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教育不是注满一盆水,而是点燃孩子心中的那团火
我这些年来,对差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甚于好学生,思来想去,一是因为差生的形成,各有各的原因,很有研究意义,正所谓好学生都类似,差生各有各的不同;二来是挽救一个差生的意义,或许更大一些,因为这些“差生”中,很多都是原本很优秀的学生,实在是可惜。
如果有第三个原因,或许就是,因为当年的我,也曾经做了一段时间的“差生”,将心比心,我也更能体会到作为一名差生的感受,也更愿意去研究一下差生,帮助一下差生。
有一本叫《反脆弱》的书,作者叫塔勒布,这个人特别不喜欢哈佛大学,他说哈佛大学的教育模式是教小鸟飞。小鸟本身就能飞,然后非得念念有词地教它们:张开翅膀,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最后说:你看,我教它学会飞了。这其实根本不是教会的,而是鸟本来就会飞。
我看完这个后,觉得很有启发。
当下我们的教育,其实还远不止如此,教小鸟飞的这种算是好的,差的是本来是一只鸟,结果被拔掉了羽毛,失去了飞翔的能力,能让鸟依然保持着鸟的天性,换句话说,能让一个人依然是一个“人”,这个教育相比而言,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真正厉害的教育者,是化腐朽为神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到一位老师被派去一所像少管所一样的学校,学生都是别的学校不要的,情况极为复杂,没法分类,没法挑选。老师运用音乐的力量,慢慢地教育、改变这些学生,使他们往正方向成长,并获得了成功。这是相当感人的一部电影,我强烈推荐做老师的人都去看看这部电影。
老师们应该做到有教无类,这是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师爷孔老夫子就教导我们的。然而,让我们难过的是,现在有多少老师因为差生影响自己的班级成绩而对学生横眉怒目,甚至于对孩子说:“你成绩太差了,能不能转学?”
这样不负责任的话,不应该出自教师之口。一个学生出现在你的班级里面,坐到你的讲台之下,这就是一份信任。你应该想办法把他教得更好,而不应该因为他会拖累班级的分数,影响到自己的工资和奖金,就白眼相待……
昨晚与两个老学生一起吃饭,他们是我第一届学生,刚开始工作的第一年,觉得班里一个“坏学生”也没有,真的好喜欢他们,现在想想,那是因为自己刚毕业,突然有了自己的学生,喜欢还来不及,哪还分什么好坏。慢慢地教的学生多了,就发现班里有“坏学生”了,其实不是有了“坏学生”,而是自己的心态变了。
而心态之所以会变,无非是因为有了所谓的“绩效考核”的干扰,因为有了“差生”,影响了班级的评价,影响自己的成绩,影响了自己的工资和奖金……
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三乐之一。当老师的,很容易把这句话理解得无限狭隘。总觉得“得天下英才”就是把天下最好的学生都弄到自己的麾下,然后与捡了一批“混蛋”学生的同事或同行们竞争,再笑呵呵地看别人被自己踩在脚下的狼狈相,简单地认为,这就是当老师的乐趣。
所以,很多老师就把心思放在“得天下英才”上了,怎么撵走班里的“害群之马”,怎样把别的班里的好苗子挖过一棵来,如何在分班的时候抢一个高分学生过来,就成了他们乐此不疲、津津乐道的事情,而后面的“教育之”仨字,倒成了摆设。忘记了老师的本分,忘记了自己的职业良心。
教书的时间长了,我慢慢看到,很多的差生原本并不差,往往都是因为在成长的历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变故,才走上了岔路,这其中又无非是或是家庭变故、或是交友不慎、或是遇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或是一时贪玩……
其实很多学生都有救。
只不过,需要时间。
我经常遇到向我求助的陌生家长,说实话,我只能给点建议,至于想让我去“挽救”他,我做不到。
因为,我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是我与他相处的时间。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其实特别同情那些所谓的“差生”和他们的家长,因为他们确实需要帮助。尤其是,在一个人的人生关键的节点,如果有一个人能给他指点一下迷津,或许这个孩子的人生从此就豁然开朗了。
而转化差生,其实就是我今晚题目里的那句,重新点燃学生心中那团可能已经熄灭了多时的火焰。
哀,莫大于心死;罪,无胜于诛心。
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无疑就是活剐了他的希望。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者,做的就是“杀人诛心”的事,在学生心中原本就要熄灭的火焰上,又注满了满满的一盆水。
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信心。”这是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责任。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同理,要点燃别人心中的希望,先得自己心里有希望。一个整天抱怨、对教育工作失去热情的教师,带给学生的必然是更多的负面情绪,遑论点燃希望了。
教师的希望首先来自对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果仅把教书育人当成养家糊口的唯一途径,那么教师就很难肩负起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不可能花尽心思,在课堂上倾尽心力,传递希望。
教师的希望还来自于对学生的关爱。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外教育思想虽然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有关爱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爱的教育,离开了爱,教育便无从谈起。离开了爱的教育,就是没有希望的教育。
一个有追求的医生,会欣然接受各种疑难杂症的患者,以提高自己的医术。一名有追求的老师,也应该欣然接受各种各样的学生。遇到顽劣的学生,其实是一种幸运,最终的结果,也许不是你挽救了他,而是他成全了你。正如张文亮在《牵着蜗牛去散步》里说的那样:“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很多时候,遇到就是一种幸运。重新点燃一盆即将熄灭的火焰,在学生的人生最黑暗的时候,拉他们一把,正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意义或许会更大。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