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古情怀——唐天涯古风系列作品赏析

师古不化、食古不化、泥古不化意思相近,是指向古人学习过程中,被其观念、方法、技能束缚,无法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与此相反的成语是师古不泥,即学前人的精髓而不被成法约束。

注意观察历代文化、艺术大家发现,除去天赋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珍贵品质——不但能师古,更能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达到自化于道的境界。

观察最近几年来唐天涯作品的各种变化,完全能够感受到他艰难而卓有成效的突破和进步。今天我们再欣赏几幅唐天涯稍早一点的作品。

(图一,唐天涯作品《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天涯作品《疑是银河落九天》图一】作于甲午(2014)夏,是一幅浅绛山水立轴。看到这个题名,可以推断这是根据李白《望庐山瀑布》的诗意进行的创作,国画史上唐人诗意山水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题材。

古风国画山水,宋代郭熙给出了高远、深远、平远构图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这幅画作者也是采用了这种三远构图,当然也还可以按近景、中景、远景来观察。近景低处可以看到高山巍峨,是为高远,让人体会大山的雄健,感到山势逼人,如身临其境;从近处,可以看到远景的层层递进,这是深远,让人感到山重水复,深邃莫测;从中景向远处平视,可以看到远处天高山远,这是平远,令人感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画法上,偏工细,也比较复古,中、近景山体采用的皴法应该拖泥带水皴,其特点是连皴带染,也就是边皴边染,据说是南宋夏圭经常使用的一种画法;中远景大面积的树木也是勾画点染一体完成,最后补画近、中景主要树木,以及瀑布、房舍、小船、水波,最后是草苔点。

红叶暗示描绘的是秋季,整个画面温暖、明丽、空灵,山顶高处云雾迷蒙,山下空气清爽怡人;山顶山下两处房舍,隔空相望,一左一右飞瀑激流而下,正所谓是——空山不见人,野水舟自横。

(图二,唐天涯作品《暮山图》)

唐天涯作品《暮山图》图二】作于乙未(2015)年,是一幅浅绛山水长卷。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整幅作品是由两部分恰好从中间拼接而成,留心观察会发现,这是右侧稍显光亮一些,而左侧稍显暗淡,这显然是作者有意来表达山水景色在暮色中逐渐变化的态势。一幅画中,左右两个状态,以此来呈现暮色的变化,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创意。

看到这幅图,立刻能联想到北宋许道宁《渔父图》,显然这幅作品的创作构思正在于此,构图也是采用古典的高远、深远、平远构图,山石的画法也如许道宁采用峰头直皴,笔墨的苍润也有许道宁的风采。

整体上看略有俯瞰的意味,既可以分前景和远景——前景左右连绵的山脉,远处只画出左右两个山脚夹着中间的野水、滩渚;也可以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山水明显比右侧山水蒙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右侧的野水横舟恰好与左侧山顶房舍呼应,给这天地苍茫注入了生命的气韵。

暮色苍茫,草木华滋,山远水阔,天地逍遥。画意的表达,仍然是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安宁。从构图布局、画法笔墨、意境构造等几个方面,在追慕前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难能可贵。

(图三,唐天涯作品《苍山图》)

唐天涯作品《苍山图》图三】作于乙未(2015)年,是一幅水墨横披。

画面正中央,一座巍峨的高山耸立,飞瀑激流而下,大自然的伟岸雄浑直面而来,这又让人联想到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但范宽只是高远构图,而唐天涯这幅苍山图仍然继续了高远、深远、平远的古典构图法——

从近景向左上方看,野水平阔,远处山峦层层递进,令人心旷神怡,这是平远和深远;

中部高山,怪石嶙峋,峰峦叠嶂,山势奇特而雄浑,高入云端,这是高远和深远;

气吞八荒的山脉,右侧被河流劈开,形成峡江,江水向画面深处流进,远处云雾苍茫,不知前路在何方,这种幽深带给人无限的遐思。

可以推测,这幅苍山图是在前面幅追慕前贤的笔意之后,全方位打破古人思路,完全发挥自我的无限创意,直接书写自己对传统山水的思考和情怀。为了表达自己内心对巍峨苍山的理解,作者不仅在构图上古典与现代结合,而且采用了多种画法来表现山川土地的繁复多样,山石的各种皴法——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拖泥带水皴等等都被信手拈来;为了表现山林草木的苍润,纸张画之前应该有涂水、吹干,之后创作时的用墨也略显干枯。

缜密的构思布局,激情创意的构图,画法、笔墨、水法等技法的高度娴熟,在作品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终呈现效果令人震撼——流云飞瀑,苍山野水,天高水远,气吞八荒。

(图四,唐天涯作品《野渡带烟横》)

唐天涯作品《野渡带烟横》图四】作于乙未(2015)年,是一幅叫古典的浅绛山水横披。与前面几幅比较而言,这幅画显得清爽、明丽,生活气息也显著浓厚,一边有人怡然垂钓,一边正有人划船渡水。

注意构图,去掉了前景,视角也是古典山水的平视角,但仍然采用了“三远法”构图;近处是水景,中远景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山顶、山腰白云轻盈地漂浮着;另外这种左侧开阔,右部偏右侧山势复杂多变的横披山水,古代也较常见。

这幅图的画法,与图一非常相似,山石的皴法属于拖泥带水皴,勾勒皴擦染色同时进行,而不是一般情况先皴擦完成整个图稿、最后在敷色。山色大面积灰青,部分高亮的山石以赭石黄凸显,加上红叶点缀,这是暗示描绘的是初秋的场景。

可以推测此作与图一类似,是慕古之作,富有创意之处在于通过云雾的渲染,彰显了大自然的动态和韵律,再配合千变万化却入情入理的构图,各种笔墨技法的信手拈来,设色的明丽淡雅,完美地展示了大自然那种中和自适之美,同时将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逍遥人生态度尽情的演绎出来,令人神往,回味无穷。

总结

文以载道,意思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对悟道,在于对大道的理解和传承。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国画等艺术领域,师古的本来目的就是通过学习领悟古代大师们对传统美学和大道的理解,最终提升自己修悟大道的境界。

我们通过欣赏这几幅临摹古人笔意的作品,可以显著感受到,唐天涯老师对古人的思想情感把握得很准确,他同时把自己对国画艺术的美学理解、对传统的人文情感融会贯通,配合娴熟多变的笔墨技法,全部倾注到了作品中,这种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和孜孜不倦,很令人感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