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针札记:阴阳
观察一棵树。静静地观察一棵树。
当春雨淅淅沥沥,甚至还是春寒料峭,枝丫就开始冒出翠翠绿绿的嫩芽。慢慢的,长成叶子,开出花儿。慢慢的,枝叶繁茂起来,花儿变得水灵水灵。
这个时候,夏天悄悄来了,奇花异果处处盛开,天地之间流光溢彩,生命似乎到了最旺盛的时刻。
一场秋雨袭来,树叶开始渐渐失去光泽,花儿低下高傲的头,一切开始变得冷冷清清。
再后来,北风吹,雪花飘,我们穿着棉袄带着围巾,而树们,孤零零的站在风中,只剩下光光的枝丫。那些葱茏的绿,那些鲜艳的花,那些丰硕的果,此刻都成了相思和回忆。
把四季浓缩成一个圆圈,俨然就是一个太极阴阳图。春天、夏天,总是有一种无形的、内在的力量在向上鼓动发散,尤其是初春,有时一个晚上满树的花儿就开了,自然的力量竟然如此伟岸。
秋天、冬天,又是有一种收缩的、封闭的力量在左右世界的万事万物。在最冷的时候,它会开始变暖,“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最热的时候,它又开始变凉,直至寒风凛冽、冰天雪地。
这个向上的、暖热的、光明的、积极的力量,古人称之为阳;这种向下的、寒冷的、阴暗的、肃杀的力量,古人称之为阴。
由寒开始变暖,叫阴极生阳;由热开始变凉,叫阳极生阴。
这个圆圈周而复始,一年一年循环轮回,古人称之“一阴一阳之谓道”。
古人认为,这个道蕴含在万事万物之中,四季是阴阳的转换,昼夜也是阴阳的转换,人的身体有阴阳的转换,万事万物都有阴阳的转换。
阴阳是两种最根本的力量,阳主阴从,升降沉浮,两者的运动变化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是天地之道。
《黄帝内经》在“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针之所以能效如桴鼓,“如拔刺也、如雪污也、如解结也、如决闭也”,就是在阴阳这个本上做功夫。
黄帝内针的理论依据亦是出自本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黄帝内针重中之重、要中之要就是把握阴阳。那阴阳怎么来把握?
阴阳表现在经络上,分为阳经和阴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手足三阴经、三阳经。
三阴经,分别为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三阳经,分别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
阴阳表现在空间上,有上下、左右、前后、表里等形式,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后为阳、前为阴,表为阳、里为阴。
比如,头部可以看作为阳,足部可以看作为阴;后背可以看作为阳,前胸可以看作为阴;手足外侧可以看作为阳,手足内侧可以看作为阴;如此举一反三,不一而足。
具体应用时,阴阳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
比如,患者的症为阴,那么按照法则用针的点就为阳。患者有形的身体可以理解为阴,患者无形的心神就可以理解为阳。医者和患者之间也是一对阴阳,如果把患者看作是阴,那医者就是阳。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