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名校进入国际大学气候联盟,其中两所为双一流大学!
国际大学气候联盟(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Climate Alliance),简称气候联盟,由全球40所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大学组成,将致力成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缓解和适应战略的主导声音”,加速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位于中国的国际大学气候联盟成员: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大学。
投稿:媒体人冯煜晖
中国地质大学
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地质学院,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地质系(科)合并而成。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7年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
2006年成为教育部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项目资助高校,2017年首批获得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环境学院60余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了2万余名优秀人才,包括水文地质学家王焰新院士、冻土学家程国栋院士、地热学家汪集旸院士、岩溶学家卢耀如院士,“鸟巢”(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和“冰丝带”(冬奥会国家速滑馆)总工程师李久林,国际登山健将、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副主席王勇峰等一批杰出人才。
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全球生态/环境领域领域ESI前1%,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和博士后流动站、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和博士后流动站、水文地质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
学院获得包括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颁发的应用水文地质奖和“John Hem科学与工程杰出贡献奖”等多项科技奖励。本科生就业率平均在96%以上,其中,读研率为53.21%,出国率为5.28%,在国家、省市级自然资源、地质调查、生态环保、水利等部门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比率约为42%。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
南京大学是我国现代气象教育的发祥地。1920年,竺可桢应郭秉文校长之邀受聘于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44年,气象组从地理学系分出,成立国立中央大学气象系,是我国第一个气象学系,黄厦千任首任系主任。
2007年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9年成立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2010年建成现代化的南京大学气象台;2012年建成地球系统区域过程综合观测试验基地(SORPES);2016年建有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天气雷达及资料应用联合开放实验室。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 “港大”(HKU),是中国香港的一所国际化公立研究型大学,有亚洲“常春藤”之称,其以法律学 、政治学、教育学 、工程学 、会计学、生命科学及医学见长 。
港大毕业生岑智明在2006年获选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委员会副主席,并于2010年2月当选担任委员会主席。2014年7月15日,世界气象组织(WMO)航空气象学委员会第15次届会(CAeM-15)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香港天文台台长岑智明先生连任航空气象学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