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计划】倪文尖:多年以后重读《背影》,才看懂朱自清的父子情有多复杂
通过中国语文教育成长起来的我们,很早就在课堂上读到了鲁迅,可是很少有人能在“初见”鲁迅的年纪读懂鲁迅,那为什么还要早早地把鲁迅放进语文课本当中?
倪文尖老师告诉我们,因为感受鲁迅,需要积淀。当年我们在课本中放声朗读,虽然还无法理解他,但却让他的声音留在我们心中。而在之后人生的某个时刻,我们会重新发现鲁迅,在记忆的回响中听懂他的声音!
所以,这一期的大师计划,我们请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倪文尖老师,为我们重新拿起语文课本,重读几篇课堂名篇,跟着倪老师一起倾听鲁迅、朱自清、海子留给我们的回响。第一期,我们阅读的是朱自清名篇《背影》。
关于《背影》这一篇散文的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讲法,我概括为十六个字,可能主要是十二个字。
“感情真挚”
诸位不知道有没有印象,写的是父亲的慈爱之情,然后是儿子的忏悔之情,关于父子情深,这一些是我们过去中学语文教科书在教学的时候很看重的。
“表达朴素”
朱自清的这篇《背影》基本上是通过语言、对话、动作、心理活动和场面的描写,主要用的是白描手法。所以这个也是我们过去老师会讲的比较多的。
“章法谨严”
《背影》这篇文章,它的起承转合是非常的清晰的。“背影”这个词在这篇散文里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开头第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有很多的研究,就认为这个叫什么?这个叫点题,一上来就点题。然后中间花的比较大的功夫叫做析题,分析的析。那就是“背影”的第二次出现,是在这一篇散文的第五自然段的后面,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个是析题,这是第二次。第三次,大家应该有印象是最后“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个是第三次。大家应该知道好像我数学很差,我说的是四次,好像少了一次,没什么,是题目,题目总共四次。
“理想范文”
朱自清的散文,也有些人当然主要指的不是《背影》,就认为朱自清的散文比较的过于的端正,明白吧?就过于的四四方方,没有旁逸斜出的东西,这个是也有人这样批评。当然了我们说好也是可以的,叫简练、叫干净、叫严谨。
网上包括这些传记材料的这些信息,说明《背影》的背后是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父子关系式。但是我说了我们如果回到朱自清的文本,大家肯定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关系都已经这样了,那朱自清为什么还要写出《背影》,而且写得如此深情款款的呢?
《背影》里面有一个表层的东西,也有一个浅层的东西,其实诸位想象移情一下就出来了。你父母给你的爱,有时候很让你感动,很让你受用,但有的时候你不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事情的另一面就是什么?就是控制,明白了吧?懂了吧?好吧,所以《背影》的,我这样一种解读的秘密在哪里?在于这个文本里的那个重复,就像两个“自然”的重复一样,朱自清的心理活动是重复的。我刚才讲了父亲这一面有一个表层,有一个深层,我现在不讲了,给大家我喜欢留空,大家想一想,朱自清也有一个表层,也有一个深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名篇的魅力就在于,哪怕他写得是如此的简单,我们在初中也可以读,对不对?我觉得在初中的时候,不能讲那么深,讲的那么深之后让孩子心理太复杂不合适,对不对?但是我们又可以回过头来读,当我们的人生阅历多了之后,我们又会对文学发现,这就是我的老师的一句名言:文学是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