在十大行书作者之外,还有许多杰出书坛人物未能上榜,因此古代十大行书及作者排名缺失了全面、客观、公正、权威性,可信度大大降低,如财富榜单、运动员榜单,如把一些公知富豪或成绩拔尖运动员排除在榜单以外,榜单当然是不靠谱的。
当然古人十大行书排名受到文化闭塞与传播落后的时代局限,不是苛求古人的排名不尽完美,提出排名问题的现实意义是,不要把排名当做书坛权威依据,埋没或贬低了史上其他书法家的书学贡献与名帖风采。
古代书法是从娃娃抓起,识字起就练写毛笔字,写不好字进不了仕途,朝中百官提笔都能写一手好字,皇帝也是能书善画精于此道。古代中国出现许多位革新书体、探究笔技、规范法度、立论著述的书法家。秦汉魏晋有李斯、蔡邕、张芝、钟繇、陆机、王羲之等。隋唐五代有丁道护、智永、陆柬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王文秉、李鹗、杨凝式等。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也是书法大师,民间收藏有李、杜精美书帖,不过是他们文豪名望盖住了书法名气。宋元明清出现的书法家更多了,书艺繁荣,百花齐放,书法大师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康里巎巎、柯九思等名家辈出(明清书法家略),以上仅是列名举例,许多大师未被列入。宋元明清虽然是书坛繁荣兴盛,但是书艺格局基本在晋唐框架,不及盛唐书法大师开创书风引领潮流。
古代书法的大师级人物举不胜举,写下的作品流传后世难以计数,成为当代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古书画作品大多数散落在民间收藏,国有馆藏远不及民间收藏的广博精稀。国家博物馆不足七十年历史,何以容纳千年遗存书画,何以堪比民间书画代代守护相传,况且博物馆许多藏品原本就是从民间征集的,不知何时有脑袋进水的专家,颠倒了民间收藏与博物馆藏品关系,本来是民间收藏有的博物馆不一定有,专家却说博物馆没有的民间不会有。为印证民间有而博物馆没有,以下展示初次露面的民间收藏古代书法名家的传世书帖。这些书帖露面或许有人无据打假,那么提醒打假者“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唐仿赝品,敢去打吗?无据打假者任意诽谤说是假的,没有任何道理与依据可言,是无知无德的文化流氓表现,笔者不屑与其争议。以下书帖及作者虽未入选什么历史排行名次,但都是不输“天下第N行书”的美帖,图片展示按作者生卒年代先后排序。
1、三国钟繇(151—230年)行书《山谿即景》帖片段(图14),钟繇是三国时期魏国重臣,著名书法家。出任魏国大理卿、太尉、太傅等职。擅写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正书(楷书)发展,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尊为“楷书鼻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
2、南朝周兴嗣(469—537年)行草书《千字文》片段(图15),周兴嗣是南朝大臣,史学家、书法家,博学多才,著有文集十余卷,最为著名是编撰《千字文》为帝王之家启蒙读物,是世界教育史上问世最早、流传最久的蒙学教材,是为皇室撰文御用书法家。
3、隋代丁道护(生卒年不详)行草书《漆书壁经藏》片段(图16),丁道护官任襄州祭酒从事,隋代书法家,擅长真书,对初唐真书颇有影响。明丰坊《书诀》列记钟、王以来善书者隋四人,丁道护名在其三,米芾《海岳名言》视丁道护与唐欧阳询、虞世南侪类,并为变革古法者。
4、隋朝智永和尚(生卒年不详)行草书《又其帖》片段(图17),智永本名王法极,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出家,以王羲之为宗书家法, 智永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创“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临《真草千字文》数百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
5、唐代孙过庭(646—691年)行草书《书谱》片段(图18),孙过庭是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著《书谱》二卷,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写《草书千字文》,以今草书为主,掺以章草,草法上下连接,用笔含蓄不露,功力内在,一气贯注。
6、唐代贺知章(659— 744年)行草书《乐书帖》(图19上)、《得鱼帖》(图19下)片段,贺知章号四明狂客,书法家、诗人,官任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少以诗文知名,绝句见长,善写草隶,纵笔如飞,一气呵成,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
7、宋代蔡襄(1012—1067年)行书《襄拜帖》片段(图20),蔡襄字君谟,北宋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曾任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充满妍丽温雅气息,生前倍受推崇,极负盛誉。
8、元代邓文原(1258—1328年)行书《题伯夷颂诗帖》(图21),邓文原是与元代赵孟頫、鲜于枢齐名的三大书法家之一,因其官务在身,书坛名气稍逊赵孟頫、鲜于枢两人,邓文原书法笔力苍劲,风骨健壮,规矩峻拔,字体端庄,擅书行、草尤以章草闻名。
除以上图例,民间收藏还有更为精美的书帖,或与十大行书都有一比,民间潜伏许多收存几百或数千件古书画的收藏大家,藏品有历史久远的名人墨迹,或是历史文化研究的珍稀物证。
古书画是先祖智慧与艺技的遗存,承载中华文脉的传承,历朝皇家极为重视收藏保护古书画,设立机构,招贤纳士,鉴赏甄别,造册封藏,大批古书画才有可能保存完好流传当代,高品质古书画历来收藏于皇家书库,书画附载有唐宋元明清内府收藏印迹与传世脉络,收藏者秘不示人,真面目极少人知,某些身在深宫、坐井观天、自我封闭的业内专家也无缘相见民间古书画,虽无见识但是敢说民间收藏都是假的,为利益集团站台作愚民宣传。其实见过真品古书画的,会感受到书卷的历史风尘气息,风格神韵与赝品完全不同,古书画书技笔法当代无可与古人比肩,大师书法、帝王题跋、内府钤印、贤达留名,似有摄人心魄灵气,油然而生敬畏之心。当代社会对古书画的埋没,对保护古书画收藏家的污化,不过是历史进程的曲折瞬间,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古书画的夺目光辉终将现出风采。
在此,对提供以上图片的多位收藏家致以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