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后记

中国文化开始于阴阳五行,成熟于黄帝时期,行用分为医与洪范,后老子发展出道家文化,开创中国文化一脉,继出儒,墨,成三家分立,始起易,医,道,儒,墨,五家文化形态,此乃中国文化之源远。后世文化,虽然流派门户众多,多以名实之心,以己意解说文化,于文化之内,无碍,于文化之外,沾染名利,则为害,为后世学子,求文化之纷华名实,不求文化大道之宗实,道途异殊之源。

自西汉河上老人解说道家文化,立“道”与“德”,分解于“道德”,误之始也。道家文化,非片面说教言理,实则从于大道,由小及大,从凡人到圣人的认知过程,遵循阴阳五行生化之本原,故本篇立意道家文化,以“老子”为道家文化之标,阴阳五行为本,分篇为体道篇,无我篇,修内篇,治外篇,总论篇。如此分类,莫过于清晰察清道家文化实质之所在,非言于“道”,非言于“德”,以中的之势,环剥种种异音,悟大道本原之所,归于至简。

欲通于道家文化,须明察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乃中国文化核心基础,一切中国文化传统的事物必定讲究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大约成熟于黄帝时期,这是中国社会进入文化文明的标志,是中国文化异于世界文明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文明进步于世界的所在。阴阳五行外化形态为龙形,非西学图腾学说下图腾,故龙形为意象,具备上天为阳,入地为阴,行以五行之能;而世界其他文明皆有图腾,后出宗教文明,非文化文明,此一点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不明于此,以西学解中国文化,悖之开始,恰如男人买卫生巾,依此定男人有生理期之滑稽。

天地之初,混沌未开。天地有气,一而冲之。上为天,下为地。天做阳,地成阴。冲气运化,则在天为雷风,在地为山泽。天地有成,水火合两极,故《易经》“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阴阳已成,五行具备。合配以水木火土金,五行化万物,自然世界之本,此乃中国文明之基石,中国文化之本,是中国文化之精髓。阴阳五行学说的创立,标志者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人类的文化文明。古代圣哲,以龙形外化,确立阴阳五行的成立,并且世世代代相传不灭,所以中国始有龙之传人。及至今日世界,四大古国,五大文明,在历史中,除中国文明外,全部湮没,足可以证明,阴阳五行文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阴阳五行之源,即是中国的河洛文化,河洛文化自河图洛书已久。实则河图洛书,为阴阳五行之开始,后世学子不明,妄自强加区分,则错之又错。既知阴阳五行于此,是为一体,不须再分,固以天地四维而立,八隅时安,五行适生万物,则世界成矣。自然大道如此,社会大道,人之大道,则通于自然,固有天干地支,以运行于人类社会。阴阳五行发展之路,迄有阴阳五行,后统于《易经》,再至北宋编修为《周易》;玄之又玄为之妙,则首学于《周易》,破而出,学于《易经》,再破而出,归于阴阳五行,体悟天地自然之道,谓之明矣。

认知阴阳五行,大体分成三种境界, 通达阴阳五行,非只有认知可足,必须通过身边的平凡事物,以小看大,以细微观大道,经过体察顿悟,方能进入正确认知层面。

体悟阴阳五行,须逐步完成第一重认知阴阳,第二重认知五行,第三重阴阳五行生化。

第一重境界-------知阴知阳,体悟阴阳。自然世界,组成之大道,日月,山河,男女,高低,贵贱,丰贫,吉凶,自然之理,事物之常,思想文化认知之基础。天与地,阴与阳,上与下,前与后,男与女,昼与夜,明与暗,世界万物,皆为两两相对;所以知有尊,必有卑对,知有春,必有秋对,知有生,必有死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莫不遵循这样法则。《易经》用太易之本原,既用少阳,则不用老阳之正理。阴阳,非西学哲学辨证,哲学辨证讲究理性,阴阳讲究变化,认识自然世界的方法不同,不可并论。通达阴阳,宇宙自然存在法则,人类社会亦遵循。人固有人性丑恶,有思想文化者,必定抑制恶,而养其善。社会扬其恶,抑制其美,为无文化的代表。 建立正确的思想文化体系,学习中国文化,认知阴阳,体悟阴阳是认识客观自然知基础,东起则西落。

{特别北宋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太极社会,则用老阳,非少阳,背离阴阳五行之生化之本,中国没落之开始,阴阳五行沉沦之开始。不明阴阳五行者,熟读经书,不知其所用,误解易家学术,造成阴阳五行学说的沦丧。加之后世学子,无中国文化观念,盲目鼓吹西学,造成中国文化败落。殊不知万物皆有所短长,己学不学,不知己之优劣,他学再精,难知他学之精,有何必走邯郸学步之惑}。

第二重境界--------知阴有阳,阳有阴,以体悟五行。  既知阴阳,进一步则知阴有阳,阳有阴。阴阳之理为大成,思想文化认知之门槛,后须分门别类,既有阴,中含阳,既有阳,定出阴。高者必有下,下者定出高,智者内明而外愚,愚者内暗而外明。五行者,木,火,土,金,水,由此而生生生之气; 后世西汉道教成立,以长生,抱朴为核心,确立养生之道,认知五行金,木,水,火,土,死死之气,道家非道教,别由此开也。生生之气,则世界万物皆为其生化,死死之气,则世界万物分立永存,欲立必先破,非五行生化也。

五行者,世界万物之本。在天为十天干,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 丙 戊 庚 壬为阳;则乙,丁,己,辛,癸为阴。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在地配十二地支,则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化为寅辰巳申戌亥为阳,丑卯午未酉子为阴,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午巳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未戌为干土,丑辰为湿土,所以世界因此而有生,有生而有成。人类社会亦遵循阴阳五行法则,固有十二月之始,配以十二属相,五行运化亦阴阳为基础,分门别类构建客观事物的不同名属分类,并且在客观事物发展变化中,皆遵循阴阳五行法则。阴阳五行在客观事物发展中,以先天五太为一个周期----即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的循环周期,指代五行变化。太易,神之始而未见气者;太初,气之始而未见形者;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质者;太素,质之始而未成体者;太极,体之备而尽极者。一个循环周期结束,另一个循环周期开始,故有无极而太极。明五行者,遵循五行运行法则,遵循先天五太的循环周期。循大道而无为,得道法于天地。

第三重境界---知阴又阳,阳又阴 ,阴阳互根,阴阳五行生化。  万物皆有阴阳,阴阳出五行生化,万物之根本。上者,非上,下出于上;下者,非下,上者化为下,是任何一个客观事物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思想文化认知的进一步细分。高低,上下,日月,男女,非假人手而出,由自身阴阳所化生,自然之常理。虽不明变化之方物,而思悟必生,此为阴阳五行入门之路,遵循天地之冲气,顺天地事物之常理,不肆意主观臆想,齐天光之晦明,和尘予一隅之境界。

甲木为雷。雷者,阳气之嘘,甲木属阳,取象于雷。乙木为风。乙木长生在午,败在巳。在午而生,乙为山林活木。丙火为日,离为火为日,日与火皆文明之象。丁火为星。丙火死而丁火从生,在天之日薄而星回。戊土为霞,土无专气,依火而生,霞无定体,借日以现,丙火之为日,则知戊土之为霞。己土为云,己土生居酉,酉,兑方,其象为泽。庚金为月,酉方阳金,四时之有月;庚不待秋而长生,秋而始盛;月不待秋而后月,秋而益明。辛金为霜。辛金建禄之地,是月而天气肃杀。壬水为秋露,春亦有露,春露、雨露既濡之露,秋露、霜露既降之露。癸水为春霖。阴木得雨而发生。子乃万物萌动之冲气,丑是阳气在上未降。寅为引发万物始生发,卯是茂化万物之状。辰是震物而动长,巳为起阳而气之盛。午则仵于万物盛大枝柯密布,未成味于万物皆有滋味。申是万物身体已成就,酉乃万物之老旧。戌是万物于尽灭,亥是万物归化为一,尽之于藏。

阴阳以二分为事物的相对部分,以五行分类事物发展的过程。阴阳互化之本者,因其间有冲气。五行生化,无冲气,则为死死之气,万籁俱寂,肃然羽化,为道教长生命理,非阴阳五行之生生之气。天地有冲气,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故有冲气,水不腐而常流,涵木以欣欣向荣,木荣成火以炎炎之象,化而为沃土,土纳金于其内,金彪彪以露下,生地下之水。冲气其源,用为太易之少阳,阴中孕阳,则阴抱阳魂,见气生而未出形。故悟道者,定遵循自然大道法则而无为,不敢超越自然法则,因水利形;及至于太极,万物既壮之时,已生退意,进入另一个新得循环周期,非墨守已成之理,合乎于成功身退,悟道之本原,谨守冲气之法则矣。阳育阴,则负阴魄,形备现而归于气,明于观皦众妙。气始而生化,气散则有形,气布则蕃育,气终则象变。

阴,非恒阴,阳,非恒阳,有冲气,肆时而化,阴做阳,阳做阴。故阴与阳,非两极对立,待时而化,互为其根。五行者,遵循生化机理,水,非恒水,木,非恒木,火,非恒火,土,非恒土,金,非恒金,互为生化。五行皆可生,皆可克,非恒守一种,循道而变。

天干地支,互为演化。在天做历法,秉天道运行而不缀;在地为堪舆,循地理格局而生化。常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人而有易,遵社会民众而为朴。古传有三易经:伏羲《连山》、黄帝《归藏》、文王《易经》,则《连山》为阴阳五行的创立,《归藏》为阴阳五行的成熟,传至周文王,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入后天八卦,而出《易经》。流传东汉时期,只有《易经》传世,而非有周易之名号。易,为太易,用之少阳,此乃易经行用之根本;北宋后,下智之人,妄自编修《易经》,以订《周易》,故《周易》出而《易经》没,然而《周易》非为《易经》,非“易”之本原。《周易》以老阳为用,行用太极,《易经》以少阳为用,行用太易,一字之差,何止于千里,远之又远矣。

(0)

相关推荐

  • 构建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什么?

    中国上古先贤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建立了阴阳学说.同时阴阳之中也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阴阳两面还分少阴.少阳.老阴.老阳.他代表阴阳学说阴阳对立统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万物在运动变化过程 ...

  • 话题四:五行八卦文化格解丨《易经运气》

    对于易经八卦这个文化而言,五行是缺不了的内容.因此,我们对于五行也必须要达到高度的认知.五行,本身是属于独立出来的一门学问,然后在易经的演化历史上,却进入到了易经文化里面,与八卦相融合,形成了五行八卦 ...

  • 韩局2

    五行 (一)什么是五行 五行即五运,也可以叫它五气.即木.火.土.金.水之风.热. 湿.燥.寒这五气(五种物质)相互之间的运动,叫五行或五运.五 行是对阴阳的具体化,是阴阳作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而使之发 ...

  • 《珊耶词轩》后记

    后 记 2012年6月中旬,在故乡的一家書店,看到一本<纳兰词>,封面上浅印一行字: 北宋以来,一人而己.出版日期是: 2012年5月第一版.词界中,如此评价,实属罕见.于是买回家细细品读 ...

  • 《珊耶词轩》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珊耶词轩>的作者马希玲,笔名珊耶,东北辽宁人.就职于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教授.一生情系故乡本溪山城和客乡边疆漠野首府.东北,西北两点一线,构成了灵魂意脉的人生轨迹. ...

  • 《珊耶词轩》出版说明

    出版说明 <珊耶词轩>一书基于马希玲先生的第一本书<马希玲词集>而产生.在新词作中选了八十首词,还选入了<马希玲词集>中二百二十首词.本着深.尖.精的创作原则重新润 ...

  • 《珊耶词轩》

    序 <珊耶词轩>是马希玲先生又一本原创古韵词集.该词集收录马希玲先生原创词作三百首,<珊耶词轩>里诸多新创词作,涉猎宽阔,选题新巧.可以说,先生是迄今为止唯一把天.地.自然和人 ...

  • 珊耶咏月寄怀

    水调歌头    自古问 文/珊耶 自古问千遍, 日月是何年?鸿蒙初辟天地,遥挂照桑田. 地上红尘情感,天上瑶池梦幻, 冷暖在人间.点点醉星眼,天地对相观. 金玉转,银河炫,月宫寒.不应有问,谁把悲惨撒 ...

  • 《鹧鸪天》33首|2021-诗词轩四群练笔

    投稿邮箱:shicixuan2016@163.com 2021-诗词轩四群练笔 收集人:青鱼.若水 词牌 宋词<鹧鸪天>词牌(龙榆生)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

  • 周宏康原创丨悲愤世界中的雄阔与凄婉——浅谈稼轩词意象的美学特质

    悲愤世界中的雄阔与凄婉 --浅谈稼轩词意象的美学特质 文/周宏康 南宋词人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豪放词宗的代表性旗手.他创作并流传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词作,千百年来隽永不衰.辛弃疾词作 ...

  • 冷热之间 || 热词在前,思索在后/王穗作品/轩诚清读(第453期)

    文/王穗 诵读/梁轩诚 前几天,与友人一道看电影<百鸟朝凤>,有句台词使我启发: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 与结果而言,我更注重于目的,既出发点.你做这件事或说这句话的出发点是 ...

  • 闲话热词 || 从离开王某强的某蓉说起​/轩诚文,读(第599期A)

    轩诚杂谈: 对于语言,我一向还是比较谨慎的,所以对于一些网络流行语,我一贯是退避三舍,敬而远之.但是由于网络强大的冲击力,一些词汇还是躲无可躲,避无可避地冲到了你的面前,那你就必须面对,这时我才发现, ...

  • 831期A || 林小菲:咏春词一组/轩诚诵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美丽小语: 素心,柔意,读着落花,与清风悄语.流岚盈握,云霓暇祺,春韵缤纷无忌,凝视的目光,在光阴的深处,心印相叠,执手相看,享清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