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信?
小时候像个阳光欢快的精灵,表现在不只课堂上的活跃,还在对下课铃声的敏感。习惯于精神集中的学习和毫不懈怠的玩耍,会在放学铃声响起后首当其冲跑出教室,奔向自行车棚中寻到自己的坐骑,快马加鞭地回家吃饭。
一天午后放学,第一个跑到了车棚下,远远看到车筐里有个红色的东西,以为是谁丢的塑料袋,走进发现是个玫红色皮质的手提包,端端正正躺在自己的车筐里,不在隔壁的车上,也不在旁边的栏杆上……心想大概有位女士落下,提起包掂量有些重量,转头看同学人群已蜂拥而至,情急之下拉了位姐姐到了墙边。
说明情况后,姐姐建议大概看下里面有什么,打开拉链看到里面一个厚厚的长款钱包,很多的卡和大大小小的纸币,随即合上,心想失主大概要着急,交给学校领导们来处理较妥。带着紧张的心情跑到校长办公室,把情况说明留下物品便离开了。
当时在意外和慌乱中面对掉在眼前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直觉做了后续反应,没想到的是,后来一次升旗仪式校长把这个事放大表彰,一时之间,成了一片舆论的焦点。
至今记得,当时的自己因为这样的舆论而生出的尴尬心情。有高年级的语文老师竟让以此为作文素材,一件简单的事引起了大家的发散思维:你怎么没看下里面的卡确认失主是谁?你怎么没确认看看里面的所有物品?你会不会觉得失主应该来找你当面道谢?……
有些事情,如果当事者是别人时,好像怎样说都没关系,一旦这个主体与自身相关,便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时候如果听多了别人的分解,并信以为真,会对自己的判断产生质疑,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压力。
或许当时尚在青春期,能量不够,会出现对外界的反应和听的取舍判断不明,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后续的一些能量释放,会慢慢学着尽量隐蔽一些,离开外界的评论,轻松自主地生活。
你有没有特别在意过外界的看法呢?会对哪些事特别在意呢?
最近想到这个事,发现它是自己开始对外界关注的起点。而随着时光拉长,越发确定听见自己的心声,才是真正重要的事!这一生是自己的,那些外界的论评也好,争议也罢,多与自己和事情本身没太大关系。
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反应,首先听到自己的本心,做自己认为值得和想做的事,说自己不违心的话,活的是敞亮坚定的自我,便可在纷扰世事中梳理出自己的脉络。
听心声,避杂音,信真理和智慧,离舆论和纷扰,当一步步靠近自己,便一寸寸寻得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更有力量用真实去创造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