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八纲,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证候归类的八个纲领。
医生根据问、望、闻、切四诊搜集和掌握的各种病情资料(包括病史、主要症状、舌象、脉象和其他病理体征),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部位的浅深、疾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作为辨证的纲领的方法,称之为八纲辨证。
辨证的过程也就是诊断疾病的过程,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到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疾病性质和正邪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表、热、实 属阳;里、虚、寒属阴。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参阅有关各条。
内容:中医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表里辨病证部位和病势深浅;寒热辨病证性质;虚实辨邪正盛衰;阴阳则统摄六纲,为八纲之总纲。由于八纲辨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包含了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特点,起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故为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简史:八纲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