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区分中国画与非中国画的”照妖镜”!
文化是区分中国画与非中国画的”照妖镜”!
中国画是中国人文情思里最为深重的沉淀。中国画的文化蕴藉又远在绘画之外,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是朴素的中国古典“宇宙观”的最佳窥探视角。本质上,中国绘画富于“形而上”的意味。中国画的本质是借景抒情;中国画的根本在于“造境”;中国的古诗含蓄简约,诗与画中凝结着艺术家的各种情结,具有艺术最根本的属性,如:徐渭在《葡萄》上的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如果抛开这首诗,只是—串葡萄而已,还有何意义。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程十发指出:作画追求和真的一样,那不是艺术家而是科学家!钱文忠教授的观点:国学=国运,摈弃了传统,中国画就不复存在。没有文化而成为中国画家,是20世纪才有的事。为什么呢?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宋以来,诗画一律的观点成为主流。苏东坡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不直白,以比兴手法抒心志创设境界,这需要丰厚的文化积淀。没有知识积累怎么能读得懂呢?
中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即: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因此,品评中国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品味,而不是看西方绘画那样的“一览无余”;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去品味“中华文化精髓——诗词歌赋”;二、从中国书法艺术上去品味字体的美、线的美、力的美、以及表现个性精的美。三、中国画的本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借物象以寄予作者思维、情感的艺术,是“物我合一”的艺术体现。《庄子养生道》里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意思是,人们必须顺应自然,合理处理人与外物的关系,不要拼命追求外物,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可以尽享天年。
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 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 、空间、环境、音 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 、怒 、哀、乐 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 。历来有诗 、书 、画同源之说 ,三者的最高境界是 “诗情画意”;都是写心 、写思想 、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
顾绍骅:“中国画的诗情画意”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顾绍骅:中国画在“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过程中,越来越丧失民族特色。怎样欣赏中国画呢?顾绍骅:中国画评价标准不应该受制于人!顾绍骅:中国画评价标准不应该受制于人! 续二
因此,学习中国画必须要好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只学西方绘画那样的仅仅是造型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