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康饮食,这3点很多人都搞错了
健康,毫无疑问人人都想要拥有。
如果没有健康,一切的拼搏便都没了意义,生活可能被填塞无尽的痛苦,高额的医疗费用也可能会拖垮一个家庭。
一顿吃健康,还是顿顿都健康?
为了吃的更健康,有些人会选择沙拉、健身餐、凉拌水煮;有些人会选择0糖、0卡食物;有些人会选择代餐、维生素、保健品。
但是,你会发现,这么吃要么难坚持,要么没效果,都不能成为长期的健康饮食习惯。
那是因为,它们都还是努力在解决一餐的健康问题。
想要一顿饭吃的符合营养标准,还是比较容易,而想要一辈子都吃的很健康,其实非常难。
第1个健康认知:
不是一顿饭吃的有多健康,而是较长一段时间(几个月、几年、几十年)内饮食的平均值,是否够健康。
饮食80%都健康,剩余的20%完全可以更放松的去享受。
当爱吃的食物被允许存在,就不会感到生活权利被剥夺,更愿意接受其他饮食部分的优化调整。
举个例子:
很爱吃冰激凌,也可以控制频率,让自己每周都有一次机会,或者安排一个特定场景,比如在跟朋友聚会时。
常见错误:
会促进肥胖的食物一口都不吃,忍痛戒断。逼迫自己吃看似健康,但并不爱吃的食物,以求达到快速减肥的效果。
吃的健不健康,跟谁比?
美女是否就要体重不过百?吃多少才算吃多了?闺蜜的养生建议要不要听?
健康饮食是个很个人化的命题,但我们也可以参考科学界宏观的研究数据。
世界上很多个国家都有官方发布的饮食指南,总的来说也大同小异。
中国也有自己的官方推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还有一份简单的膳食宝塔。
或者就参考我提出的,更简化的211饮食模型,都可以轻轻松松为自己设立一个参考标准。
具体吃多少量,不同人会有不同需求,但说到搭配,大家的需要是大体一致的。
第2个健康认知:
注重单一食物,不如注重整体搭配。分量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体型、运动强度灵活调整,但要多都多,要少都少,不要让单一板块有大幅度的不协调。
每一部分的食物安排,背后都有科学原理来支持,大致等比例增加,既能避免发胖,又能带来饱腹感与全面的营养。
所以,跟着参考答案学「搭配」,但可以针对自己的个人需求调整分量。
举个例子:
很想要多吃肉,但同时蔬菜、主食的分量也同步增加一些。这反而可以因为整体的饱腹感提升,减少对肉的过度欲望。
常见错误:
认为健康饮食就是大量吃蔬菜,放纵的吃肉才感觉自己在享受美食。
健康饮食,并不是那么简单
一个简单的开始,能让事情更容易启动。
但健康跟任何其他大事一样,都需要通过努力,通过持续的学习才可以获取。
健康,只是个结果,就像是树上的红彤彤的果实一样。而树需要扎根、生长树干、开枝散叶、开花授粉。
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漫长的时间累积和用心付出,而健康饮食怎么可能就恰好有捷径呢?
第3个健康认知:
就单一或简单的几样食物去说“吃什么补什么、吃了就能好、吃了就可以健康”,往往是伪命题。
抓大放小是高效率的策略,大概率不出错,也更容易的达标。
但想要拥有健康的躯体、旺盛的精力状态、漂亮的皮肤身材,简单几招还不够,需要更深入的学习。
举个例子:
为什么说胶原蛋白产品不值得购买,就是因为吃进来也只能被分解成氨基酸碎片。
就如我们吃其他食物被消化之后一样,而皮肤当中的胶原蛋白是否能合成,仍然是与整体的饮食、生活方式有关。
常见错误:
买零糖可乐、代餐粉、魔芋面,认为可以减肥。
吃抗糖丸、美白丸、胶原蛋白口服液,认为可以又健康又变美。
健康饮食思维,决定了健康身体。
如果在塑造健康饮食时的思路和方向不对,不仅会浪费时间精力,甚至可能会损害健康,与最初的设想背道而驰。
磨刀不误砍柴工,以上三个基础思维,希望可以帮你打破有误的固有传统。
在我的公众号里,有轻松的食谱、深入的健康科普、也有系统化的生活课程。
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找到适合的学习材料,每天都能往211的基础框架中填补新知识。
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提升认知,避免多走弯路,尽快找到适合的学习路径。
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更正确的流行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