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曾扶持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后来李渊称帝后,杨侑的结局如何?
唐朝宣布杨侑是暴病而死,但真实情况应该是被李渊害死的。
公元617年5月,李渊趁天下大乱,隋炀帝杨广避祸于扬州,不在关中之际,在晋阳(山西太原)起兵。
起兵之后,李渊为了有别于其它义军,他就打出了“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旗号,以清昏君,扶保隋室的名义,率军杀向了长安。
当时隋炀帝远在扬州,关中群龙无首。并且中原的瓦岗军和王世充激战方酣,两方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渊就在没人跟他竞争的情况下,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杀进了长安城。
李渊进长安后,第一时间拥立杨广之孙杨侑为皇帝(杨侑是杨广之孙,不是儿子),改年号为“义宁”。遥尊远在扬州的隋炀帝为太上皇。
其后,李渊胁迫杨侑下旨,让他赐予自己加九锡,在宫内行走等诸多特权,并且他还让杨侑以皇帝的名义确认李建成、李世民的兵权,彻底控制了关中和隋朝中枢。
做完这一切架空隋朝中枢的工作后,李渊不再出招。他决定等一等,看看隋炀帝会怎么反扑自己。
当时,李渊的控制的地盘并不大,仅关中和河东一隅之地。而隋朝仍有实力,杨广的麾下也有一些精锐,他并非不可以杀回去,夺回自己的皇位。
但是,杨广却心灰意冷,感觉大势已去,他不做任何反击工作,每日只是在扬州喝的昏昏欲睡,不管不问。
几个月后,情势愈演愈烈,杨广见天下已然大乱,就彻底心灰意冷,下旨南迁,打算迁都南京,割据江南。
按当时他的想法,天下他是夺不回来了,但他退居江南,做个偏安一隅的南朝皇帝还是可以的。
然而,由于杨广身边的禁卫军将士全部都是关中子弟,没去过江南,不像杨广对江南那么有感情。所以当杨广下令迁都南京,打算彻底避居江南时,禁卫军的积压已久的怒火就伴随着兵变,彻底爆发了。
禁卫军发动兵变后,一致推举宇文化及为首领。并在宇文化及的指示下,杀入皇宫将杨广绞死。
杨广死后,宇文化及仿效李渊,他也立了一个傀儡皇帝杨浩(杨广的侄子),并利用杨浩跟李渊和杨侑打对台戏。声称杨侑就是傀儡,他要杀回长安,清君侧,废傀儡,扶保大隋基业千秋万载。
然而,宇文化及杀掉杨广,不仅没有恶心到李渊,反而让李渊做梦都要笑醒了。
因为,李渊立杨侑为帝,本来就只是想让杨侑过渡一下。待他羽翼丰满,他自然会取杨侑而代之。而宇文化及的行为,无疑是如助推器一般的效果,让李渊篡位的时间大大缩短。并且李渊还有了篡位的借口。
什么借口呢?就是替隋炀帝报仇。
公元618年6月,李渊让人杨侑写了一封禅位诏书,并逼杨侑在禅位大典上亲自念出。
这份禅位诏书写的很有意思,大致归纳下来有三点中心思想:
第一点是杨家造孽,我杨侑无脸面对大隋父老百姓,决定退位让贤;
第二点是杨广被奸臣宇文化及所杀,杨侑希望能人志士为爷爷报仇;
第三点是李渊是个英明神武的人,禅位给他能给爷爷杨广报仇雪恨;
很显然,这么有逻辑性的诏书,不可能是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杨侑写的,李渊弄了这么个禅位文书,目的就是既要让杨侑把位置让给他,还要标榜自己是为隋炀帝报仇,是合法皇帝。可以说是既抢了皇帝宝座,还不忘给自己脸上贴金。
李渊登基后,封杨侑为国公,并将其软禁在长安城内。当时,他是不敢杀杨侑的。毕竟宇文化及那个老贼还没死。
并且,几乎是同时,割据东都的王世充也立了一个傀儡皇帝杨侗跟李渊打对台戏。李渊当时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他不能动杨侑身上一根汗毛。
不过,宇文化及只会吹牛,不会实干。他率领禁卫军离开扬州后,还没走到河南,就被瓦岗军狠狠的揍了一顿,死伤惨重。
其后,跟随宇文化及的禁卫军将士纷纷开始逃离,十万大军瞬间跑掉了八万。
宇文化及望着仅存的两万残兵败将,他是心灰意冷。为了在临死前圆一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帝梦,他便毒杀了傀儡皇帝杨浩,僣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
此后,宇文化及如亡命徒一般,以继位的魏县为根据地,向四面八方扩张。不过他的这些扩张都失败了。最后,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所部击败,并被窦建德活捉,死在了窦建德的刀下。
宇文化及的下场,如同催命符一般,让杨侑活着的价值大打折扣。
此时,他生死不仅已不由他自己决定,能决定他命运的人,只是远在洛阳的杨侗。
为什么是杨侗呢?
因为从理论上说,杨广的直系子孙可以继承皇帝位的就他们两个。杨侑和杨侗分别被李渊和王世充控制,双方是敌对关系,他们谁先干掉皇帝,就会把自己陷入政治被动,因此李渊不仅不杀杨侑,还要格外的优待他。
但是,只要王世充主动杀掉了杨侗,而且杀的没有遮掩,那么李渊继续留下杨侑来显示自己宽容仁德的意义不大了。
然而,真的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公元619年5月,杨侗被急着要当皇帝的王世充毒杀。此举让杨侑没有活着的必要了。
两个月后,杨侑暴病而亡。死的时间节点可谓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