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人生
父亲的人生
文/赵宽
我的父亲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兄妹五人中,父亲排行老大。爷爷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旧社会农民,一辈子默默无闻,受苦种地。当时全家人的期望都寄托在父亲身上,父亲也不负众望,上学时聪颖好学,勤奋刻苦,老师常说:若能坚持下去,将来会有出息。无奈家境实在贫寒,靠爷爷微薄的收入实难支撑全家的经济开支,于是在父亲以优异的成绩拿到初中毕业证以后,只好回家“务农”。一方面体会着“午后锄禾,汗洒黄土”的艰辛,一方面凭借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进入了当时的生产队当了记帐员。就是记录当时队里的各项收支,一应帐目,事务琐细而繁杂。父亲很珍惜这份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脚踏实地,于当月拿到了第一份工资,终于可以帮助爷爷分担一下生活的重任,缓解一下生活的压力。这份工作得之不易,父亲兢兢业业,一干就是五六个春秋。
寒来暑往,父亲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为人与学识得到了大队领导的赏识,便一举提拔他为大队会计。“大队会计”这在当时是仅次于大队书记、主任的职务,是农村人梦寐以求的荣誉。父亲的人生经历也达到了第一个颠峰时期,往后的岁月里,爷爷一家人过着比较舒坦的日子。眨眼间,父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于是经好心人介绍,与我的母亲结下了百年之好。婚后更是父亲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美好岁月。“我”也伴随着父亲的雄心,母亲的开心,和上天的好心,悄然降临人间。从呱呱坠地到懵懂记事,三口之家,其乐融融。多少次,我伴着大队高音喇叭呼唤父亲名字的声音欣然起床;多少次,我伴着父亲深夜回家的脚步声酣然入梦。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父亲是多么神圣,多么伟大!
父亲热爱这个家庭。在工作之余常常想搞点儿第三产业来增加经济收入。于是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父亲学起了养蜂。几个月后,我家的院子里多了几个蜂箱。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厚厚的面罩穿梭于蜂群之间。白天父亲乘闲暇之际带着蜂箱去野外采蜜,夜晚父亲在灯下收集着“生活之蜜”。那时的我第一次品尝到了真正的蜂蜜,人生的甘甜至今余味犹存。现在回想起来,蜜蜂那翩翩起舞的身影不正是父亲当年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吗?
父亲的第二个颠峰时期是在他就任厂长之际。在父亲任大队会计期间,大队曾办起一个食品加工厂,但由于管理不善,技术缺乏,遭遇濒临倒闭的危险。这时大队党支部决定让父亲兼任加工厂厂长之职,父亲二话没说,毅然接过了这一工作重担,颇有点“临危受命”的气势。父亲上任后,狠抓生产,严格管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亲自到车间与工人师傅探讨技术,商量对策。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尝试,终于生产出了当时的珍贵食品——挂面,使粮食加工厂起死回生,重焕生机。于是,在我的童年印象里,我和伙伴们在工厂院子里追逐嬉戏,尽情玩耍;邻里乡亲们络绎不绝,争相加工这物美价廉的“食中珍品”。看着一根根洁白光滑的面条,嗅着一阵阵沁人肺腑的香气,他们齐夸父亲这个厂长当之无愧。此情此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眨眼间时间到了一九七八年。当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社会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之时,父亲也想更好地施展一下自己的身手,便同母亲一道亲手侍弄起自家的生产责任田。我记得我家有三分旱地,父亲便着手耕种玉米。那时的我已上小学三年级,在一个雨后的星期天,父亲带上母亲和我去田地播种,他一边把玉米种子均匀地撒在田垄上,一边庄重地对我说:春天播种好比人生在少年时期播撒希望,播种越多,希望越大,那时的我似懂非懂;斗转星移,盛夏来临,多少个夏日礼拜天,父亲和我在田地锄草施肥,父亲一边拔起冒了尖的杂草,一边认真的对我说:人生道路上需要不断耕耘,就好比给庄稼除草施肥,耕耘越勤,成就越大,当时的我略有所悟;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我和父亲来到田间,望着金灿灿的玉米棒子,父亲深情地对我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好比人生收获丰硕的劳动成果,付出越大,收获越丰。那刻的我深有感触,春花秋实,春种秋收。现在回想父亲带我去体验劳动的艰辛,分享收获的喜悦,用心良苦,影响深远。是啊,人生就应放飞理想,奋力拼搏,收获希望,回报社会。
父亲的第三次人生“辉煌”是在“下海经商”之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当时的许多人都搞起了个体经营,父亲也租了个摊位干起了布匹生意。那时的中国农村,服装业还不发达,很多人的服装靠购买布匹手工缝制,当时布匹市场前景较为广阔。于是,父亲北上首都,南下郑州,西至陕西,东到山东,祖国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父亲辛苦奔波的足迹。从批发市场采购布匹,在当地集市零卖销售,从中挣取合理的差价,为己利人,也算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从那时起,我家的生活过得比较殷实富足;从那时起,父亲用辛苦所得更好地供养我们兄弟三人上学读书——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我和三弟终于圆了父亲的夙愿,以优秀的成绩大学毕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二弟也高中毕业,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看着我们长大成人,满怀激情地奔向各自的人生道路,父亲几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今,父亲已届古稀之年,身体也不比往年,子女都成家立业,理应安度晚年,安享天伦。但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加上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他总是古道热肠,帮助大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在邻里乡亲的红白宴席上总能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大家亲切地称其为“总管”。他不为得失,不为名利,只为活得踏实,活得充足。现在,父亲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一心一意教书育人。父亲人生多彩,生有所为。父亲养我,是我表率;我写父亲,舒我胸怀!
图文编辑:侯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