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中医了,想对脂肪瘤病人,说一句肺腑...

一辈子中医了,想对脂肪瘤病人,说一句肺腑之言:千万别为了省钱,而白嫖方子,那样非但不省钱,反而加重病情!

我的文章,之所以从不写量,就是担心这个问题,可依旧有病人不信邪,非得以身试险。

前些日子,一大早就接到一个人的电话,张口就是大骂,说我是庸医、人渣。

一下给我整火了,因为我根本不认识他,本想怼回去,但是处于素养,让他先平复心情,然后交流。

原来,他脂肪瘤,医生让他做手术切了,但是他不接受,便开始看中医,看了几个中医,他觉得中药太贵。

这人也是个人才,他偶然看到了我的文章,写的就是前列腺增生,觉得我和别的医生不一样。

就把里面的方子,自己配了量,自以为能省些钱,结果呢?非但没效果,反而更严重了。

然后跑过来怪我,这不就是是无妄之灾吗?对此,我的做法是,让他过来,免费看一次。

然后,重新调整方:山慈菇、浮海石、白术、鸡内金、昆布、贝母。

隔了不到半个月,他的问题,就好的七七八八了。

我为什么要这么开方?它有啥玄机?

这个脂肪瘤,在论及成因的时候,中医往往提到痰浊阻滞、血行不畅,就是说,这个脂肪瘤,其实就是痰浊,在里头凝聚形成的。

而痰浊,为什么会凝聚呢?

原因大致有两个:

一个是源于脾虚,脾不能运化水湿,使得痰湿凝聚。

第二个,就是源于肝。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形成痰浊凝滞的状态。

就这个病人来说,脉沉滑,说明有痰湿。脉数,说明痰浊淤血凝滞之下,已经有了热邪,脂肪瘤的位置,处于肝经所及之处,说明有肝郁气滞的问题。

1、山慈菇

它性味甘寒,微辛,小毒。甘能滋养,缓急止痛。寒能清热,微辛能行气,透邪外出,合而消除肝胃肺循经路线的外痰内痰,化痰,消肿散结。

2、浮海石

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源。浮海石,并不是石头,而是海中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及瘤分胞苔虫等的骨骼。性味咸寒,上能入肺除上焦痰热,下能润下除痰之源。是散痰结,治包块的好物。

3、昆布

它就是平常所说的海带,与浮海石一样,带上了海水的咸与寒。活跃于肝胃肾经,利水润下消肺胃老痰,肝之郁痰。并与浮海石一道益肾,使浊气浊液下渗,无论湿痰、老痰、顽痰均可化。

同时,它们俩均出自海中,非常善于将跃跃欲浮出水面(人体)的阳气,拉回水中(人体)来补阴,以免虚火旺盛。

4、川贝母

它苦甘,微寒,活跃于肺心经,润肺散结,散心胸郁结之气,除流痰瘤结。

它苦燥降逆气,而山慈菇,辛香行气行血,共让气机行动起来,理顺气机,化开痰浊,散结止痛。

5、白术、鸡内金

白术和鸡内金,一个助脾气往上升,一个助胃气往下降,就像自行车一样,左边的踏板踩下去,右边的踏板升上来,一升一降之间,脾胃这个轮子就运转起来了。

就能把身体里一些不好的东西都代谢掉,把好的东西都补进去,气血津液一气周流,何患之有?

同时,白术有了鸡内金,不必担心补过了,脾气壅滞;鸡内金有了白术,又能解决久服伤正的弊端。

最后,再来说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说,现在的年轻中医,不会看病了?

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中医需要长期、大量的实践,而刚毕业的中医,上哪去进行大量的实践?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当年也是如此,刚毕业的时候,根本没有病人,愿意找我。

因为病人的下意识里面,只有年纪大的中医,才会看病。

所以,在医院的前五年,我看过的病人,不超过50个,一天除了看书,就是观摩年长的中医看病。

为此,我曾苦恼过,我曾想过转行,我曾怀疑过中医,但是我依旧坚持下来了。

之所以会坚持,是我在迷茫的那段时间里,随院里的志愿医疗队,去了一个偏远的山村。

村子里有个70岁的老奶奶,颤颤巍巍走了20里山路,到镇子里,卖了好些山货,拿着皱巴巴的10块钱,来找我们看风湿。

开的汤药,本来是一天一副的,可老奶奶倒好,硬是熬了7天,都熬成清水了,还舍不得换掉。

人间疾苦,莫过于此,这让我想到了那句——医者,当上疗君亲之疾、下察百姓之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