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钻石定价会不会走上历史的老路?

今天聊点儿有些“危险”的事情。

还是先看一看两张图吧。一张是保罗·金尼斯基(Paul Zimnisky)的毛坯价格指数趋势(截止时间:2021年6月12日):

▲ 图源:Paul Zimnisky

再看一下IDEX发布的成品钻价格指数趋势(截止时间:2021年6月14日):

▲ 图源:IDEX

似乎是在一瞬间,钻石行业再次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兴趣,因为最近几个月的发展趋势太明显了:上游毛坯石(整体)产量不断下调,中游拿货出现困难,下游对成品钻的需求持续强劲。虽然有来自培育钻石行业瓜分市场的风险(在我个人看来这种风险是有限且可控的),但天然钻石在疫情后的发展轨迹让人们再次体会到了什么是“弹性”。

Northern Miner最近刊登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针对眼下欣欣向荣的状况,作者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之下,真正参与钻石行业(上游)投资的人却很少呢?

非业内群众多数会顿生揶揄,公众媒体对此不会(或许也不敢)有过多的评论,但真正的业内人士,尤其是触角已经伸至上游的各位,想必已经听出了这个问题背后的担忧。

今天我们就借用这篇“怪论”中的某些观点,来深入观察一下钻石行业里的那些不大不小的问题。

按惯例,我会说得尽量通俗一点。

宏观地讲,钻石行业是非常复杂的,其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投资者/机构的控制能力。钻石市场缺乏透明性(虽然很多企业都在这方面做努力),上游实体(矿业)并不统一(戴比尔斯已经无法垄断),毛坯石定价系统模糊不清,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如果不是深知其内因的资深人士(或企业),是没有能力玩转这个行业的。

我们拿其他的矿产做一个横向对比。

先看黄金:6月9号的现货金价是1890美元/盎司,但是黄金企业在做长期项目估值的时候,有谁会用$1890为基准价格呢?没有人会这么做。大部分设定的金价在1300-1600美元之间,这样能规避掉一些风险。再看看:6月9号的现货铜价是9980美元/吨。铜企会拿这个价格做长期项目的价格基准吗?同样不会。它们只会将基准价设置在6000-7000美元左右。

那钻石行业怎么样呢?在本就“参差不齐”的现货钻石价格基础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矿企在用现货钻石毛坯的价格来进行项目估值呢?大量矿企发现新矿(或开发新矿项目)时这么估值,为什么几乎没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

回顾历史,在某一个“经济循环”中,钻石价格的起伏程度通常可以达到50%之多。还是那句话,这里指的是钻石毛坯(原石),而不是成品钻。零售企业怎样对消费者输出观点,与本文探讨的问题无关。

可荒谬的地方在于,不但业内外默认了这个“体系”,还将“年增2.5%”变成了一种近似“行业估值规律”的存在。按这个增幅计算,一个项目在十年后的估值将比今天上涨28%左右。

可事实怎样呢?只能用“呵呵”来回答。

举个例子:2011年,矿企Stornoway针对旗下Renard矿进行了估值,当时采纳的销售均价是182美元/克拉(钻石毛坯)。2014年,均价升至190美元/克拉。2016年再次上升到195美元/克拉(不过当时公司表态自己“没有卖一些较为便宜的石头”)。

这种涨幅让所有人都产生了一种快感——直到2017年,实际销售价格跌到了85美元/克拉。为什么?因为那一年Stornoway的大颗粒钻石产量远低于预期,导致了整体价格被拉低。

按总储量1790万克拉来计算,这一上一下的差额居然有18亿美元之巨。当初采用现货价格并盲目地套上一个不断上涨的公式,是不是太草率了?

这种变化给Stornoway的股价也带来了奇葩的震荡:2011年公司股价为1.60美元/股,2019年底(疫情之前)股价跌到了2美分

而现在stornoway的股价,只有0.35美分(如下图)。

投资商不由得大喊:FXXK!

再看一个例子:Dominion,就是那家去年4月申请破产的加拿大矿企,中文名叫“统领钻石”。2013年它买下Ekati矿控股权的时候花了5.53亿美元。当时Ekati有一条矿脉叫Misery,CPT值为4(也就是每吨石头里有4克拉钻石),估价在112美元/克拉(所以一吨矿石的估价为448美元)。

2016年Dominion重新做了估价,钻石的销售均价降到了75美元/克拉,2017年降到了63美元

一来一回,公司损失了近6亿美元的营收。

按2015年的实时现货钻石价格计算,Ekati矿的估值大概在15亿美元左右,所以Dominion以5.53亿拿下控股权,简直太值了。但2017年Ekati估值只有8.9亿美元,几乎腰斩,Dominion不哭死才怪。

长期关注《钻石观察》的小伙伴对后来发生的事情不会陌生,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是一亏再亏,裤子都掉到脚脖子上了。

总之,类似的例子挺多的,钻石行业(上游)的种种不确定性,让很多投资人/机构望而却步。所以不要总觉得钻石矿企很容易挣到钱、投资商都爱砸钱挖矿等等。事实上在我看来,它们很容易亏钱,甚至亏得一塌糊涂。

说了这么一大堆,回过头来看看今天的情况,戴比尔斯和埃罗莎涨了几次价,这个月更是涨了5%-10%(DB),引起业内外一阵阵的欢呼和哀嚎。昨天看到消息,那个叫Mountain Province的中型矿企居然涨价18%,比戴比尔斯还高出一倍有余(真是喜欢“顺势而为”呀)。这一切是不是说明钻石行业从此就像文首说的那样兴旺发达了呢?显然不是。历史告诉我们,猛涨之后会怎么样,真的还很难说。

所以,戴比尔斯和埃罗莎经常说的那个“平衡”,是极其重要的。这将涉及数千万家庭的生计,也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钻石/珠宝行业确实富有“弹性”,但“弹性”这种东西,有时候特别favorable,有时候却非常disgusting,到头来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至于怎么控制,那就全看从业者脑子够不够清醒了——尽管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喜欢沉浸在头脑发昏的感觉里。

Peace.


May the DiamondSpectator®️ be with you.

商务合作微信号:diamond-spectator

鸣谢

河南国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