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湿病

湿十一章   

  湿有内外之殊,外感则入经络而流关节,内伤则由脏腑而归脾肾。湿为土气,土居水火之中,水阴而火阳,阴阳交感,水火相蒸,则生湿气。火盛则湿化而为热,水盛则湿化而为寒。湿热者,治以燥凉,湿寒者,治以燥温,在脏腑者,利其水道,在经络者,开其汗孔,湿病之能事毕矣。

1 湿病,皆是里气,不是外邪。本虚内寒而湿盛。无外邪之事。即使汗出寒闭,汗停经络郁为内湿,也为里湿,不为外邪。此点当清楚,此与风邪一理。寒有内外,湿皆内湿;寒有内外,风皆内风。

湿病一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中湿,亦曰湿痹。其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1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中湿也;此是太阳伤寒,表闭湿阻,风不外泄,汗不能出,则湿不能泄,而流关节也,故见关节疼痛,湿热内蒸,则见疼烦,湿阻经脉,则脉见沉细;总因外伤寒闭,而里湿盛,营郁之风,因湿寒之阻,不能外泄,而为湿痹也。

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水无泄路,大便反快,此是水走后窍而下利也,但“当”利其小便即可,也就是说此湿痹之候者,虽有表寒,不用去解表,利尿泄湿即可,小便通利,湿有泄路,湿泄气行,风达皮毛,外泄表寒,其表自和。

2 “但当”利其小便者,如五苓散,猪苓汤,栀子柏皮汤。小便利者,湿有泻路。

3 发汗与利小便为泄湿两大法也,皮毛外闭,汗不能出,湿不能泄,必内侵关节也。经脉滞塞,故脉沉细,湿盛木郁,必小便不利,是一定之理,湿无泄路,必走于后也,故大便反快,(提纲重点)但当利小便即可。不用解表,湿泄表解。

附;太阴篇;太阳外寒,太阴里湿,汗尿不利,必湿热外蒸,而发身黄。

  本条,太阳外寒,太阴里湿,汗尿不利,而成湿痹

湿病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1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熏黄,此为湿病之总纲。

2 湿性滞塞,壅阻木气之敷布,经络不畅,木气郁迫则身疼也,此疼也是为风,湿郁其阳则发热,湿热外蒸则见身黄。湿盛水旺,又加水黑,故见薰黄。湿盛身疼者,肝气郁阻也。湿盛之本证,是为身重,表之寒闭,则风湿相抟,经络滞塞,一身尽疼而发热。湿家之方,皆在以下之提纲。

论;参考意见,发汗泻湿,上条五苓与麻黄方;利小便泻湿,则五苓与猪苓方。本条再加一点,表寒闭其里湿,还有麻黄连翘小豆汤;表寒闭其里湿,胃腑湿热成实,则是茵陈大黄证;或用其他方,或发表泄湿,或利尿泄湿。

湿病三

湿家病身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湿家病身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又大,而且自能饮食,此其腹中平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阻其肺窍,是以鼻塞头痛,面黄作喘。纳药鼻中,散其寒湿则愈矣。

湿病四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覆被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1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者,此外寒之闭,身上无汗,湿盛内阻,阳气上蒸,故见头汗出。太阳伤寒而里湿,寒闭湿阻,是以背强;表寒里湿,阳气郁遏,不得透发,故皮肤恶寒;外闭恶寒而湿热内蒸,故欲得被覆向火。湿热瘀蒸,身上发黄,小便不利,腹微满者,可以下之,茵陈蒿汤主之,胃腑湿热外蒸,则能受大黄栀子之凉,下之太早,胃腑湿热不盛,则大黄栀子,寒凉败中,湿热变为湿寒,胃败气逆,则哕而胸满,舌上如胎,肝脾郁陷,膀胱湿热闭癃,则小便不利。

  以太阴土湿,木气不达,肝脾郁陷,而生下热,热在丹田,而胸中无热,惟有湿寒,虽渴欲得水,而却不能饮,止是口中烦燥而已。以其阳郁于上,故头汗口渴。舌窍于心,阳虚火败,肺津不布,凝寒心宫,故舌上如胎,始则非热盛生胎矣。重复重点;湿证不论寒热,总因阳虚,阳郁不达,是以生热,阳气极虚,则不能化热,止是湿寒耳。此一定之理,伤寒有五,湿温即是湿热之义。

2 舌上如苔者,肺逆之水,填塞心宫也;以丹田有木陷之热,胸中有寒饮上停,渴欲得水,而不能饮,仅是口干舌燥而已。丹田就是小腹之位,丹田有热者,就是肝脾郁陷,膀胱湿热闭癃之义,小便不利,水无泄路而上逆,故胸中有寒饮上多义字,故舌上如苔也。

  舌胎白者,阳虚火败,则现肺寒之白,黄者,土色外现也。黄者利湿即可,但见胎厚,则知湿盛,肺气不降,肺津化浊,填塞心宫,则舌生胎。

3 发汗与利小便为泄湿两大法。湿虽也偶有下法,必胃腑湿热,壅满外蒸,或见外黄,下之胃腑湿热,此可茵陈汤,下早败中,必见胃逆,哕而胸满,肝脾郁陷,小便不利,水逆胎生。

附;太阴篇,栀子柏皮汤,也是下早之后,膀胱湿闭癃,小便不利的专用方。清膀胱湿热,以开闭癃,通达水道。

按;太阳百十一结胸证提纲;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湿热外蒸也。与本条头上汗出相同。

  不可下早,可以对比,胃腑湿热成实,潮热外蒸,汗出湿泄表解,湿退燥实,小便利大便硬,实则易下,下则病愈。湿热不实,小便不利,大便不硬,而下之过早,此湿热变为湿寒之坏也(观阳明二十八)。本条重点就在,湿热不实,下早则坏事。

湿病五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湿寒之证,而误下之,若额上汗出,微喘,则气脱于上矣,小便利,下利不止,则气脱于下,是死证也。

1 湿家之证,发汗与利小便也,不可下也,湿泄则已。湿热下之,是湿热壅满,胃壅满实而下之,此下早为坏。湿寒下之,败中则死。

湿病六

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1 发汗泻湿之要点;一,阴雨天不可发汗,二,不可大汗,取微微欲似汗,则风湿俱去。

2 大汗者,则汗出阳泄,故风气去而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必取微微似欲汗出,方能风湿俱去。

湿病七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1 湿家身烦疼,外闭里湿,风湿相抟也。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麻黄解表,发汗泻经络之湿,加白术燥土泻湿。

2 表闭里湿,风湿相抟,此无里证之下利,湿在经络腠理而不在脏腑也,故发汗泄湿。此虽有表寒外闭,但因湿盛,阻滞经络,风不能外泄表寒也,慎不可以火攻发表,湿更无火攻之理,火攻发表,两阳相薰,必身发黄,表阳亡而里阴竭,故慎不可攻之。此用麻黄发表汗泄湿,桂枝通经,杏仁宣肺行气,皮毛开则湿有泄路,皮毛开而汗出,则风湿俱去,白术补脾气以泻湿,甘草补中。

3 麻黄发汗泄湿,有白术燥土生津,则汗出不至亡津。表闭肺郁,则有杏仁理气。手太阴肺气以化足太阴之湿,故加杏仁,理气化湿。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

    一.概述  (一)痉病  主症: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则脚弓反张等.  病因:津液不足,外感风寒. 病位:病在筋脉. (二)湿病  主症:骨节疼痛.发热.身重. 病因:感受外湿(挟风寒). 病位:肌肉 ...

  • 湿病

              <金匮>湿病,与痉喝杂处一章,今依据<金匮>首章风邪理论及脏腑观,重新梳理如下.            承启: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 ...

  • 《金匮要略》论治“湿病”方证研究

    湿邪致病范围广泛,涉及人体五脏六腑和各组织器官,以及临床各科许多疾病.叶香岩说过:"吾吴湿邪害人最广."朱丹溪也认为:"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凡因湿邪 ...

  • 麻黄加术汤的医案

    [方解]麻黄加术汤是发汗之法无疑,更需要强调的是它的目的并非像麻黄汤那样治疗风寒束表,其针对的是寒湿在表.麻黄汤为风寒表实而设,麻黄加术汤用之湿病,则为表实湿病,因此除身体烦疼之外,当有无汗的症状:麻 ...

  • 第三届国医大师医道传承——伍炳彩治疗湿病临证经验

    提要:伍炳彩对湿伤部位的鉴别较为重视,他认为湿伤部位不同,即使寒热虚实属性相同,选方用药也往往不同,故必须辨明. 伍炳彩认为在临床准确诊断湿病,除了要熟练掌握湿病致病的一般特点外,还要重点辨小便浑浊. ...

  • 陈 纪 藩 教授 治 疗 风 湿 病经验述要

    广 州中 医 药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院 ( 广州关 彤 卢永智 林 昌 松 刘晓玲 陈光 星5 1 0 60 2 ) 指导:陈 纪 藩 陈 纪 藩 教授 是 广东 省 名 中 医,广 州 中 医 ...

  • 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一起学习仝小林院士的湿病辨治心法

    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一起学习仝小林院士的湿病辨治心法 湿病总括 内湿.外湿辨别 湿邪为病,亦有外湿.内湿之分.治外湿,但加强排湿而已,重在清利,六一散加金银花.治内湿,当分在肾在脾.在肾,渗湿( ...

  • 《金匮》湿病全解析………………

    一. 湿病定义: 湿病是由于人体感受了湿邪,留羁于肌表,或内外湿邪相互交困而导致的以身体疼烦肿重或恶风恶寒发热,甚或伴有二便失调的一组疾病. 其兼风者为风湿,兼寒者为湿家(寒湿),表里俱病湿者为湿痹. ...

  • 湿病如何用药?经方大家胡希恕这样用!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 风湿,脉浮还在表嘛,可他这有个特殊地方,身重,他偏于湿,如果我们这个肌肉这个组织里头是湿多,他就感觉沉,所以凡是身重大概都 ...

  • 路志正丨国医大师教你祛湿——中医湿病证治

    导读 "湿非一病.百病兼之",中医师 路志正 ,著有<中医湿病证治学>,本文路老讲述痰湿致病的病机原理及常规调理方法,分清湿在肺脾肾,有的放矢,巧妙祛湿,有图有真相. ...

  • 【伍炳彩:治“湿病”】

    伍炳彩认为在临床准确诊断湿病,除了要熟练掌握湿病致病的一般特点外,还要重点辨小便浑浊.辨汗.辨身热足寒.辨口黏.辨面色.辨舌苔厚薄.辨脉濡. 伍炳彩认为湿病发热,除具有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汗出热不退等 ...

  • 【中药配伍】湿病中医如何处方?——湿热、寒湿名老中医怎么处方? 湿气中医辨证论治

    (七)甘淡利湿 "甘淡利湿"的药物配伍,主要用于"祛湿剂",治疗湿邪诸病.因为许多甘淡药,如茯苓.猪苓.泽泻.滑石.通草.苡仁等,具有淡渗利湿的作用:而湿性重浊 ...

  • 【伍炳彩】如何疗“湿病” ?

    伍炳彩认为在临床准确诊断湿病,除了要熟练掌握湿病致病的一般特点外,还要重点辨小便浑浊.辨汗.辨身热足寒.辨口黏.辨面色.辨舌苔厚薄.辨脉濡. 伍炳彩认为湿病发热,除具有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汗出热不退等 ...

  • 湿病、痰饮病、水气病的区别

    湿病的病邪在肌肉,关节,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痛为主证.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阳气不足,感受外湿,或兼风夹寒,侵犯肌表,流注关节所致,治疗上在微微发汗的同时注意固护阳气.方剂有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防己黄芪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