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刘永言—一指禅
本帖最后由 驱动之家 于 2014-5-8 09
编辑
有练真法的网友经常问我,学真法后怎样训练发放外气,外气类功法很多,比方少林内劲一直禅 ,空劲气功 等等, 但是我还是觉得厦门中医院院长刘永言的一指禅 ,容易被真法修炼者接受特转发该功法如下:
一指禅功
刘永言
[编者按]一指禅功传人、厦门市中华卫生院院长刘永言,以其数十年的深厚功力,用食指发放外气点穴为人治病,疗效卓著。海内外人士到厦门市求治疑难杂症,特别是颈椎疾患者,络绎不绝,日有增加。
一指禅功,是一套锻炼发放外气的功法,历代为口授心传之秘术,未有文字传世。本篇乃刘氏近年重新整理者,特选刊于此。
练习一指禅功,先修练内气之形成,然后修练意到气到,引气循手太阴肺经贯食指而出体外;不但要发放外气自如,随心所欲,而且要达到气能成股滚动外放,才算功成。此功功法并不繁难,但非一蹴可就,学者须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功行之深浅,绝技之能否练成,决定于学者自身的努力、方法之正确以及练功时间的长短。
[作者的话] 一指禅功过去非少林正宗子弟,不得其传,且擅此术者,亦不肯轻易授人,守少林戒也。达摩一指禅功有刚、柔二法,刚法以强筋练力为主,柔法以静坐运气为主,均为指顶功夫。刚法以发力运气至指顶,点人身之穴道,闭气血,失知觉,为拳术之神功。柔法以运丹田气至指尖,点人身之穴道,通气血,疗疾病,为医家之神术。历代师徒相授,皆以口授心传,视为不可为外人道之秘术。
丙戍年夏,言也有幸,我得南国万石岩寺岘禅老和尚收为门徒,以一指禅功点穴疗法相授。先师以一指禅功点穴疗法为人治病,若内、外各科,奇疾沉疴,应手辄愈,奏效祌速,使当时知情者目瞠心讶,咄咄称奇,喊赞其医术之精。先师为人治病,从不索酬,贫苦者且惠以药,亦遵师嘱也。
考一指禅功尚未有文字传世,唯《辞海》一指禅条中有“按摩术亦称一指禅”之说。言按摩术亦称一指禅,不尽其然。殊不知一指禅功点穴疗法,系以食指代金针点穴治病之疗法,何止于按摩。一指禅功点穴疗法,可治内、外各科疾病,有其整套疗法,如辨证论治、处方、取穴、手法、运气,无不齐备。若诊断无误,取穴准确,手法纯熟,运气自如,治则中病,三十余年来,证诸临床,果然不谬。修练一指禅功,非但能增强自身体质,尚且可以治病,实值得推广流传。不揣愚昧,现将一指禅功整理成篇,公诸于世。
一指禅功为中国气功之一份宝贵遗产,有一套基本功法,有属阴属静之坐功,有属半阴半阳、半动半静之站功,有属阳属动之行功。修练此三种功法,可运周身之气,贯于食指尖,发放外气出指外,而点人身之穴道。
一指禅功未见有文字传世,师徒相授,皆以口授心传,故擅此术者寥寥无几。修练一指禅功者多学点穴疗法,方有济世活人之德。人称一指禅功则为点穴疗法,而点穴疗法亦即为一指禅功,殊不知一指禅功为一指禅功,而点穴疗法为点穴疗法。言一指禅功者系指仅修练一指禅功之功法而言,言点穴疗法者实指以一指禅功点穴疗法治疗疾病而言,擅一指禅功者,未必人人能点穴治病,而能点穴治病者,则必须修炼一指禅功。
达摩禅师一指禅功之修练方法,现顺序陈述,使修练者能正确运用。循此法修练,始能纯熟掌握一指禅功全套功法。
一、坐功
气功有外功与内功之分,外功则以活动练力为能事;内功以静坐运气为主。坐功为内功修练之基本功法。祖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就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修练气功基本原则。
气功,顾名思义,系一门练气之学问,坐功为修练内功之基本姿式。坐功有其一定修练方法,其中有调息、意守、运气等方法。运用这些方法修练,能加强吸氧呼碳之作用,进行人体极其错综复杂之气化作用,亦即人体出人升降之气化作用。经过持久修练,于人体内形成一种特殊之气,称为内气。引此气运行全身,推动脏腑机能活动,增强生命活力,甚且能排除外邪之侵入,而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一)丹 田
自古至今,典籍关于丹田之记载不一,传说纷纭,莫衷一是。盖胎儿在母腹中,得先天之性灵,赖脐带以通任、督二脉,循环不息。至胎儿出母腹,脐带剪断,任、督二脉随相隔而不通。禀父母之一点先天之气落入脐中,成为先天之元气。修练内功,意守丹田则意守此脐中一点先天之元气,务使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共起调合阴阳,而令水火相济,贯通任、督二脉,以达到增强新陈代谢,培增真气之作用,以恢复先天。道书《性命圭旨》载丹田位置云:“脐轮之后,肾堂之前,黄庭之下,关元之上,脐下三寸曰丹田。”故修练内功者所意守之丹田,应为脐内三寸之所。
先师所授一指禅功所意守之丹田,乃后命门(命门穴)内三寸,前命门(神厥穴)内三寸,将此两点连成一椭圆形,再与两乳中穴内中点连线下交于此椭圆形之左右两交点,成为十,此两交点相当于针灸书所载之手太阴肺经下络大肠之左右两交点,此椭圆形则为丹田。丹田为历代内功家所意守之所(图1)。
(二)修练时辰
天地之气为大周天,人之气为小周天,人体之气随天地之气变化而更迭。故人体内部气之变化,亦与天气相应,地气相合。岁有四时变化,日有昼夜之分,人有氧血盛衰。《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有“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之载。从季节言之,春季人体内部之气为阴阳交加之气;从日言之,平旦人体内之气至淸,人应随时而守之。夏季人体内部之气为由阴转为纯阴;日中人体内之气至丰,人应随时而固之。秋季人体内之气为阳;日哺人体内之气独,人应随时而退之。冬季人体内之气为纯阳;夜半人体内之气至刚,人应随时而进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之说。修练气功,可调和人之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内守,培增元气而祛病延年。《素问》中有“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之载,故岁之十二月,日之十二辰,与人体关系莫大,修练气功时间应取子、午、卯、酉(子时为夜半十一至一时,午时为中午十一至一时,卯时为早晨五至七时,酉时为下午五至七时)四个时辰进行为宜。
每日应于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内修练四次,每次时间不拘,初练不能持久者,可由五分钟,逐渐增加,若不能坚持每日修练者,每日应修练一次至二次,持之以恒。
(三)盘坐姿式
宽衣解带,情绪安然,预备圆形软垫,直径一市尺二寸,高寸半,作为坐功之坐垫。先将左腿放于右腿之上,再将右腿放于左腿之上,然后将两足掌朝上。身体自然平直,两手放于两膝关节,五指自然分开,一身上下,顺其自然放松;勿迎风,坐东面西。
(四)坐姿式
年龄稍大取盘坐式确有困难者,可择端坐式,取与膝、股同高低之方凳,坐时脚与胫、胫与股、股与身各成三个直角。两脚平衡与肩同宽,两手放于两膝关节上,五指自然分开,一身上下顺其自然放松;勿迎风,坐东面西。
(五)意守丹田
人类之思维活动最为复杂,人自哇哇落地,思维活动逐渐形成,由简单而至复杂,除夜间入睡之际,大脑稍得休息,然而梦寐间难得休息。欲令大脑获得充分休息,唯有修练静坐,意守丹田,可使大脑获得真正休息。
坐功之意守丹田先以目光作千里外之视,若所处之室,仅可容膝,目光亦作千里之视,待数分钟后,目光逐渐移近,目微闭视鼻尖。此时闭口以鼻呼吸,舌抵上颚,摒除杂念,默运脑中无欲无求之正觉,凝聚脑中意志集中之元神,随目光下注于丹田,目连于脑,目与脑中之正觉融和,则为虚无先天之性光,以此性光下照丹田,为意守丹田。
内功之意守丹田,须凝注元神入丹田。一指禅功之意守丹田,则为运虚无先天之性光,随目光下照丹田,这是由外而内之意守法,谓外意守。修此种意守法,不致走火入魔,修练则事半功倍矣。
(六)调息
人身之气,发于丹田,其随呼吸出入,而升淸降浊。血液循环,亦随气而行。一呼一吸,谓之一息,昼夜不停,息息相随,气停则血止。故医书谓百病皆生于气,人生之本在于气。练气功则为练呼吸,练呼吸则练气。修练呼吸务使气息调和,呼吸深长,长短同等,粗细相匀,当呼尽欲吸之际,稍停一秒钟,吸尽欲呼之际,亦稍停一秒钟,吸气时腹部缩入,呼气时腹部鼓起。胎儿在母腹中,以胞衣连于脐带,随母身呼吸相通,以腹部鼓缩而行呼吸。胎儿出母腹,随啼哭而换以鼻呼吸,一变为胸式呼吸,故调息为胎息还原。呼吸须无欲无求,逐渐心随于息,而息随于心,心息相随。当呼气外出之时,体内肾气随呼气上升,自然与吸气下降之元神相遇,是以先天之元神助先天之元气,则元气自能生长。盖如此修练,则始于脑而止于肾,能增强内脏活动功能,而使脑坚、肾健、气旺、血盛。
(七)入定
大脑活动,无时获释,夜间入睡,虽稍得休息,然而梦寐间大脑亦不得完全休息。若能令大脑随人之意识使之休息,则能充分保护大脑,而消除其疲劳。修练内功,呼吸调和,杂念排除,顺其自然,平心静气,安定自如。当其心神欲静之际,则出现意马心猿,杂念丛生。应顺其自然,切勿以意念抑制其静止,待动极自然生静。此际,则以凝聚之元神逐步引其进入淸静虚无之境界,谓之入定。若修练经久者,便觉有暧热之感由丹田间发出,待此暧热之感已明显集聚之时,仍须继续修练,令其成股滚动。此法纯熟后,入静时随入虚无淸静之境界,而大脑则获得真正休息,至此,功行已提高了。
(八)运小周天
运小周天,则须运任、督二脉。李濒湖曰:“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也,坎水离火交媾之乡。”医书谓:“任、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
真息之所由起,炼丹之士不明此理,则真气不生,神化无基也。”胎儿任、督二脉在腹中原与母体相通,一出母腹,则上断于口,下断于肛门,任、督二脉即相隔不通。故修练丹田之气成功后,运小周天应由丹田引气至会阴,待会阴穴有温热之感,再引气升尾闾(长强穴),自会阴引气升尾闾时,意念提肛,气随至尾闾,再引气至命门穴,达玉枕,循泥丸宫(百会穴),经神庭,落印堂,过鹊桥。降重楼(碹玑穴),至膻中穴,归丹田。《黄庭经》曰:“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目长生。任、督者呼吸往来于此也。”人能通任、督二脉,则百脉皆通,百病消除,亦为回复先天。
(九)运大周天
运小周天得法后,内气循环运行仅限于任、督二脉,必须再运气于脐轮,由小而大,四十九圈,然后再由大而小,四十九圈,于脐轮间旋转片刻,待法轮常转后,再将脐间旋转之气上引至漩玑穴,向左臂尖圈出手背外关穴,上肘后,至肩井,入大椎,直下尾闾穴,由下而上,经玉枕,逾昆仑,过泥丸,上鹊桥,降重楼,达胃口,越脐轮入玉柱,至气海穴,运入右腿膝关,穿足背至趾尖,转涌泉,由后上运通尾闾,又运至百会穴,过鹊桥,至左腿似右法而落涌泉,升泥丸宫,降重楼,右行照左手转过肩背,贯昆仑,复下入丹田。一旦运通大周天,则真气循环周身,百脉皆调,气血宣畅。
(十)收 功
坐功练毕,且勿随即睁眼,双手缓慢举起,将双手手掌互相揉擦,以两掌侧按压两眼,随即离开,两眼随之睁开,然后再闭眼,如上揉擦按压,反复十二次。再以双手手掌互相揉擦,以双手手掌鱼际推擦两侧太阳穴,自太阳穴循耳后下至颈部推擦,反复十二次。再以双手分别拍两肩、臂、臀部,先左侧后右侧(男则先拍左侧,女则先拍右侧),即可起坐活动。运通大、小周天后,便完成练精化气、练气生神之功,以先天之元神,助后天之元气,促进真气之运行,充分发挥机体之调节功能,使气充神旺,祛病防病,延年益寿;进而发放外气至指顶,以治疗疾病。
二、站功
站功为一指禅功之基础,亦为修练食指之功夫。坐功修练至内气淸晰成股滚动后,其内气随意念而缓慢或急速运行,制约自如,往来流利,如环无端而循行周身。若尔,内功之功行已至相当火候。然其内气仅在人体内部循行,若欲令内气发放出体外,必须修练发放外气之功法。一指禅功则为发放外气之功种,坐功为一指禅功之根本,而站功乃一指禅功之基础。坐功所意守者为丹田,站功所意守者为食指指尖。坐功为修练内气之形成,站功为修练外气之发放。盖一指禅功为指顶功夫,修练后内气随虚无先天之性光,凝照食指指尖,而后内气循指尖越出体外而成为外气。此外气之发放,亦随意念缓慢、快速运行,其效程之远近,气之强弱,与修练者之功行深浅有关,若功行深者,外气越强。
(一)姿 式
宽衣解带,神志淸明泰然,室内、外均可,空气淸新之地皆宜修练。站势开始时,双腿分开,两脚平衡,距离与肩同宽,身体缓慢下蹲而成半蹲式,两膝关节相距与肩同宽,将两下肢肌肉紧缩,双脚五指微向下内勾,上身自然挺直。缓慢将双手举起,空握拳,竖直双手食指,指腹相对,两臂弯曲,高低与眼齐,两食指与眼距离一市尺,两食指间距离和两眼之瞳子同宽,两肘关节微贴于两胁,意念提肛即可进入意守阶段。
(二)意守食指尖
站功姿式已正确后,舌抵上颚,默运脑中虚无之先天性光,两眼分别凝照两手食指尖。初修练时不习惯,修练一久,自然逐渐习惯。待出现复视时,眼中所视之食指时而出现四指,时而出现八指,至此意境,且莫心慌,再坚持修练,复视自然消失,即可见食指指端似有白烟。至白烟消失后,可见食指端似有白光之感。呼吸如坐功呼吸法。意守时间长短因人而异。站功初练时,一、两分钟后;随觉两下肢酸困,确难以坚持。此际,不能操之过急,初练时,由一分钟慢慢增加至二分钟、三分钟,甚至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修练至能坚持站五分钟以上时,两下肢出现颤抖,呼吸亦现粗大,急速。如此,尙须继续修练,至确无法再坚持时方可收功。
站功之修练较为辛苦,若体衰、病弱、年老者,不能坚持半蹲修练,不必勉强,可取直立姿式,两脚自然直立,与肩同宽,然后将下肢肌肉紧缩,余则如上修练。
(三)收功
站功练毕,且勿立即走动,须缓慢松开空拳,自然缓慢伸直五指,将两手掌心缓慢转向胸部收至两腋间,缓慢转手掌朝下,五指向前,手臂自然放松垂直,两下肢缓慢伸直站立,再将手掌缓慢转朝上,缓慢曲肘提掌至齐乳高,两足跟亦随之缓慢提起,闭口以鼻缓慢呼吸,缓慢转手掌朝下,缓慢伸肘垂直两臂,两足跟缓慢着地。提掌时缓慢吸气,压掌时缓慢呼气,提掌时意念提千斤,压掌时意念压千斤。反复作十二次,即可收功走动休息。
三、行功
坐功为修练内气之形成,是一指禅功之根本,站功为修练内气之发放,是一指禅功之基础,行功为修练内气之外行,是一指禅功之关键。故坐功意守丹田,静而不动,为修练内气之转动。站功意守食指尖,亦动亦静,为修练内气之发放。行功意守手掌,动而不静,为修练内气之外行。行功动作缓慢,以意引丹田间之内气循手臂而由食指、手掌发出,经常修练,内气循手臂运至指、掌发放出体外,令其运行纯熟,发放自如,随心而得。故修练一指禅功非但食指能发放外气,连其他四指及手掌皆能发放外气。一旦功行纯熟,意到气亦到,手至气随至,点着气出,欲缓则缓,欲速则速,运行灵活,得心应手。至于外气发放之远近、大小、强弱,则与功浅有关,亦与修练时间有关。
行功须修练至意随气至,意领气行,意到气至。在修练时,动作必须缓慢、轻松、自如。运气应自丹田间引气循两臂运至指掌,行功时目光正前视,舌抵上颚,自头至脚自然放松,动作缓慢,越慢越佳,收效越快。
(一)姿式
精神安然,一身上、下自然放松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舌抵上颚,两手缓慢举起,五指自然分开,左手在下,掌心向上,右手在上,掌心向下,绕手抱球于脐前。缓慢伸出左手,由下上举至齐眉高,手臂微弯曲,与此同时缓慢迈出左脚半步,头与上身亦随左手伸出而缓慢向左倾斜,头、眼三前视,同时右手缓慢向下向右推,掌心向右,五指斜向下,肘与臂自然伸直。再将左手缓慢自上收回至脐前,右手亦自下缓慢收至脐前,右手在下,掌心向上,左手在上,掌心向下。再缓慢将右手由下上举至眉高,与此同时缓慢迈出右脚半步,头与身亦随右手伸出而缓慢向右倾斜,头眼正前视,同时左手缓慢向下向左推,掌心向左,五指斜向下,肘与臂自然伸直,右手缓慢自上收回至脐前,左手亦自下缓慢收至脐前,左手在下,掌心向上,右手在上,掌心向下,绕手抱球于脐前,循圆形前进运行( 图2 )。其姿式如太极拳中之野马分鬃式,修练时,动作必须极其缓慢,切勿过速,如此反复练习六十四次。
(二)意守手掌
行功不如坐功静而不动,立而不移,而是依动作而移动。故在修练时,须有较大之场所,若厅堂、庭院皆可。修练行功时,要精神泰然,周身放松,两眼不必凝视两手指。头、眼向前,舌抵上颚,呼吸如坐功之呼吸法。修练时,意念手掌,默运脑中虚无之先天性光,引丹田旋转滚动之内气,随意念循两手臂运至两掌十指。修练日久,当得其法,自觉两掌及五指微胀,举动时似有气自手掌旁及五指间微微吹出。练功动作越缓慢,其气之运行越得法。呼气时丹田间之气自然旋转滚动而运行至两手掌及十指,此时外气则能发放矣。初起外气极为轻微,必须坚持刻苦修练,令外气逐渐由轻微而至成股,使外气之发放效程由近及远。故行功是一指禅功修练内气外行之关键。俗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修练一指禅功,亦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日日修练,每日若能坚持子、午、卯、酉四个时辰修练四次,持之以恒,修练日久,功到自然成。
(三)收功
行功不拘束六十四次行完而止,可继续坚持修练,甚至可行五百一十二次。若时间允许者,可每日修练四次,每次五百一十二次。修练时动作不能过快,若动作快呼吸则现急速,效果反而不佳。行功完毕,切莫突然停止,应将动作逐渐收小,自最后八次起每一动作必须慢慢收小,收至原来起式,两手自然放松垂直站立,此为收功。待收功后,稍事休息,勿马上再作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以免扰乱内气。修练外气之运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须在练功后二小时后方能进行。若能按照以上功法准确修练,一指禅功不难掌握,亦不难修成。
四、运气法
一指禅功为能发放外气之功种,修练此功种能使人体内气发放出体外。一指禅功所修练之内气是循手太阴经运行出体外而成为外气的。欲将内气运行出体外,须将内气修练至一定火候,内气始能成股而滚动运行。再修练运大、小周天纯熟后,此内气则能随意识之引导,而循行周身。至此,应以意领气由手太阴肺经下络大肠之左右两交点运至胃上口,穿过膈膜,入肺脏,沿喉咙,横出斜对腋下,下行沿上臂内侧,于手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之前面,直下至肘内;再下沿前臂侧,至掌后高骨之下,即寸口动脉处,通过寸口,至拇指后之内缘,出拇指内侧尖端。支脉从手腕后直达食指尖端。自丹田至食指端,不过四十寸,而欲使内气运行自如,则非一日之功。《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有“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此节所载是人体气之正常生理活动,若由丹田运气至食指端,按人体气之正常生理运行,需七次呼吸,内气始能运行至食指端,于实际应用中,实感不能得心应手,故内气发放必须修练至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欲速则速,令缓则缓,而随心所欲,运行自如,发放灵活。修练一指禅功运气法,则为修练促进人体之气正常生理运行之速度,使其随修练者之意念而运行,方能达到发放外气之目的。
人体气之运行,与呼吸关系至大,《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载之呼吸运行之尺寸,系人体之正常生理活动,经修练丹田后所成之内气即能随意念之引导,而能于人体内循行周身。如何以意引气运行出体外而成外气?修练一指禅功内气循行纯熟后,可默运虚无先天之元神,缓慢引气循手太阴肺经之循行道路至食指端。修练一指禅功运气法时,应对呼气二字留神。当呼气外出之际,体内肾气随呼气上升,自然与吸气下降之元神相遇,是以先天之元神助先天之元气,则元气自能生长,而内气不断外行,内气之外行,实于呼气之际,内气能循经络运行至食指。修练时内气并不立即能发放,须默运虚无先天之元神,凝照食指端,持续修练,留心于呼气之际,运内气循手太阴肺经外行。待食指端有温、热、胀感产生,内气已能运至食指端,若再坚持修练,非但食指端有温、热、胀之感产生,甚且有气自食指端射出之感。此际,内气已能自体内发放至体外而成外气。初起仅有轻微之感觉,修练经久,外气之发放则能逐渐明显,自觉食指端有气缓慢射出。修练至此,必须加强行功之修练,行功之动作务必极为缓慢,以虚无先天之元神,默运内气缓慢运行至掌指,坚持长久修练,外气之发放则能明显成股而滚动外出。此际,须以虚无先天之元神运行,随心所欲,令速则速,令缓则缓,欲大则大,欲小则小,若尔,外气之发放已成功矣。
外气之发放,其气之大、小、远、近,则与修练者之功行深浅有关。按正常修练,若能坚持每日修练四次,每次皆能按各种功法之姿式正确修练,三、五年后,则能发放外气,随修练时间之增长,外气亦随之日益增长。修练一指禅功既能强壮体质,祛病延年,且可以此外气治病。若有志于医者,于修练一指禅功之同时,学习中医学,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著作,然后再修读各家学说,尤须学习精读中医经络学说,熟记经络循行起止及穴位,待已能发放外气时,则可以食指发放外气为人治病。
五、宜忌
处于繁荣昌盛之人类社会中,因社会之进步,科学之发展,人类之生活亦随之日趋繁荣。人应于现实生活中,动中求静,以消除日夜之疲劳,使身心稍得淸静,及减少大脑之疲劳,令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以保护大脑。气功实为人类动中求静之养生秘术,故修练气功时,务必摒除一切外界干扰,杜绝思想烦恼,令心情轻松,安静泰然,精神偷快。
鉴于上述种种,修练气功须觅一幽静之室,空气流通淸新。故坐功及站功,室内、外均可,行功则以室外为宜。如条件不许,室内亦可,但须有一定场所,方能修练行功。
修练气功前,先排除大、小便,以免影响修练。
如遇天气突变,暴风骤雨,严寒酷暑,皆不宜修练。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后,也不宜修练。心情烦乱不安,暴怒大惊后,过量饮酒易动血、耗气、妄精,均不宜修练。修练气功者最忌纵欲。
附录:点穴疗法
根据历代指针疗法的手法与继承师傅的点穴疗法,结合作者三十多年来的临床经验,摸索出这套治疗方法。
1.点穴四法
一指禅功点穴疗法系以食指指尖,点取穴道进行治疗的,共分四法,名为点穴四法。
(1)按法 以食指指尖轻点穴道曰按,为补法。
(2)压法 以食指指尖重点穴道曰压,为平补平泻法。
(3)点法 以食指指尖用力重点穴道曰点,为泻法。
(4)悬点法 以食指指尖点取穴道后,随即将指尖离开穴道,隔空指之曰悬点法。
2.运气四法
一指禅功点穴疗法是一种以内练家的气运至指尖,点入穴道而达到通经活络,治疗疾病为目的的疗法,共分四法。
(1)按运法 以食指指尖轻点穴道后,缓慢运气入穴道曰按运法,为补法。
(2)压运法 以食指指尖重点穴道后,不缓不急,运气入穴道曰压运法,为平补平泻法。
(3)点运法 以食指指尖用力重点穴道后,急速运气入穴道曰点运法,为泻法。
(4)悬运法 以食指指尖点取穴道后,随即将指尖离开穴道,隔空指穴,持续运气入穴道曰悬空运气点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