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役于物的心奴
役于物的心奴
刘晓林
一
人生一世,草木十秋。这是通常就时间长短而言,时间真的无所不能吗?未必!
作为具备了思维和情感的人,幸耶?悲耶?幸在能够品味红尘万千,而难逃役于物这一悲就足可折磨终生。
二
役于物的可怕后果是产生了可怕的占有欲。人、情感、财富……多多益善,尽纳一己之怀才好。
自诩宇宙中唯一、举世唯有我珍,价值之大足以比肩天地,但又实在是可怜、卑微、无奈之极如蝼蚁般的你我有着随时摧毁自己的、自制欲望利器:拥有、贪婪的拥有、属于自我的永恒拥有。一个人拥有万物是多么痴妄、荒唐的事情。
一生获得某事物算拥有,一日甚至更为短的时间获得某事物可以不算拥有吗?“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大宋的苏东坡早已意识到了永恒的无奈!作为渺沧海之一粟的你我何需哀吾生之须臾? 何需羡长江之无穷? 过眼即拥有,无论你我是否承认。
三
天地间在穿梭着役于物的心奴,欲逍遥而不能,欲自在而不得。
筚路蓝缕,活成想像中的自己。在夜深人静时,无数的你我发现自己早已不是自己,甚至对自己心生厌恶。数十年的拼搏既没有平添意义与价值,也没有令自我真的脱胎换骨。快乐少了、真诚少了……聪明湮没了智慧,世故替代了善良。
人们在役于物的旋涡中愈陷愈深,心在挣扎着。“做自己的主人”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支配自由。而“做自己的主人”核心则是“做自己心的主人”——心不自主,其他的自主徒有何益?
四
张伯驹先生,集鉴藏家、书画家、诗词家、戏曲家于一身的大学士,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用此来描述张先生当不为过。
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玩家”。很少有人能“玩”到他的那种境界?他的“玩”是以生命为基础,以生命为代价。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职业家”在他的面前容易汗颜:职业与生命怎能同语?传奇、本色、富贵、清平交融相伴了他的一生。张伯驹先生是让人充满神奇之谜,是让人充满钦佩之真实,更是让人充满叹服之中国骄傲。
“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则是予所愿也!今还珠于民,乃终吾夙愿。” (张伯驹先生语)。他做到了不朽,他做到不为物役,他成为不为物役的心主。
五
心奴,莫大的悲哀。谁可以与其决裂?必须要摆脱物役。
虚云、弘一诸位为世人做出了表率!粗茶淡饭,与天为徒。云水生涯,物我同春。一个人如果时时为物所役,必卑膝于物。一个人如果时时为物所役,必我已非我。
一旦坠入心奴之境,心便驰骋在万劫不复的路上。
六
名,我所欲也!利,我所欲也!心,我尤为所欲也!
今生若可为心的主人,我宁愿弃名利而独行。目送物役的心奴,千里快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