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们似乎对“创新”上心了!

01
楔子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线上和线下,我接触了一些地产开发企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地产企业似乎对研发工作开始感兴趣了。
有的流露出了对“创新”的渴望,
有的表达了对研发的重视,甚至希望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体系...
是突然重视起来的吗?
我想不会吧,口号不是一直在喊的吗?
那为什么会感觉”创新“热门了呢?
难道良有方出名了,先排除这个因素吧。
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为什么房企开始关注研发工作了。
02
房子不好卖了

当一个地产企业的销售不佳时,它才有心情去关心创新。在过去的20年了,但凡是房子,甭管是哪里的,也不要问什么价格,都能卖得出去。但是经过了高速增长的20年,房子现在变得并没那么好卖了。这时,”创新“也许是你和同行拉开差距的”唯一能自主的工具“。
房子不好卖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A.房住不炒
在国内,政策是对市场起作用最关键的”手“,而”房住不炒“的基调已经持续好几年了。虽然每年都会有些城市蠢蠢欲动,试图挑战这个底线,但无一成功。更多的是今天发文,明天秒删,弄得贻笑大方。
中央是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我相信,疫情都没能撼动的基调,今后将不太会有大的变动了。很多城市还纷纷出台了政府指导价,就是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保证房地产市场稳步、健康发展。
B.白银时代
最早提出地产白银时代概念的是万科,喊着”活下去“的也是他们。不可否认,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前粗放的管理模式现在要想活下去都难,更不要想活的滋润了。
而原来高周转的模式,因为各方因素的叠加,也将难以为继。很多头部企业现在已经不提做多少规模了,而是强调要”高质量的增长。我想可能是因为项目上事故频发,害怕了吧。
C.城市化程度

国家统计局: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 ,户籍城镇化率44.38%。

据统计数据,中国人均拥有房子1.1套,上海人均居住面积36平方。
虽然这个指标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住房短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民群众已经不是盲目的买房了,而是在追求房屋质量和个性化需求了。
D.生活方式变化
从电视机到PC再到手机,谁能说我们的生活没有发生改变。从自行车到小轿车,谁能说我们的生活方式没有变化。
正是因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一系列的原因,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化。有些是翻天覆地的,有些是潜移默化的。我想举例会更容易被理解,放几篇我觉得能代表变化的文章吧,也是我对户型研究的一些思考。
一个“北厅户型”引起的“冲突”!
一个“宅家抗疫”的理想户型,2.0版本来了!
一个“望子成龙”的理想户型,亚洲妈妈的最爱!

包括但不仅限于上面的原因,导致了房子没有原来那么好卖了。而这些原因归结到最后无非两点:精细化和个性化。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我们可以向汽车行业学习。
03
创新有必要?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房地产行业的技术含量实在不高
之前唯一的门槛,可能是你能用多低的价格拿到地。而现在唯一的门槛,可能是你是否有国资背景。
知识产权,特别是设计类的知识产权,在地产行业几乎是不存在的。反正今天你创新了一个新户型,明天我可能已经开始卖了,谁叫你们的施工速度没我快呢。
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反正“抄作业”已经无济于事了。如何让自己家的房子好卖,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了,而创新也许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那创新需要什么呢?
第一,对原有体系的梳理和总结

第二,对未来的超强感知

第三,冒险精神和试错的态度
只有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市场和未来;既敢于尝试,又能小步快跑,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而很多互联网企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你就看看你常用的APP多久更新一次就明白了。
04
歧途
在地产行业对一件事情表示重视,只有一种表达方式,那就是”重金打造“。所以地产公司纷纷创建”研发中心“或者创新研究院,是可以理解的。这是老板能拿出来的最高礼遇了。
但是,老板们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创新都是野蛮生长出来的,并不是被”包养“出来的。一旦一个有创新能力的团队被内化,就是失去创新能力的开始。
设想一下:有金主每天给你发工资,还旱涝保收的,你还有多少动力创新呢?创新本来就是”试错“,而老板们的容错能力又那么低,还不如稳稳当当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呢。
只有与市场直面,才能感知市场变化,洞悉未来发展的方向。
所以任正非有句名言:“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
只有自由呼吸,才能嗅觉灵敏,反应神速。
《亮剑》的李云龙为什么能经常打胜仗,就是因为他自由惯了,能够把握转瞬即逝的战机,而不是拘泥于”条条框框“。
只有独立人格,才能坚持原则,追求”真理“。
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寿司店,只有10个座位,还没有卫生间。可客人们就是“趋之若鹜”。
我在《为什么房企们“热衷于”拥有一家设计院!》中,阐述了房企内化一家设计公司的利和弊,给现在希望组建”研发团队“的地产企业一盆”冷水“,免得误入歧途。
05
典型特征
今天和一个地产朋友聊天的时候,她和我提出了他们企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我觉得和我认知里的差距不大。
下面是我对地产设计类创新人才典型特征的画像。
A.数据分析能力
虽然地产行业和IT行业不太一样,但是数据也是海量的。如果对数据不敏感,对数据没有分析能力,那么就等于守着一座金矿而不知道怎么开采,是多么的可惜啊。
一直以来我们觉得房产中介行业是个低端的行业,很多大学生都不屑于从事的职业。但是,今天贝壳找房上市了,它用”E+A的方式“(工程师+代理),革命了这个行业。而左老板就是技术出身,用数据改变了整个行业。而这些数据中的很大一部分(户型),本身来自于所有的地产企业。
B.系统性思维
地产行业是一个涉及70多个行业的大系统,所以需要协同作战。
设计人员都知道,不管是注册XX师,都需要很多的基础知识来支撑。这些专业之间还有相互交叉和支撑。本身专业内部,都会叫XX系统图。
所以系统性思维,不仅是横向的专业之间协同,更是不同条线之间的协同。还要把时间这个维度加进去,才能有效的”创新".
C.流量思维
任何的创新都需要被反馈,达到闭环。
传统的模式是通过销售反馈来检验创新是否成功,但在拿错一块地就有可能“深陷泥沼”的当下,是容不下这样的反馈机制的。
那么只有在创新伊始,就拿到市场上去试验,得到反馈,才能节约“试错的成本”。所以各大房企纷纷开新户型发布会,其实就是这个用意。
并不是说具有了这些典型特征,组成了这样的创新团队,创新就成了。创新本来就是个“试错”的过程,只有不停的迭代,才有可能取得成效。但“罗马永未建成”,这才是创新最重要的思维。
06
结束语

我很喜欢一部电影叫《破风》,我觉得破风者和创新者有些相似。
创新是什么呢?
让灵感不断迸发
让激情始终燃烧
让冒险助力成就
失败也值得炫耀
创新者是什么呢?
是新物种的发明者
是新生活的践行者
是一往无前的冒险家
向创新者致敬!
(0)

相关推荐

  • 星河湾黄文仔:一线城市房价不涨,开发商就输了

    "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如果房价不涨,开发商就死定了". 近年很少在公开大型活动露面的星河湾集团董事长黄文仔,日前出现在2016年房地产全行业领袖新年峰会,低调的他不发言则已,一发言 ...

  • $保利地产(SH600048)$ 地产股低估值的四大因素

    一:房地产开发存续期短 市场认为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了,达到70%就结束了,因此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业务不是永久存续的,不像茅台.酱油之类的消费股,是永久存续.这样理解就太简单了,尤其是作为市场专业 ...

  • 白银时代,中小房企真的要"下课"吗?

    文\潘永堂 白银时代,中小房企真的要"下课"吗? 拿马光远老师一句话来开头,中国房地产未来值得投资的只有20%的城市,20%的楼盘,也只有20%的房企能活下来.换句话说,未来80% ...

  • 轮回发展的地产周期,中小型房企又怎敢轻视“高周转”

    轮回,既是一年年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也是一个行业兴衰.房地产这个周期中,有万科的"白银时代".有融创的"钻石时代".更有众多中小房企的"弯道超车&quo ...

  • 中介向开发商开炮了

    导语:"转介绍"这种营销模式在互联网行业屡见不鲜,不论是来自小厂还是大厂的APP,都十分青睐这种用低成本实现快速裂变的方式,就连"国民爸爸"手下的"支 ...

  • 如果有朋友做房地产,请你对他好一点!

    一 房地产哪个岗位最光鲜,老板.高管? 你错了! 我所知道的中国房地产老板.高管们都夹着尾巴做人,练就了一副随时当孙子的能力.他们游走在政商关系的边缘,危险系数不比腐败官员低多少?你干净,你拿不到地啊 ...

  • 星河湾逆向战略:慢下来,做自己

    文\潘永堂 房企成长 快,是能力,也可能是运气! 慢,是智慧,亦是一种选择! 地产上半场,大多房企都是规模的信徒,都在乎百强位置的高低,即使下半场,天变了,但房企惯性思维依旧,业绩与规模增长依旧是房企 ...

  • 众筹房,让房价下降20%的逻辑

    [老潘说]过去谈"房价降50%",这个话题简直是胡扯!但可喜的是对这个问题行业近2.3年的态度开始发生改变.老潘记得,就在2013年,雷军曾问郁亮房价能否降低50%,郁亮先是一愣, ...

  • 重庆龙湖:常胜将军的下一步"好棋"

    文\潘永堂 龙湖,是老潘从业地产十年来一直喜欢的企业! 曾经,老潘与离开龙湖多年的前中高管陈凯.赵男男.蔡雪梅等10多小时交流下来,依旧还能清晰感受到他们身上绽放出的龙湖文化烙印以及离开龙湖后对吴老板 ...

  • 房地产行业大洗牌开始,龙头房企抓紧干3件大事

    尽管2020年已过,房企业绩目标也已经成定局,但是开发商并没有变轻松,因为整个行业的大洗牌才刚刚开始,哪怕取得较好成绩也并不值得骄傲,压力还在后头呢! 2020年8月的"三道红线" ...

  • 万科的口是心非:一边喊活下去,一边疯狂抄底

    易简财经 昨天晚间,华夏幸福公告,拟与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就华夏幸福环京区域33.93万平方米住宅用地,签署合作协议,暂定交易价款约为32.34亿元. 高呼要"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