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称帝时才42岁,其后再没生下一男半女,难道夺位用光了人品?

明成祖朱棣,一生共有4子5女,在后宫佳丽如云的皇帝中,这点数量应该算是少的了。

可更奇怪的是,这9个孩子都是朱棣42岁称帝之前所生,其后22年皇帝生涯,从头到尾都没生下一儿半女,这其中究竟有什么隐情呢?

仔细追究起来,朱棣可不是即位后才生不出孩子的。

他的9个子女中,年纪最小的是第四子朱高爔,生于1392年,也就是朱棣称帝的10年前,那时候他才32岁.这可是男子生育的黄金年龄,但搁在朱棣身上居然就“停产”了!实在令人有点匪夷所思。

是因为朱棣身体差吗?

显然不是。朱棣做燕王和称帝之后都多次北伐蒙古,可以说是马背上历练出来的,身体素质应该比一般人更硬朗。而且之前9个子女的生育记录,也充分说明他的生育能力没有问题。

或者是因为缺少女人?

更不可能了。朱棣有记载的后妃多达21个,虽然不算特别多,但生几个孩子还是没问题的。

又有人说朱棣重视国事,难道是爱江山不爱美人?

这更是瞎扯。古往今来的君主,雄才大略者有之,爱民如子者有之,有谁为此不近女色了?就算历史上几个著名的修佛皇帝,也都子女成群,说一个皇帝为了国事不碰妃嫔,真的太荒诞了。

相比较之下,有一个稍许靠谱一点的说法,那就是朱棣对徐皇后有很深的感情,有些专宠的倾向,其她嫔妃只是偶偶尝尝鲜、换换口味,就像桌上的菜换来换去,但那碗饭还是要扒拉几口的。

徐皇后是徐达的次女,在洪武九年(1377年)被朱元璋封为燕王妃,当年就生下了长女。4年后,她随丈夫就藩北平,从此主持内务,夫妻情深。朱棣的9个子女中,有7个都是徐氏所生。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徐氏镇守北平参与军务,使其无后顾之忧,可称贤内助。并且由于其徐达女儿的身份,还帮助朱棣笼络了不少功臣子弟。

无论是敬爱还是畏惧,朱棣对徐皇后绝对是尊重的,为了她平时少碰其他妃嫔倒也说得过去。而女人适合生育的黄金年龄比较短,徐皇后不能生育后,朱棣也对这个共过患难的妻子不离不弃,没有移情别恋,这是有可能的。

但是,徐皇后在永乐五年就去世了,此后的朱棣也才46岁,难道为了她“守寡”?那要其他妃嫔干什么?

所以,朱棣不能生育显然另有原因。那排除了其他的,就只剩下身体问题了。

之前说过,朱棣早年就藩北平,长期与蒙古人为敌,称帝后又多次亲征,绝对不是个病秧子。但是,能打仗只说明身体健壮,却不代表生育能力一定不出问题。尤其是刀剑无眼,若是在某次战争中不慎伤了重要部位,或者因为鞍马劳顿致使身体损伤,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也是完全正常的。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早年打仗太拼命,落下了一身伤病,也是三十几岁就生不出孩子了,同时还伴随着呼吸道、消化道等各种问题,最后51岁一命呜呼。

从这个角度看,说不定朱棣也步了李世民后尘。

除了征途劳累带来的身体问题,男人的心理也对生育有很大的影响,精神压力过大,太紧张,都会造成心理负担,内在表现就是生育能力下降。

有个时间点非常有趣,1392年,朱棣最小的孩子朱高爔出生,很快夭折,同年大哥太子朱标也去世了!我们可以想象,朱棣作为一个野心家,还没从丧子之痛中恢复过来,就开始对皇位虎视眈眈了。

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年少,更兼二哥秦王、三哥晋王先后去世,朱棣成为众皇子中实际上的老大哥,虽然远在北平,无数个夜晚,朱棣大概都会远眺南方,遥想皇宫中的那把宝座。

这种操劳、激动、忧心等多种情绪的集合,也会让人的身体承受进一步的伤害。

等到朱元璋驾崩后,朱棣加紧备战,于建文元年发动靖难之役,历经四年苦战一举夺得江山。这当中的艰辛,恐怕已经透支掉朱棣大部分的心力了。

按理说皇位到手,可以高枕无忧了吧,偏偏南京的大臣们不让他省心。铁骨铮铮的明初大臣们,面对这个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毫不客气,方孝孺、黄子澄、铁铉一个个面对朱棣破口大骂。进城一个月,几乎每天有官员从城墙上跳下来殉道。

那时候的南京城,真让朱棣如坐针毡,朱棣又怎么有心情去享受男欢女爱呢这也是后来他执意迁都北京的原因之一?而北京紫禁城的修建,又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况且建成时离朱棣驾崩已经为时不远了。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猜测,朱棣的身体到底有没有出问题,出了什么问题,已经无法考证了。不过有个材料可以佐证。

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朱棣曾经在永乐十八年因为宫女和宦官私通之事大开杀戒,活剐三千宫女。一个宫女在受刑之时喊出:“你自己年老阳衰,还不许我们和宦官对食吗?”想来,皇帝“阳衰”在宫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