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知识大全

第一节 现代汉语

一、基本概念

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狭义的现代汉语仅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广义的现代汉语则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汉语方言。

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共同语形成的基础,长期与共同语并存,接受其影响。现代汉语共有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如“江西省南昌市”就是6个音节。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如普通话中“刊”(kān)可以划分出“k、ɑ、n”三个音素。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又叫母音,指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ɑ、o、e、i、u”等都是元音。

辅音——又叫子音,是指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b、p、m、f、zh、ch、l”等都是辅音。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如普通话中“ɑ、o、e、i、b、p、n、ɡ、ch”等每一个音都是一个独立的音位。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造字法——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构造。“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实际上,后两种并不是严格意义的造字法,只能看作用字法。

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如“书”就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shū”,意义是“成本的著作”;“马虎”也是一个语素,语音形式是“mǎhu”,意义是“不认真”。

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由语素构成,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如“书、人、美好、开放”都是词。

单纯词——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包括单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单纯词。如“天、上、江、田”是单音节单纯词,“参差、彷徨、蝴蝶、猩猩、皑皑、咖啡、巧克力”是多音节单纯词。

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属于单纯词,包括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三种情况,如“忐忑、尴尬”、“窈窕、从容”、“侥幸、芙蓉”等。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如“青春、贸易、火红、车辆、地震”是复合式合成词,“老张、刀子、绿化、红通通、绿油油”是附加式合成词,“哥哥、爹爹、刚刚、仅仅”是重叠式合成词。

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同义义场,同义义场中的词叫同义词。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情况,前者如“铁路”和“铁道”、“青霉素”和“盘尼西林”,后者如“坚决”和“坚定”、“愤怒”和“愤慨”等。

反义词——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构成反义的两个词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如“长”和“短”都属于“度量”这个范畴,“早、晚”都属于“时间”范畴,“快、慢”都属于“速度”范畴。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从外族语言借来的词。如“摩托、浪漫、法兰西、模特”等。

*义项——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如“碣”只有“石碑”一个义项,而“深”有“深奥”、“深厚”、“距离大”等多个义项。

一般词汇——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具有开放性、变异性、灵活性等特点。现代汉语一般词汇主要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和隐语等。

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具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稳固性,即使用历史久;第二,能产性,即构词能力强;第三,全民常用性,即流行地域广,使用频率高。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词类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一般把词先粗略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的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如“书和笔”、“猎人的狗”都是短语。

句子——是由短语或词构成的,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体现说话人一种特定意图的语法单位。如“谁?”“他走了。”都是句子。

句类——是句子的语气类型。根据语气的不同,单句可以分为四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修辞——“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辞格——即修辞格,是为提高话语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特殊的修辞方式。汉语的辞格多种多样,常用的辞格也有20多种,每种辞格都各有特点。恰当地运用辞格,可以提高话语表达的效果。

*语体——根据不同交际领域和交际目的而形成的各具特点的语言表达体系就是语体。现代汉语的语体一般分成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书面语体又包括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事务语体等。

二、基本原理

(一)现代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特点

1.语音方面。

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有三:

(1)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

(2)没有复辅音。

(3)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2.词汇方面。

(1)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词以双音节占优势。

(3)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3.语法方面。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这使汉语呈现出一系列分析型语言的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词类与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二)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性质;它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性质;更重要的是要表达一定的意义,这个“一定意义”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还具有社会性质。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性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同一声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一意义也可以用不同声音表示。第二,各种语言或方言均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三)《汉语拼音方案》的组成部分和用途

《汉语拼音方案》是在19世纪50年代制订出来的,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注音。1958年2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正式起用。

1.《汉语拼音方案》包括五个部分。

(1)字母表。规定了二十六个字母及每个字母的学名。

(2)声母表。提供了普通话二十一个声母的读音和例子。

(3)韵母表。提供了普通话三十六个韵母的写法、例子及一些用法。

(4)声调符号。提供了普通话四个调类的名称、所用符号及标调方法。

(5)隔音符号。提供了隔音符号的形式及其方法,如pi’ɑo(皮袄)。

2.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

(1)给汉字注音,帮助人们准确地识读汉字。

(2)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3)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还可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

(四)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

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但并非任何一个声母均可以与所有韵母拼合,可以从韵母的角度得出普通话声韵配合的一些基本规律。

1.开口呼韵母(ɑ、o、e、ê、i[~zh~ch~sh]、i[~r]、er),不与舌面音声母(j、q、x)相拼。

2.齐齿呼韵母(i),不与唇齿音(f)、舌根音(ɡ、k、h)、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前音(z、c、s)相拼。

3.合口呼韵母(u),不与舌面音声母(j、q、x)相拼;与唇音(f)相拼只限于u;uenɡ不与所有辅音声母相拼。

4.撮口呼(ü),能相拼的仅限于舌面音声母(j、q、x)和舌尖中音(n、l)。

(五)音节的拼写规则

普通话的音节拼写规则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Y、W的使用。

韵母表中i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i后还有别的元音,就改i为y,如果i后没有别的元音,就在i前加y。如iɑ→yɑ,ionɡ→yonɡ;in→yin。韵母表中u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u后还有别的元音,就改u为w,如果u后没有别的元音,就在u前加w。如uɑ→wɑ,uenɡ→wenɡ;u→wu。韵母表中ü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一律在ü前加y。加y后,ü上两点省去。如:ü→yu,üe→yue,ün→yun。

2.隔音符号的用法。

“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就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ku’ɑi(酷爱)→kuɑi(快)。

3.省写。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如diu,zhui,tun。ü上两点一般省写,只有在n、l后面才保留两点。

4.标调法。

声调符号一定标于主元音(韵腹)上;在iu、ui这两个韵母中,声调符号应标在后面的字母上;调号在i上时,i上的小点要省去;轻声不标调。

5.音节连写。

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与词分写,句子开头的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和专有短语的每个词开头的字母要大写;标题中每个词开头的字母要大写,也可以所有的字母都大写,有时为了简明美观,可以省略声调符号。

(六)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如“美”“好”连着念,听起来像是“梅好”。普通话中常见的变调有下列几种。

1.上声的变调。

单念或在词尾时,调值不变。其他变调情况如下:

(1)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上声读成阳平(35)。如:海里,海底,海港,海狍。

(2)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前,读成半上声(21)。如:海狮,海豚,海象,海浪。

(3)上声在轻声前,若轻声是由非上声字改读来的,则念半上声(21)。如:里头,宝贝,左边,体面。若轻声是由上声字改读来的,则有的念半上声,一般是叠音名词和附加式合成词,如:奶奶,姐姐,椅子;有的念阳平,如:等等,讲讲,想起。

2.“一”、“不”的变调。

(1)“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词中,读原调。“一”阴平(55),“不”去声(51)。

(2)“一”和“不”在去声前,一律读成阳平(35)。如:一件,一样,一趟,一半;不怕,不去,不对,不错。

(3)“一”和“不”在非去声前,一律念去声(51)。如:一斤,一船,一两,一亩;不分,不留,不买,不敢。

(4)“一”和“不”嵌在重叠的动词中间时,一律念轻声。如:找一找,试一试,看一看,想一想;去不去,走不走,买不买,洗不洗。

(5)“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如:做不了,来不了。

3.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

(1)单音形容词重叠并儿化时,后一音节一律读55调。比较:好好儿的—好好先生。

(2)单音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一律读55调:黑漆漆,白茫茫,绿油油。但也有念原调的,如:软绵绵,金灿灿。

(3)双音形容词重叠后,第二音节变为轻声,第三、四音节一律为55调。如:仔仔细细,高高兴兴,大大方方。

(七)汉字的起源、特点和作用

1.汉字的起源。

文字一般起源于图画,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画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堪称成熟的文字,距今已三千多年。可以推断,汉字的诞生时间要远早于殷商。

2.汉字的特点。

(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表意文字是用大量的表意符号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这些符号本身不能显示词语的读音信息。

(2)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有一定的理据。古代汉字图画性强,有相当大一部分字可以见形知义,现代汉字的符号性加强,显义价值有所削弱,但仍有不少汉字的字形构造与字义之间存在天然、本质的联系。

(3)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由于汉语语素意义的变化比语音的变化慢,也就是说汉字的字义比字音的变化慢,而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关系密切,因此汉字的形体和意义千百年来变化不大,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4)汉字是方块形文字。每个汉字,无论笔画多少,都均匀分布在一个方块形的平面空间内。

3.汉字的作用。

(1)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果,保证了汉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汉字对汉语的发展和规范化产生积极影响,维系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

(3)汉字被一些邻国借用,形成特有的汉字文化圈,促进了汉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流。

(4)汉字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能促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方言区之间的交际。

(八)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是历史悠久的文字,它的形体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变异,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其中汉代通行的隶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汉字的形体由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过渡。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逐步简化、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

*(九)汉字的标准化

现代汉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1.定量。

“定量”是指规范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198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语委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这可以看作现代汉语通用的汉字。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也于1988年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其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今后,在人名、地名、方言、翻译用字、科技术语等方面,仍需进行汉字的定量研究。

2.定形。

“定形”是指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主要任务是整理异体字和异形词。

3.定音。

“定音”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现代汉语异读词的读音依据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今后仍需对人名、地名等领域出现的异读问题进行审定,轻声、儿化的随意性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4.定序。

“定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汉字的排列方法有义序法、音序法和形序法。形序法又可分为笔画法、部首法和号码法。

(十)词义的性质

1.词义的概括性。

一般的词指的是整类事物或现象。为了准确地表明这个词所示的对象的范围,往往舍弃对象的具体个别特征,而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如“笔”指“写字画图时用来书写的工具”,包括毛笔、圆珠笔、钢笔、铅笔、蜡笔等,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2.词义的模糊性。

指词义的界限、范围不清楚,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如“中午”同“上午”、“下午”之间便没有明确的界限。

3.词义的民族性。

指各民族词义概括的对象不同,色彩上有一些差异。如英语中的“brother”对应于汉语中的“哥哥或弟弟”;又如带“狗”的词语,英语多表喜爱的感情,如“ɑluckydoɡ(幸运儿)”,而汉语则表贬义的感情,如“走狗”、“狼心狗肺”等。

(十一)成语的特征、来源和运用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特征。

(1)结构的凝固性。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2)意义的整体性。成语大都有特定的含义,不能按字面意义去理解,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3)使用的沿习性。成语是经过人们反复锤炼并相沿习用的一种语言单位。

2.成语的来源。

(1)各类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人物轶闻和掌故等。如“精卫填海”、“涸辙之鲋”、“四面楚歌”等。

(2)诗文语句。包括古代的诗词歌赋以及各类散文、杂剧、小说、历史文献、笔记等作品中的语句。如“诲人不倦”、“明哲保身”、“别开生面”、“兵不厌诈”等。

(3)口头熟语。它们形成成语的方式是“转换”,即把这些口头熟语加以锤炼,使之具有成语的特征,带有书面色彩。如“四平八稳”、“拐弯抹角”等。

3.成语的运用。

要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要使用原形,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成语有确定的字形和读音,要注意分辨,不能写错读错。

(十二)词汇的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词汇在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1.新词的产生。

社会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指称这些新事物的新词语也就大量产生了。如“电脑”、“空调”、“高铁”等。

2.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的逐渐缩小使用范围。如“丫环”、“童养媳”、“堡垒户”等。

3.词义的演变。

其途径主要有三种: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如“收获”由专指“农业的收成”扩大到指称“一切行为的所得”;“批评”由“评论优点、指出错误”缩小到“分析、批驳错误”;“行李”由“两国往来的使者”转移为“出门时所带的东西”。此外,还有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褒义贬义的互相转换。

三、综合运用部分

(一)同义词的辨析

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1)程度轻重不同。如:“轻视”比“蔑视”及“看不起”的程度要轻。又如:“违背”和“违反”,“失望”和“绝望”,“请求”和“恳求”,“努力”和“竭力”,“希望”和“盼望、渴望”,这几组词都是后者比前者意义重。

(2)范围大小不同。如:“边疆”比“边境”的范围要大。又如:“局面”和“场面”,“战争”和“战役”,“性质”和“品质”,都是所指范围大小不同。

(3)集体与个体不同。如:“信件”和“信”分别指集体和个体。又如:“树林”和“树”,“布匹”和“布”,“河流”和“河”,“船只”和“船”,“人口”和“人”,“书籍”和“书”,都是集体与个体的差别。

(4)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换”的对象大都意义具体或所指范围较小,“交流”的对象大都意义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又如:“充足”、“充分”、“充沛”,“充足”搭配的大多是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东西,而“充分、充沛”搭配的大多是比较抽象的事物。“发挥”与“发扬”,“侵犯”与“侵占”,“履行”与“执行”,都是搭配对象不同。

2.色彩方面的差别。

(1)感情色彩不同。如:“成果”、“结果”、“后果”分别是褒义、中性、贬义。

(2)语体色彩不同。如:“父亲”有书面语色彩,适用于庄重的场合;“爸爸”有口语色彩,适用于一般的场合。

3.词性方面的差异。

如:“突然”和“猛然”,前者是形容词而后者是副词;“深入”和“深刻”分别是动词和形容词。

(二)用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复杂句子

中心词分析法也叫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以词为单位、根据词与词的关系逐个确定句子成分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法有它的好处,让人们对一个很长的句子的脉络能一目了然,有助于对一个复杂句子的理解。如:

我国首次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定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按照句子成分分析法来分析,这个句子的基本脉络是:“神州—3号”飞船————返回————地面。

*(三)用层次分析法区分多义短语

有的多义短语是由于短语内部可以作不同的层次切分,或具有不同的结构关系,因而形成多义。例如:

(1)a.五个医学院的学生 b.五个医学院的学生

└偏┘└———正———┘ └———偏———┘└正┘

(2)a.出租汽车 b.出租汽车

└偏┘└正┘ └动┘└宾┘

(四)短语的常见结构类型

1.主谓短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主后谓,组成部分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如“春天来临”、“头脑清醒”。

2.动宾短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动后宾,组成成分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如“学习科学”、“团结同学”、“挖地道”、“谈生意”。

3.偏正短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偏后正,偏的部分是定语或状语,正的部分是中心语,两部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如“汉语语法”、“辛勤地耕耘”。

4.正补短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前正后补,正的部分是中心语,补的部分是补语,组成部分之间有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如“跳起来”、“高兴得流泪”。

5.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组成部之间有并列、递进或选择等关系。如“语文和数学”、“讨论并通过”、“又高又大”。

6.连谓短语。

由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述说同一对象。如“坐下休息”、“外出开会”。

7.兼语短语。

由三个部分组成,中间部分既是前部分的宾语,又是后部分的主语。如“请你出山”、“有一个儿子叫张三”。

(五)复句逻辑关系分析

从逻辑语义关系来看,复句可以分成很多类型,常见的类型如下。

1.并列复句。例如:“赵汉中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2.顺承复句。例如:“邹丽梅眼睛湿润了,接着,两滴硕大的泪珠涌出眼帘。”

3.解说复句。例如:“文如其人,这就是说,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文章。”

4.选择复句。例如:“你们两个人,或者去北京收集资料,或者去武汉购买设备。”

5.递进复句。例如:“这女人不单开荒地多,且是惹不起的人物。”

6.转折复句。例如:“她想笑,但是笑不起来。”

7.条件复句。例如:“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8.假设复句。例如:“如果不嫌弃我们村办小厂,我就把你作个物色对象。”

9.因果复句。例如:“因为饿,她已经没有力气跑跑跳跳。”

10.目的复句。例如:“我点点头,赶紧转身而去,以免眼泪又要涌出。”

11.假转复句。例如:“请别这样激动,否则我就证实了他是对的。”

(六)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锤炼,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考虑。

1.意义的锤炼。

词语意义的锤炼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求准确。用词准确,能够生动传神地表情达意,这是词语选择最基本的要求。第二,求生动。语言生动可提高表达效果,使人爱听爱读。第三,求特效。为了突出强调某一内容,或使语言幽默诙谐,人们有时突破常规,变异地使用词语,以求得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2.声音的锤炼。

传情达意要借助完美的语言形式,声情并茂离不开语音的配合。在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下,讲求词语的音韵美是必要的。词语的声音美体现在: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叠音自然传神、双声叠韵配合等。

(七)句式的选择

汉语有多种多样的句式。恰当地选择句式,往往能取得最佳表达效果。话语表达时,可以通过对句子语序、结构、形体等的调整配置,来实现对句式的恰当选择。

1.语序的安排。

汉语的语序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句法成分通常都有其相应的位置。但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灵活变动某些语序。例如:“我是一个人,有血、有肉;我有一颗心,会喜、会愁。”(纪宇《风流歌》)通常语序应该是“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有一颗会喜会愁的心”,但诗人为了押韵,为了强调“有血、有肉”和“会喜、会愁”,就将语序作了调整,从而增强了话语的表现力,使一个有着崇高使命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整句和散句。

所谓整句,是指排列在一起的一对或一串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而散句,是指句子的结构方式各不相同,句形长短不一、语气各异的一组句子。整句的表达效果是形式上的整齐美,表意上的凝重美,多用对偶、排比、层递、顶真、回环等修辞方式造成。散句灵活自然,表达效果是形式上的变化美和表意上的飘逸美。整句与散句配合使用,能取得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3.长句和短句。

长句一般指形体较长、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短句一般指形体较短、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主要是由于修饰语比较多,联合结构比较多,或分句中的结构层次比较多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周密精细。短句是由于要简明地叙述和描写事物,如实地记录口语,或表示紧张激动的情绪、坚决肯定的语气而形成的。短句表意明快有力,生动活泼。

4.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选择。

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口语句式,书面语里经常出现而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两种句式在风格上有明显差别。第一,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松散,多用短句;书面语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严谨,较多使用长句;第二,口语句式要求简练,关联词语用得少些或不用;书面语句式因为要求严密的逻辑性,关联词语用得较多;第三,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总之,口语句式的特点主要是简洁、活泼、自然,书面语句式的特点主要是严谨、周密、文雅。

5.句式的变换。

汉语中存在着同义句式,人们可以变换使用不同的句子形式来表达基本相同的意思。比如,“把”字句和“被”字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等,它们都可以用来表达基本相同的意思,但在语用上各有千秋。如“把”字句在表达上是要突出对受事成分的处置,而“被”字句在表达上往往是要突出事情的不如意。

(八)辞格的综合运用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在话语中连用某些辞格或同时运用几种辞格,这是辞格的综合运用。辞格的综合运用主要有连用、兼用和套用三种情况。

1.连用。

辞格的连用指在一段文字中接连使用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辞格连用可以强化同一辞格的表达作用,或使不同辞格的表达效果结合在一起,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如:“飘飘摇摇,纷纷扬扬,像烟一样轻,像玉一样莹,像银一样白,从天空洒下,亲吻着久别的大地,啊,北国的第一片雪。”这是不同辞格的连用。

2.兼用。

辞格的兼用即在一个话语片段中同时运用两个或更多辞格,几个辞格融合在一起,形式浑然一体,特点兼而有之,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辞格。辞格兼用可以使几种不同的辞格互相衬托,产生多种表达效果。例如:“这时天已大亮,家人和街坊都已起床,于是她尽情地刷牙漱口,她发出的声音非常之响,好像一列火车开进了她们的院子。”这是明喻兼夸张,通过形象的比喻来夸张地渲染“她”发出的声音之大。

3.套用。

辞格的套用指从整体看是一种辞格,但其中的某一部分又用了别的辞格,即一个辞格中又包含有一个或几个其他辞格。辞格套用可使几种辞格互相照应,互相配合,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例如:“离开渔船,走上堤岸,只见……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炸蕾吐絮的棉花,像一厢厢雪白的珍珠;婆娑起舞的莲蓬,却又像一盘盘碧绿的珍珠。”从整体看是排比,排比中的每一项又都是一个明喻,最后一项还兼用了比拟。

(0)

相关推荐

  •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绪论 1.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 ...

  • 国际母语日特刊:【大百科词条(稿)】汉语

    汉语 英文条头:Chinese Language 学科主编:刘丹青 分支学科:世界诸语言 分支主编:黄长著.程工  世界上地位显著的语言之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属汉藏语系,是这个语系里最主要的语言 ...

  • 最基础的中药知识大全

    第一节 中药的含义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天然药材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我国人民 ...

  • 碳知识大全!碳汇、碳配额、碳交易,CCUS、CCER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国碳市场将在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国碳市场将在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 究竟什么是碳交易?恐怕,好多人不一定能讲的明白.今天主要和大家梳理一下有关碳中和 ...

  • 金融知识大全(最全整理版,必须收藏)

    来源:实战财经(ID:cjwei2304) 目录: 第一部分:银行系金融知识(1--46条) 第二部分:基金证券类知识大全 基金类:1--14条 兼并与收购类:15--22条 金融衍生工具类:23-- ...

  • 建筑工程基本知识大全(干货)

    建筑工程基本知识大全(干货)

  • 白酒基础知识大全,看了受益匪浅!(精华版)

    白酒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基本家家户户都或多或少有饮用白酒的习惯,乃世间五谷杂粮之精华,也是中华饮食场上之催化. 酒是中华民族礼仪与文明的载体.婚嫁.祝寿.酬谢.生丧.应时节.乔新居.宴宾客.洗尘 ...

  • 中国知识大全找齐了(4)

    中国知识大全找齐了(4)

  • 中国知识大全63集,每一集都是经典!

    说故事,读人性,悟智慧! 读时事历史,揽天下风云!  润之思想宣传队诚邀您加入! 点击关注并置顶公众号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 每一集都是经典!赶紧存在手机里,也给朋友们看看吧! 1.三教:儒教. ...

  • 中国知识大全找齐了(2)

    中国知识大全找齐了(2)

  • 肥料基础知识大全(一)

    肥料基础知识大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