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爱,才能打破人类罪恶的循环——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般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的传记或评论,都会提到基督教对他作品的影响,这可以说是他创作最核心的部分。他那颗被耶稣基督完全震慑的心灵,撼动着现今的读者。
当我们对他人不理解、对现状不谅解、对整个制度导致的邪恶感到厌恶时,陀氏的作品不仅不能舒缓我们的惊恐和烦闷,甚至会加重读者的头痛症状,使我们对这世界的不公不义和为追求公义而带来的不义,再也不能冷静自持或冷漠以对。
陀氏出生在一个落魄贫穷的贵族军医家庭,他的父亲同许多标准的俄罗斯男人一样,有酗酒和家暴的记录。他15岁时母亲过世,他和弟弟一起被送入彼得堡的军事工程学校。
虽然学校的课业令他厌烦,但来到彼得堡生活的确是促使他进入俄罗斯文坛的垫脚石。1845年他投稿了第一篇作品《穷人》,被评论家称为文坛的明日之星。
26岁时因为参加一个读书会,他被列为反沙皇政府的一员,被判处死刑;但就在行刑前一刻,他得到沙皇特赦的命令,被改判流放西伯利亚10年。
在西伯利亚10年的艰苦生活,使他更加广阔而深刻地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笔下那些受苦受难的穷人、专门做白日梦的痴汉、可怜又可恶的无赖、反复无常的女性、虚无主义的知识分子,都是那么鲜明而立体,因为他真的认识他们,并且了解他们。
更重要的是,他关心他们、怜悯他们,因为他们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的挣扎、质疑与痛苦,他也经历过,他也在其中。
陀氏传世的作品不多,却都深具代表性,其中最著名的是《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是他过世前的最后一本著作,也是他思想集大成之作。
这部小说叙述了一家父子四人的家庭纠葛,如何演变成弒父的情节。他对角色性格的剖析直劈灵魂深处,有时令人不寒而栗;但在他的著作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位带有神性的角色,那个角色不去定罪而是拯救了罪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墓志铭上刻着他最爱的一节《圣经》经文,这也是他留给世人他认为最宝贵的一句话——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康培思文化
文字·阅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