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家访需要家校双方有效配合才能取得实效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推出“中小学家访8条要求”,明确了交流学生情况、制定育人策略、宣传教育政策、听取家长意见等家访工作的重点,要求中小学要建立“校长带头、中层示范、班主任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家访工作机制,结合全员育人导师制建设,推动非班主任对所联系学生和所任教学科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家访,实现每名学生两年内至少接受一次入户家访,并将家访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管理,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鼓励各地将教师家访作为公务出差给予条件保障。
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教育是两个联系密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家校紧密沟通配合,协调一致,才能互相弥补其不足,形成教育活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家访,则是家校密切联系的有效载体,它能有效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强化一线学生工作,促进家校协同,提升育人成效。
家访,顾名思义,是教师到学生家里去访问,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共商教育管理学生的方法。在以前那经济环境落后、通讯信息闭塞的年代,入户家访是学校老师经常开展的一项家校联系活动,那时,学生家长在家,教师家访普遍受到热情接待,双方交流沟通顺畅,家访的目的很容易实现。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入户家访遭遇到一定阻碍。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和生计,常常对学生疏于管理,对教师入户家访不太热情;另一方面,现在的家庭,外出务工家长较多,不少家长工作也很繁忙,老师入户家访,难以找到家长,和一同留守在家的老年人又很难沟通,家访目的很难达到。如果遇到部分老年人过分溺爱孩子,不仅会无功而返,还将增添教师家访的烦恼。
家访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密切配合,才能真正收获实效。一方面,教师应本着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真情家访。事先与家长取得联系,根据家校具体实际,确定家访的时间和地点,以便双方见面交流,则不耽误各自的工作。切忌把家访当成向家长告状、切忌把家校交流沟通变成对家长的质问或指责。否则,不仅不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更可能引发家校分歧或冲突,落得适得其反的结果。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支持配合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尽量留一个家长在本地建设发展,以便加强孩子的管理,方便家校联系;家长要积极主动与教师联系,共商孩子的教育管理方法,切忌袒护孩子,敌视教师,切忌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当双方出现意见、分歧或矛盾时,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平静心态,避开锋芒,冷静处理,切忌尖刀对麦芒,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出现偏激行为,切忌将肚子里的火气撒到学生(孩子)身上。在教育管理上,要做到急躁,不气馁,不放弃。
入户家访是必要,但不唯一的家校联系方式。现代教育,教师到学生家实地家访、家校互访、开家长会、进行网络家访等,都是家校联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只要能方便家长,只要有利于形成家校共识,达到共同教育管理学生的目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采取什么方式并不重要。我们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宗旨,根据家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实际,不拘一格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家访活动,定期、不定期和家庭取得联系,互相通报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生活、个性心理、品德行为等各方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共同处理,形成家庭和学校管理要求的一致性。无论采取哪种家访方式,我们家校都要守住道德底线、不触碰政策红线,坚决抵御形形色色的诱惑,共同传递家校教育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