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钻石会影响天然钻石的市场地位吗?听一下这个观点吧
背景
还记得EverLedger这家英国区块链公司吗?从2018年3月到现在,我曾经先后写过六篇文章讲述有关它的事儿。Everledger的中文名叫“易葳录”,2019年9月腾讯领投了2000万美金;12月联合埃罗莎(Alrosa)做了一个面向业内的线上解决方案;2020年8月联合京东和GIA准备“向3.8亿线上客户提供更透明的钻石信息”。
所以看得出来,这家公司虽然低调,但在区块链领域,尤其是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有不小的发展潜力(毕竟鹅厂投了钱)。
▲ Roy Safit
易葳录的发展部VP名叫罗伊莎菲特(Roy Safit,如上图)。这位老兄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着重讲述了关于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的关系,并引用了“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作为反面案例。
在珍珠领域,当人们引入了养殖珍珠之后,天然珍珠的市场地位很快就下降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养殖珍珠占据了主导。
但是,钻石行业是不一样的,培育钻石的出现,不会导致天然钻石的地位下降。原因如下:
一、“源头战略”不一样。
从“争斗”爆发的一开始,天然钻石行业就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与珍珠行业不同,天然钻石行业从最初就做好了两类产品的区分工作。并且巨头公司(戴比尔斯)自己也投资了培育钻石的生产,由此从根上断掉了模糊的概念。戴比尔斯投资Lightbox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是打压培育钻石行业的举动。这里面有一定的道理,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教育终端市场,分清两类产品的不同。
与此同时,业内对天然钻石的保护也是相当严格的。2019年马丁·雷鹏博(Martin Rapaport)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询问自己的会员单位是否有必要出具培育钻石价格表,得到的反馈是“74%的单位反对这样做”。于是这事儿不了了之,直到现在培育钻石的价格计算也一直离不开天然钻石的价格体系。
二、技术目的不一样。
如果仔细地分析近几年的检测技术演变,会发现无论怎么提升,目的都是为了区分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越进步,就越有“把培育钻石推出原有供应链”的趋势。
当然这种“推动”从客观上讲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能迅速地让培育钻石“自成一派”,并有效地增强培育钻石行业的独立性。
三、品牌价值不一样。
我们之前多次讲过,行业的一切归于下游。莎菲特认为,最终能“保护”天然钻石的,依旧是下游零售各品牌的能力。在黏滞度较高的奢侈品领域,消费者对于产品属性的认知其实是有限的,大家更关注品牌形象和品牌宣传的内容。无论是出于利益的考虑,还是对产品分层的战略,各奢侈品牌都会在较高价位的珠宝产品中采用天然钻石为材料。由此一来,培育钻石在珠宝零售端所处的位置就会被固定在一定的阶层。这是珍珠行业没能做到的。
我的观点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内容之后会冲动地认为“天然钻石真坏”的话,那就真的误解我的用意了。因为从客观上讲,钻石行业从一开始对天然产品的保护,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需避免的。
“不可避免”很好理解,毕竟大家之前都是做矿产品的,突然跳到科技产品的时候,总有些不适应,会本能地保护自己原来的“安全区”。
为什么说“无需避免”呢?因为源头公司在保护老产品的同时,其实是给了新产品更大的挑战,而挑战本身带来的斗志,会刺激新产品的运营商采用更多的现代化手段来获得成长。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是“鲶鱼效应”的另一种体现:如何从一个处于弱势的、被围攻的新进入者,成为一个逐渐变强的玩家。
近年来培育钻石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在这种变相的“鲶鱼效应”的历炼下,蛋糕在不断地做大,甚至扛过了疫情。
前几日我收到过一条私信,问我怎么老给培育钻石“唱赞歌”。这里我要郑重回复一下这位小伙伴:我写东西的时候只尊重客观事实。培育钻石的科技属性决定了这个行业能在现代社会不断兴旺,并受到年轻消费者的欢迎。大量的数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假如(仅仅是假如)某一天培育钻石的各位同志变得消极了,或者消费者突然集体不喜欢科技、准备放弃培育钻石了,那我也会如实地将这种现象写出来分享给各位,不会有一丝一毫地偏袒。
还是那句话,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之间,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随着时间的发展,培育钻石很可能会脱离天然钻石,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从目前的阶段来讲,怎样在竞争中把蛋糕做大,是两个行业共同的责任。
钻石若能恒久远,必有两颗永流传。
May the DiamondSpectator®️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