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医鉴 | 防病保健灸法
保健灸法
今天所说的保健灸法,在古代医家中被称之为“逆灸”。“逆灸”是一种灸法用语,是指无病而灸,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如《诸病源候论》中说“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月,喜逆灸以防之。”又如《扁鹊心书》中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其中都说明了艾灸具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功。我国至今还流传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俗语。
防病保健灸法
所谓“防病”,即中医所讲的“未病先防”,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思想,至今仍得人们的首肯。而灸法保健是自古以来的防病之术,具有显著的防病治病效果。如《扁鹊心书》里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处方一
〔取穴〕风门、肺俞、足三里穴
〔操作〕用艾炷或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施灸3~5壮,每隔一日施灸1次,10日为1个疗程,每年可灸数个疗程。
处方二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足三里、合谷穴
〔操作〕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施灸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施灸1个月,多在冬春感冒易发季节施灸。或选择非化脓灸。每次每穴施灸3~5壮,取黄豆大小艾炷施灸,每周2次,连续施灸1个月。或温灸器灸。将温灸盒放置于腹部穴位上施灸,每次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施灸1个月。或隔姜灸。每次每穴施灸3~5壮,取枣核大小艾炷施灸于穴位,隔日少施灸1次,连续施灸1个月。或隔附子灸。每次每穴施灸5~7壮,取枣核大小艾炷施灸于穴位,每周施灸2次,连续施灸1个月,此灸法可用来预防感冒,适用于平素体寒怕冷者。
处方三
〔取穴〕尺泽、风门、肺俞、足三里、中府、膻中穴
〔操作〕温和灸、雀啄灸、隔姜灸均可。每隔2~3日施灸一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可休息5~7日,每季度施灸1~2个疗程,感冒或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可每日施灸1次。
处方四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穴
〔操作〕艾炷无瘢痕灸法。每次施灸5壮,每日1次。坚持施灸3个月左右可预防老年性痴呆。此法对预防老年痴呆功效显著。
处方五
〔取穴〕足三里、涌泉穴
〔操作〕艾条悬灸法。每次每穴施灸30分钟,每日1次。可长期施灸。可用于高血压症的预防。
处方六
〔取穴〕百会、涌泉、足三里穴
〔操作〕每次选用1穴,涌泉、足三里穴双侧均选。3穴可轮换选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2次为1个疗程。百会、足三里可用雀啄灸(见本书前灸法篇部分),反复操作10次,每次施灸之间应间隔片刻,以免起疱。涌泉穴选用温和灸,可双侧同时进行,嘱患者取仰卧位,将点燃的艾条放置于距穴位2~3cm处施灸,以患者感到温热而不灼痛为宜,每次施灸15~20分钟。
处方七
〔取穴〕足三里、绝骨穴
〔操作〕每次取1穴施灸,双侧均选。以米粒大小艾炷作直接灸。每次3壮,致Ⅲ度烧伤,起疱化脓,破皮者隔日换药,致结痂形成瘢痕。10天后再施灸另一穴。也可每日上午7~9点单取足三里穴,选用艾条温和灸,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可用于降血脂的治疗。
注:绝骨穴,经外奇穴名,一说为阳辅。出《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王冰注。阳辅穴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处。正坐取穴。也有指悬钟穴。出《难经》:“髓会绝骨。”《备急千金要方》:“绝骨在外踝上三寸。”《针灸资生经》作悬钟别名。
处方八
〔取穴〕足三里、中脘、金津、玉液、内关、鱼际、少府穴
〔操作〕每次选2~3穴,艾条作温和灸法。每穴灸治10~30壮,每次治疗时间约210分钟。隔日灸疗1次,50天为1个疗程。金津、玉液可用毫针或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有降血糖之功,可用于口渴甚者。
处方九
〔取穴〕命门、脾俞、身柱、大都、胃俞穴
〔操作〕每次选2~3穴,常用穴一般选用隔姜灸法。其艾炷直径约为1.5cm,高可2cm,重达0.5g。鲜姜片厚可达3~4mm,直径2cm。每穴灸治10~30壮,每次治疗时间约210分钟。隔日灸疗1次,50天为1个疗程。有降血糖之功,适用于易饥饿者。
处方十
〔取穴〕气海、关元、然谷、涌泉、复溜穴
〔操作〕每次选2~3穴,艾条作温和灸法。每穴灸治10~30壮,每次治疗时间约210分钟。隔日灸疗1次,50天为1个疗程。有降血糖之功。
处方十一
〔取穴〕脊中、肾俞穴
〔操作〕艾条作温和灸法。每次每穴施灸30分钟,隔日灸疗1次,50天为1个疗程。有降血糖之功。
处方十二
〔取穴〕华盖、梁门穴
〔操作〕艾条作温和灸法。每次每穴施灸30分钟,隔日灸疗1次,50天为1个疗程。有降血糖之功。
处方十三
〔取穴〕大椎、肝俞穴
〔操作〕艾条作温和灸法。每次每穴施灸30分钟,隔日灸疗1次,50天为1个疗程。有降血糖之功。
处方十四
〔取穴〕行间、中极、腹哀穴
〔操作〕艾条作温和灸法。每次每穴施灸30分钟,隔日灸疗1次,50天为1个疗程。有降血糖之功。
处方十五
〔取穴〕肺俞、膈俞、肾俞穴
〔操作〕艾条作温和灸法。每次每穴施灸30分钟,隔日灸疗1次,50天为1个疗程。有降血糖之功。
来源:王富春《灸法医鉴》
养生公益片《寻艾之旅 艾灸文化》
艾艾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