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我与地坛》|袁华年:探寻苦难人生中的“支点”
原创作者:袁华年(骆驼先生)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探寻苦难人生中的“支点”
推荐阅读书目:《我与地坛》
推荐人:袁华年(骆驼先生)
阅读时间:2021年3月3日—3月11日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部优秀散文集。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地坛公园的所思所想和所见所闻,把自己失去双腿的前后娓娓道来,把生与死的思考浸润到字里行间。平实的语言,描绘出曾经的或者说是作者回忆里生活的大院,母亲种下的合欢树以及小巷的变迁等等在作者笔下都变得的生动,而且引人思考。
二十一岁的年龄失去双腿,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无比沉重的打击。对于史铁生来说是,对于他的母亲来说更是。我相信每个人有如此遭遇,都要变得愤恨,都会选择寻死觅活。那种折磨,常人一定是无法忍受的。
在寻找死亡的过程中遇见生,这也一定不是什么巧合。面对深重而无法摆脱的苦痛,生命或是就此沉寂,泯灭无迹。或是愈发坚韧,涅槃重生。显然,史铁生属于后者。
“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这是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一句话。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年龄,那样的遭遇,活下去是需要勇气的。他要面临怎么活?活着能干什么?这一系列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他的面前,没有答案,也许只有死亡可以一了百了。“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一个二十几岁自己摇着轮椅游荡在地坛的小伙子,面对残垣断壁,面对一草一木,面对身体的残缺,心灵的荒芜,那是怎样一种寂寥、悲怆的境遇。但是地坛救活了他,悄然躲在暗处担心他安危的母亲救活了他。我想,那时候的顿悟,也一定不是突然的雨过天晴,或是豁然开朗。一定是经过漫长的挣扎,把那颗流淌热血的心,抚慰,再抚慰,锻造,再锻造,然后让他磐涅,让他重生。
人生,尤其苦难的人生,必定会有一个“支点”。史铁生在地坛里的寻觅,来自地坛的包容与接纳,为他心灵找到了活下去的“支点”。母亲不离不弃给予温暖的爱,是撑起他全部生命的“支点”。怀抱着写作的希望与信仰,成就了他向死而生,不断攀爬文学高峰的“支点”。
《我与地坛》这部散文集,作者并没有通过所收录的十余篇作品向读者传达思想或者讲述道理,而是把回忆和记忆里的自己、母亲、地坛、环境、人物、事件等等平铺直叙的展开,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和其中的道理。
史铁生关于生命、关于命运有着切身的感悟,也始终进行着深入的思索。在散文集里既反映人与事,又体现生与死的价值与意义。他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
作
者
简
介
袁华年,笔名骆驼先生,80后,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阅享读书会会员、热爱阅读与写作,业余时间致力于阿拉善文学艺术服务推广。所创作《局长之梦》《哭笑不得》《阿拉善奇石“劫”》《说到与做到》等短篇小说、微小说及散文、诗歌等刊发在《阿拉善文学》“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