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40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这句话我们可以试着这样讲——道,动之以反,用之以弱。反者,返也。返回到源头,返回到根本。弱,你看婴儿很柔弱吧。你看,那种真正有本事的人很谦虚吧。你看,我们的舌头越柔软,也就越灵动,吐辞也就越清晰。所以,你看反者道之动,就体现循环往复的圆运动。
弱,不是虚弱,不是暗弱,而是精微,是平和,自然而然,不强求,不暴力。而其体则是健运不息的,是生生不已的。之所以能生生不已,就是因为能返,能守住根本,护持根本,养护根本,故能生生而不息。
我们学中医的都知道,我们吃饭是要细嚼慢咽,吃暖的,软的,七分饱,这样吃,不就是是养护生命,这不就体现了“弱者,道之用”吗?
反者,道之动。我们的生命一直是在耗散的。这里就有一个自然好散的过程和人为耗散的过程。自然耗散呢,就如内经所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人为耗散的过程则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你看,“法于”、“和于”、“有节”、“有常”、“不妄”,这些都是反求诸身而至。所以这是合于道的生命活动。合于道的生命活动,生活里“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以至于“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的所愿”,这不就是弱者道之用吗?
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下万物生于有,这一点绝大多数人都能明白,也看得见。我们造房子,那就要统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之所以能成为可能,是那个要盖房子的起心动念,这一念我们看不到。
很多东西,不表现在我们所能理解的范围内,但是不代表不存在。这里的无,不局限在虚无,也表现在未知的,不可言传的,不可被对象化的,我们强名之曰“道”。
你看,我们中医包含三个层面,形气神。天下万形生于气,气生于神。这样的一个逻辑同样是通的。在黄帝内经本神篇学习笔记有“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一段就是通讲气和神层面的东西。
所以治病最高的境界是“治神”,这是抓住了本。神,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治神的医学传承,是没法付诸于文字的。但是呢,《黄帝内经》里就包含了治神的心法。
其次是治气,我们的《伤寒论》就是治气的。分六经之气,分而治之,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本于具体的人所呈现的真实的证。
中医外科,就是治形的。在这一点,我们的中医外科是不如西医的,治形是西医的强项。
如今在中美之争的这样一个世界格局下,我们要试着观察,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学习道德经,是可以让我们 看得更明白。同样,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反求诸己,若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地处理事情,这不正是弱者道之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