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崛真儒梁漱溟(原创)

鸿蒙梁栋 漱玉溟渤 

——奇崛真儒梁漱溟

刘晓林

梁漱溟,我不曾见过;虽然,先生伟大的足以令我窒息。但,我依然不曾见过。这,只能怪上苍的安排!一切阻挡不了我手中的笔,今日我要满怀钦佩写下关于先生的文字,因为你的存在已穿射我那自诩不可谓不深、不广而又颇谙阴阳之行的灵魂!

先生原名焕鼎,生机焕彩的神州巨鼎。然铭刻于世的确是您的字:漱溟,后生我做出了私下之解:鸿蒙梁栋,漱玉溟渤。

先生的确堪称鸿蒙梁栋,您一生研究了两个重要至极的问题:人生与社会。也许有人会问先生为什么不研究更大的宇宙?我替先生回答:把人生与社会研究好,宇宙就完全可以不用找一个人的“麻烦”了。无有止境如果被你我真正懂的,你我便会在竭尽所能后对无可奈何做出真实的坦坦然。您在20余岁就写出了《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您在高“压力”的文革期间对自己的大脑继续“施压”(思考问题),为后人留下了《人心与人生》。您一直自认为自己是个有思想而且本着自己的思想去行动的人。您说过:我的乐趣就是思考问题。我要有时间的话,就要思考问题。你看我最闲的时候,其实是我最忙的时候。你看着我坐在那里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其实我的思想已经跑得很远很远了。”

先生的确堪担漱玉溟渤,您对世间万物之本的洞察几近绝顶。您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您曾对自己儿子说:“佛学只能让少数人受益,可孔子的学说是对大多数人说的,他肯定人要付出努力,下一番功夫是可以过得好的。”您说自己是一个问题中人,不断在问题中生活,佛学也好,儒学也好,西方的理论也好,都是为了解决他的问题。您更是坚信:人生只有志业没有职业。即只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选择自己的职业。您也谈到过类似的话:佛教对大多数人是不适用的,人首先要活命才是。我真的不信自谓不知道什么是哲学的先生把“物质与精神”阐述的如此直白又如此真切!

世人大多说您的一生太传奇!据说您6岁启蒙读书,但还不会穿裤子。我弄不明白先生究竟是不会还是使懒、还是觉得不值抑或是早就明白了读书的重要?小学没有领到毕业证却进了中学,虽然读了四个小学。中学总算领到了毕业证,却鬼使差般被另一位真儒蔡元培请到了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学。刚过而立之年就辞去北大教职,到山东菏泽办学推行乡村建设运动。之后多次办学,时有创会建报。(1939年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0年,参加发起“中国民盟同志会”,任中央常务委员。1941年赴香港办《光明报》并出任社长。)无意参政却被国共两党相互“争抢”,被国共两党领袖奉为上宾。九十多岁高龄仍然著文、演讲,继续宣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暮年的您不肯采用先进的医学来延长自己的生命,淡淡地说:我需要安静,我要休息了。您没有效仿老子驾青牛,您一样写下了梁漱溟式的《道德经》!

您非常狂傲,行云流水、一任天真的狂傲。与时下所谓的狂傲名士相比,天壤之别。您终生致力于沟通中西文化鸿沟志业,说“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正是自己一生的使命 。”1942年初,您在日军的炮火下逃生后给儿子写信:“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此种言论连大名鼎鼎的熊十力先生也惊呆了,真可谓狂傲绝顶。因为梁漱溟先生是唯一的梁漱溟,所以您还有令普天之下的所谓狂傲文人为之失色的透顶狂傲:您在1953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后来转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就国家工作重点从农村转移于城市的种种弊端做了无情“揭露”,当众让领袖“难堪”。您与毛泽东激烈争吵,直到有人在会场上大喊“梁漱溟滚下台来!”,您才不情愿的结束。(毛泽东主席给梁漱溟先生的问题定下了基调:虽“反动”,但不算反革命;要批判,但也要给“出路”。)敢与天子争辩,敢当众与天子争辩,您是中国20世纪当之无愧的奇崛真儒!放眼时下的中国,不缺乏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的鸿儒。但缺乏像先生一样学以致用、极力追求思想独立的奇崛真儒!据说此事发生30年后,90岁高龄的梁漱溟先生旧事重提,意味深长地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指毛泽东)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的话有些与事实不太相合,正像我的发言也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这些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没有什么。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您非常矛盾,矛盾却让人发自内心的可以理解。您在相对繁华的都市出生成长,却热衷于从事乡村建设;您自称佛徒,您却讲一些诡辩式、的确又有些道理的话语比如佛徒不是佛教徒。您说过:“人有今生、前生、来生,我前生是一个和尚。”您却没有礼佛行动,从来没有去寺庙烧香拜佛。人,深谙诸般规律的人怎能被表象所拘泥呢?内在、内蕴、内修----所有的“内”决定了事物的属性。当山东孔子研究所的人给他寄来登记表,聘请他为研究所的专家时,您拒绝了。您说:“我不是专家,谁认为我是就让谁填去。”人称您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听完后摇了摇头。我再次替先生解释:对于“志业”而言,喜欢而已!要那么多的美誉干什么?您在矛盾中完成了自己和谐,表里如一的和谐。

先生在动手写的《人心与人生》时说,“这本书不写出来,我的心不死!”书完成以后,您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今日可死而轻快地离去”。鸿蒙梁栋,漱玉溟渤 。奇崛真儒梁漱溟,关于您可说的太多!世间万物,一说即错。因为人的认识差异导致了无数的差异,于是说出来的再正确也不可能被所有人都人可。世间万物,不说也错。因为人的认识差异导致了无数的差异,于是不说出来就更可能被人们所不解。

我说了还是没说?智门照有,慧门鉴空。阴阳互通,互通阴阳。那便是:鸿蒙梁栋,漱玉溟渤。奇崛真儒梁漱溟!奇崛真儒梁漱溟!鸿蒙梁栋,漱玉溟渤。

(0)

相关推荐

  • 梁漱溟:儒家孔学之要

    李渊庭是跟随梁漱溟六十多年的老学生,二人既是师生,也是挚友.李渊庭与妻子阎秉华,从1985年起即为梁漱溟编写年谱,对梁漱溟可谓了解甚深.梁漱溟也称李渊庭是跟随自己最久,"很实心"的 ...

  • 梁漱溟:功业与学问的源泉何在?

    凡事特别认真 1920年北京大学将要放暑假的时候,校长蔡元培先生以及其他几位教授要到欧美去,教职员工举办了欢送会.梁漱溟也在场.有几位当场做了演说,大致意思都是希望蔡元培等人能将中国的文化带到欧美,并 ...

  • “我不懂什么叫哲学”——哲学家梁漱溟最后一次公开演讲

    1987年12月25日,梁漱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位于颐和园北侧的中央党校,参加"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开幕式,发表了一生中最后一次公开讲 ...

  • 如果不晓得中国文化是什么,又何必去说呢!

    (左三为梁漱溟) 1920年将要放暑假的时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及几位先生要到欧美去,教职员工举办了欢送会.年轻讲师梁漱溟也在场. 按照惯例,送别的北大教员代表当场做了演说,大致意思:希望蔡元培等人能 ...

  • 朗诵:时光不语,岁月不言,而真情永在(原创首发)

    作者:梅江晴月,本名倪慧娟,曾用笔名忆馨,浙江兰溪人,现居北京,个人公众号:晴月微刊(rappire),个人微信meijiangqingyue1976.工科硕士,文理兼修,业余爱好写作,在<人民 ...

  • “最后的大儒”梁漱溟: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

    丰标不凡关注昨天08:21梁漱溟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学识渊博,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曾说,他就是中国的甘地.人M日报评价他说 ...

  • 《月亮惹的祸》唱的如此好听,观众都不自觉跟唱,真不愧是原创!

    <月亮惹的祸>是张宇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十一郎作词,张宇作曲,迈克尔·汤姆森(Michael Thompson)编曲,收录于张宇1998年12月1日发行的专辑<月亮·太阳>中.1 ...

  • “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心系天下苍生

    导读 他成长于北京官宦人家书香门第,却致力于实践自己的乡村建设构想:他无心于从政,却大半生徘徊在政治边缘:他有强烈的出世情怀,却又以最入世的姿态奔走于世俗之间:他以佛法为信仰,却在"中国最后 ...

  • 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我肯定死不了,如果我死了,中国怎么办

    "我肯定死不了,如果我死了,中国怎么办?" 倘若有一个人,将自己个体的死亡与整个国家的存亡联系在一起,我们或许会指摘这个人的狂妄.但是,当梁漱溟说出这句话时,我们不约而同地相信了这 ...

  • 袒露真性情​(原创)

    作者于小燕,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 ...

  • 【宋殿儒】原创//回望乡风

    回望乡风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的乡村田园有两种不能忘怀的现象:一是那时候的乡亲们都很醇厚,清贫,村里根本就不防贼,出门进门,各家各户的门只是为了挡风,锁与不锁,基本没人去偷:二是,田里的庄稼在成熟时, ...

  • 公益思考之5:没文化真可怕(原创)

    (图片来自于百度) 两年多前,刚接触公益活动时,对自己要求没那么高.一次小小的活动就能让我欣喜若狂,给普通人带来一丝帮助就觉得自己很牛. 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多了,自己和别人给予的期望不断提高.当然, ...

  • 【榜上诗家】王教平||虚怀飘逸真儒者,傲骨风流胜世卿。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人简介 王教平,网名渔歌子,1964年生人.黑龙江省鸡西诗人协会副主席.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华诗词><鸡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