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九十四首《昼居池上亭独吟》(刘禹锡)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二】
昼居池上亭独吟
【中唐·刘禹锡·五言律诗】
拼音版
rì wǔ shù yīn zhèng,dú yín chí shàng tíng。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jìng kàn fēng jiào huì,xián xiǎng hè yí xíng。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fǎ jiǔ diào shén qì,qīng qín rù xìng líng。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hào rán jī yǐ xī,jǐ zhàng fù hé míng。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作品介绍]
《昼居池上亭独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诗人看到蜜蜂从中受到教诲,同时也联想到鹤的美好仪态;接着以酒调节精神,借琴陶冶性灵,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结尾作达观之语,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露出内心的不平。此诗写得含蓄蕴藉,颇耐咀嚼。结句用典,暗含讽刺,内心情感自然流露。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壹/
这首诗约作于开成元年( 836年)刘禹锡分司东都之后。裴度罢相后,刘禹锡也被挤出中央,由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土出为苏州刺史,后又回京任太子宾客,太子宾客分司是个闲居,而他却愿竭诚为国效力,不愿就此终老,诗中正表现出他的苦闷和不满。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贰/
《昼居池上亭独吟》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都是刘禹锡留下的名句。他在逆境中坚定执着,受打击后仍坚守信念,其豁达的心胸在作品中显露无遗,令人生敬。《昼居池上亭独吟》承续此情而来,清闲之中自有不平,贬谪之外自有精神,为后世流传甚广。
诗题“昼居池上亭独吟”直接点明了时间是白天,地点在池上,人物是诗人独自一人。七字奠定了整首诗的环境基调:闲适但略显孤独。首联“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正午时分阳光灿烂,诗人独自一人在池上亭中饮酒吟诵,这幕景象原本怡然自得,但一个“独”字又给这幽静环境增添了孤独寂寥之味。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此处“静”和“闲”相对,清晰地表现出诗人娴静幽雅之状,流露出非凡的惬意。诗人在这闲静的池上亭中闲来无事,环视四周,只“看蜂教诲”,又“想鹤仪形”。蜂乃勤奋之物,采花酿蜜,坚持不懈,勤恳之姿让诗人赞叹不已,而“圣人师蜂”的传统更让诗人乐于“看蜂”受“教诲”,立志像蜂一样勤恳行事。
“看蜂”是实景再现,“想鹤”则是虚景深思,“鹤”振翅一飞,大气磅礴,其姿动人,其神感人,似君子,似真士,率直坚毅,鹤之“仪形”整伤如君子之风范,诗人于此“想鹤仪形”即是希望像鹤一样,效仿它的高洁品性,高远志向。
诗人从“看蜂”、“想鹤”中受到触动,于是“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法酒”乃是按法定规格酿造的酒,他喝“法酒”是为“调神气”,调节精神,焕发生气,“暂凭杯酒长精神”恐是诗人喝酒的目的所在。在酒杯一侧,还摆放着一架古琴,诗人轻抚琴弦,顿觉神清气爽,豁然开朗。其中“清”字是作者主观感受的外化,“琴”无所谓清重,只因人物清心所以才觉得古琴清朗。“酒”、“琴”之间自娱自乐,刘禹锡旷达的心性在此清晰呈现。
前三联直接描摹了闲适恬静的环境以及洒脱自在的诗人,到收尾处却隐现闲中不平、静中不稳之气,“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机”乃“机心”,即仕宦场中的名利之心、取巧之心,诗人自言自己胸怀开阔,早已不谋机心了,末句“几杖复何铭”又在这份开阔中嵌入一丝不平之气。
此时诗人贬谪在外,远离中央朝廷,即使多费机心,也徒劳无用,但是他毕竟壮志未酬,还有一颗拳拳的报国之心,在这连番打击后,他对朝廷有不满,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也在情理之中。寄托闲景写闲情,沉淀闲情含不平,作者于此四联中将“独吟”之意写得有滋有味、入木三分,闻者嗟叹,见者慨然,孤独闲适的情韵于此间缓缓流淌,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