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荣:春天的文化餐桌—— 扯扯柳蒿芽(另:诗一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刘殿荣
五月,是绿的舞台,五月,是花的盛宴。
一进入五月,就劳动光荣;一进入五月,柳蒿芽便拱出了地面。
说到柳蒿,让我想到蓬蒿,联想到李白两句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本非蓬葛人”。在李白的笔下,蓬蒿被贬为下贱。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我们常说的柳蒿,其实,学名叫篓蒿,与青蒿是一奶同胞。
柳蒿,大都生长在坡地、河边、草甸子。刚刚拱出地面的柳蒿芽,鲜嫩、香郁、爽口。区别于其他蒿草,其叶与茎光滑、无毛。
柳蒿芽在2寸左右为最佳采食阶段。最早的柳蒿芽,可以洗净,蘸酱生吃。稍大,可以用开水烫了,蘸酱吃或做柳蒿酱;也可以用来燉魚,这是饭店很特色的一道菜肴。即使五月节之后,柳蒿仍然可以采食,只取其上端尖部,去掉大叶,留其嫩茎,食之或保鲜,备用。
柳蒿不仅是春天餐桌上有着浓郁清香野草味的一道美食,更具有不容忽视的药用价值。
说到这,我们不能不提到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得者一一涂呦呦。她和她的科研团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终于从青蒿中提取一种青蒿素。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投入临床使用,拯救了一百多万虐疾、霍乱等疾病患者的生命。
青蒿素的主治功能:一是,抗虐疾;二是,抗真菌,提高免疫力;三是,抗肿瘤。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抗虐疾药物”。
我们应该感谢涂呦呦这位86岁高龄的女医学家,是她为祖国争了光,为中草药争了气,为一棵普普通通的蒿草确定了地位,提高了身价。
如果太白诗仙还健在的话,他还会小视这蓬蒿吗?
俯看这羸弱矮小却无私奉献的蒿草,你还去仰视那叱咤风云但居高凌下的松柏吗?
因为这蒿,我更加喜欢小草。
为了饮食,为了健康,为了生命,让我们记住这春天里草。
打开你的冰箱、冰柜,把鸡魚肉拿出来,将它们请进去。因为它们是你一生的贵人。它们会让你松年鹤寿不是梦。
感谢她,因为青蒿
没有花香
没有树高
只是一棵小草
只是几簇青蒿
它和柳蒿很近
似乎一奶同胞
有一个女人走来
捧着青蒿的灵魂微笑
她几十年修炼很菩萨
一挥手几百万人逃离死掉
她是仁爱之人不必祈祷
她在你我身边只需问好
作者简介
刘殿荣,笔名文谷,男,汉族,1954年生,吉林省敦化人。延边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学位。历任中学语文教师、敦化电视台新闻部主任、总编。系延边作家协会理事、吉林省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先后在《诗刊》《词刊》《世界诗人》等发表诗歌、歌词、散文、报告文学3000余首篇。著有诗集《诗旅》。多次被延边作家协会(省级)评为“文学创作积极分子”。被中国文化学会、世界和平促进会、世界汉诗协会、中国文化和平奖评选委员会、马来西亚诗词研究总会授予“中华文化和平大使”和“世界和平艺术家”荣誉称号。2014年当选为“中英艺术交流形象大使”,并授予“世界文化名人”荣誉称号。2015年被瑞典皇家艺术学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2014年,为23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创作主题歌歌词《美哉,脑力奥林匹克》,在2014年海南海口世锦赛事上演唱,并荣获“艺术国礼奖”。歌曲《永远的毛泽东》《永远的东方红》《贺岁中国年》《诗情画意雁鸣湖》《晚年生活好好过》等歌曲广泛传唱,深受欢迎。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