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女教授陈果:朋友是无用的,只有孤独者才有朋友

朋友是什么?是交际场中廖有瓜葛的相识者,是生活中联系紧密的关系人,还是感情与精神上的支撑?每个人对“朋友”的定义见仁见智,尤其在当下这个人际关系层叠纷繁的社会里,以至很多人并不知道真正的朋友到底该是什么样的。

复旦教授陈果对此提出了一个理论——朋友是无用的。对于这个看似另类的观点,她如此解释:朋友不是酒友,不是玩伴,不是寂寞时的慰藉,不是精神庇护所,不是人脉、桥梁,朋友无功利之用,只有孤独者才有朋友。

作为群居性动物,人天生需要陪伴,自带感情依赖,不惯独来独往,总想找人陪伴。

相较于血缘自带的亲情、冲动促成的爱情,友情,其实是一种高于人类本能的感情,源于选择,可深可浅,可高可低。低阶友情是廉价的地摊货,极易获得;高阶友情则是精神上的奢侈品,可遇不可求。

有人一生无法触及高阶友情,也难以理解和想象这种存在,但如果我们将朋友分出三六九等,廉价与奢侈品之间就有了标尺,可供每个人去测量自己的友情层级。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第一层:活在传说中的朋友

“我有个朋友,人家怎样怎样”,几乎每个人在某种场合下都听到过这样一种活在传说里的“朋友”,这个朋友要么非富即贵、豪车美人;要么境遇奇妙,抓人眼球。但这个朋友存在与否,经历真假无人知晓。他永远只活在一部分人的口中,供人吹嘘或感叹之用。

这种虚浮的友情来得极其简单便利,无论是仅有一两面之缘,还是朋友的朋友这种遥远的存在,亦或只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假想人物,都可冠以“自己朋友”之名,在有需要时拿出来反复鞭尸。

这种友情去得也迅速无声,只要无用了,或有更新更爆的人可以替代,这个“朋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从不存在。这种爱提“我有个朋友”的人是陈果教授口中的一种人:他们不知道朋友为何物,或者只是编故事骗骗眼前的对话者。

而活在传说中的“朋友”代表的是最劣质的友情,如同皮肤上的角质,有用时拿来挡两下强光,无用时马上找块毛巾蹭掉。

第二层:闲时的酒友玩伴

闲来无事侃侃大山,逛逛街、喝几杯酒,吃吃饭,共享点八卦新闻,玩玩新鲜游戏、旅旅游,混一混灰色场所……灯红酒绿、火树银花里,辗转流连于形形色色交际场的人不无例外都讲求些脸面,都不乏些酒肉朋友、享乐玩伴。

这种朋友与“传说中朋友”相比,好歹是一种真实可及的关系,但大都停留在酒肉与享乐这些生理和物质需求上,需要心理安慰和救赎、需要拯救水火的场合,这类朋友绝不会有什么惊艳表现。

酒友和玩伴可以扎堆出入各种酒吧、商场、宴会,但极少出现在家里,更不能走进彼此的内心。在欢乐或寂寞时,他们出现;在忙碌或落魄时,他们失踪;在需要劳民伤财的救助时,他们遁地难寻;在老老实实安稳生活后,他们销声匿迹。

陈果教授形容他们是哄来哄去的一群人,一个寂寞的部落。他们是填补空虚、分享放纵的工具,是一个人为了不让自己显得特别孤独的存在。

第三层:名利场里的功利之交

名利场上觥筹交错、交际圈里你来我往,每一个引荐都深意满满,每一句搭话都别有用心,这是当下社会最繁华的中心阶级的日常,是想挤进中心阶级的人们的必修课。

从学校到社会,从工作到生活,混圈子是一种政治哲学,攒人脉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功利之用的人都可发展为朋友,一个人拿得上台面的朋友越多越好,越位高权重越好。

这种朋友在生活与感情上也许毫无交集,但彼此遇到难事、需要帮忙时,一定会发挥作用。他们是势力之友,是你我互相利用的关系,谈感情是为了利益,谈利益依旧是为了利益。

他们会因利益相投将秘密托付给对方,也会因利益相悖背刺彼此,说可靠可坚如磐石永不背叛,说不可靠会成为比敌人更可怕的敌人。

这种朋友是向上攀爬的阶梯,总能让人尝到“关系”的甜头,但也容易让人产生坏的思维惯性,下意识将所有朋友都向功利方面靠拢,渐渐失去交真朋友、好朋友的能力。

第四层:寂寞与感伤时的情感慰藉

精神层次的朋友,从这一层开始。这种慰藉与支撑感情的友情,不太容易通过一见如故获得,都是在交互中慢慢被共同的三观和彼此的闪光点吸引而培养起来的。这种朋友以精神和心理塑造信任,可做对方的精神避难所。

当一方无法承受生活之重又无处倾诉时,这种朋友就需要发挥作用。倒苦水、哭泣、大闹、所有不合时宜……这种朋友可以接受一个人在其他人面前无法暴露的一面、接收他人不能接收的痛苦,甘做垃圾桶和拐杖,扶持一个人走过心理上最艰难的时期,帮助一个人成长。

这种朋友往往有着漫长的人生交集,从上学到各自成家,从刚刚工作到孩子走进校园,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友情,是一种自己选择的亲情。

但这种友情因承载太多困苦、怨言和消极的东西而脆弱,感情上的付出没有标尺,友情与爱情一样,很容易陷入付出、收获不对等,当一个人不断倾诉、不断从另一个人身上攫取依赖,就给受者带来了很大困扰和痛苦,而过载的阴晦总有一日会使友谊的桥梁断裂。

因而陈果教授说:当一个人一厢情愿将朋友当做语言垃圾箱、感情垃圾桶,这个人就非常自私自利,他将自己的精神毒气和债务转嫁给了朋友,这样做的人应该鄙视自己。想维持长久朋友关系,不该忘记“度”,需要自我克制的能力。

第五层:如水般的同在之证

一对朋友,十年无联系,联系还是相熟的老样子;一对朋友,从不麻烦对方,无事时才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人生思考;一对朋友,你说无厘头的话他懂,他说什么无厘头的话你懂;一对朋友,只要想到世上存在一个彼此就觉得不孤单……

这样的君子之交是朋友的最高级,是一种默契感的物化,是一种存在感的标尺,是陈果教授所说的“无用的”朋友。这种朋友不需要任何功利之用,不需要歇斯底里的感情印证,是为一个人实现奉献和付出自己的爱而存在的。

这种友情如水一样纯净、如水一样柔软,让人不忍心以任何形式去攫取和伤害,只想不惜一切去保护和延长。为此,人们不会像这种朋友借钱、不会拿俗事去求他帮忙,不想给他制造麻烦,不舍得他为自己操心。这种友情,不是唾手可得的东西,而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拥有即让人觉得满足。

有这种朋友的存在,一个人就有同在感,就不孤独。朋友本没有等级,是功利的人和社会将它分出了等级,让它变成了一个随便脱口的廉价词。

但在心存珍视、敬畏的人心中,友情依然是纯洁无上的深刻存在,是亲情之外的意外惊喜,是爱情线内的安全疆域。

休谟说:友情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为了触摸和享受这种惊喜一般的快乐,我们该学着将友情从周遭世故的环境中提炼出来,将它摆回该有的位置,让它变得“无用”,而胜有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