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为抢你都打起来了!快查收这份高考超常发挥秘籍

明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就要来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挑灯夜战,有人欢喜有人忧。

谁能拔得头筹,金榜题名,谁又会马失前蹄,发挥失常?高考的每一刻,都牵动万千家庭的心。

今年,共有1078万学子参加高考,比去年增加7万,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多少学子能考上一本呢?据人民网发布的2020年高考数据显示,北京市以45.87%的一本上线率拔得头筹,其次是39.56%的青海省,再次是30.29%的上海市。

同时,江苏、陕西、重庆、宁夏、黑龙江、海南、河北和辽宁的一本上线率也在25%以上。

虽然能考上大学的几率相对三四十年前,已经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自家孩子能否考上心仪的好大学,依然是所有家长们心头最挂念的问题。

如果孩子一直学习差,家长倒也不焦虑,因为心理准备的时间足够长,不必太过担心,或者听天由命,或者曲线救国。

最让家长闹心的是,明明学习成绩还可以,却总是关键时刻掉链子,或者孩子的成绩一直在一本和二本之间荡悠,貌似只要努力一点,就“前程似锦”,松懈一点,就“虎落平阳”。

独木桥上,为何有的孩子每逢大考,就如同过山车一般,令人胆颤惊心?这背后折射出什么心理倾向?

又如何避免类似问题,不负孩子的青春韶华,不枉家长的良苦用心?让我们从小兰的故事说起。

发挥失常,

到底是什么在作祟

小兰家境优越,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尤其是父亲还在知名高校担任校领导职务,小兰从幼儿园到高中,都一马平川,虽然谈不上出类拔萃,但在北京这种高一本率的城市,考个985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可小兰偏偏出师不利,从高二开始,成绩就像ICU里的心电图,忽上忽下,好的时候能进班级前十,差的时候,几乎垫底。

这可愁坏了小兰的爸妈,这对高知夫妻,一直以来都是众人羡慕的对象,俩人是大学同学,毕业就结婚,仕途一路绿灯,扶摇直上,家庭温馨美满,天作之合。

可就到了女儿十六七岁,夫妻俩开始发愁了,眼看女儿这成绩,如此不稳定,考上他们所在的知名大学,看似无望了。这可让身居校领导的爸爸情何以堪。

好在夫妻俩还是心有城府的,他们在女儿面前装作淡然自若,给女儿经常做心理建设:考不上一本,就上二本,二本也有很多好学校,大不了以后再考研究生,还有机会回到本校;

女孩子嘛,学习成绩不用太好,差不多就行了,太优秀容易嫁不出去哟。

不出所料,小兰虽然在爸爸妈妈的开导下,看似心态良好,实则高度紧张,爸妈越宽慰她,她反而越觉得对不起爸妈,她在爸妈面前是乖乖女,她不愿意给爸妈添负担,却无形之中,把压力加到了自己身上,她说,自己经常梦到考试题做不完,惊得一身冷汗。

她也想努力提高成绩,爸妈给她报了好几个课外班,都是名师授课,她听的时候,倒是听懂了,但一到自己做题,就容易懵圈,找不到解题思路,直冒冷汗,眼睛盯着电子表,看时间一点点过去,还是无从下笔。

一起参加补课的同学,大部分都能跟上节奏,而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在掉队,这种感觉越强烈,她就越内疚,她不敢和爸妈说,也不敢和老师讲,当老师问她,为什么在规定时间,题目都空着时,她起初默默无语,后来放声大哭,她说,我身体不舒服,我发挥失常了。

当她这么说的时候,老师同学都围过来问她,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去看医生?

她顿时觉得压力全无,她习得的经验是:原来,把“不会做题”归咎于“身体生病了”是个特别好的正当理由。

自此之后,小兰就常常以“身体不适、发挥失常”作解释,老师同学们不再问她“哪里不舒服”,因为大家都很忙,老师忙着关注排名靠前的好学生,同学忙着自己的事,而她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发挥失常”的怪圈里游走,不能自拔。

“发挥失常”的孩子一般是什么模样?

逐渐的,“发挥失常”成为小兰躲避内疚与恐惧情绪的一把大伞,她把父母的期望、老师的叮嘱、同学的嘲笑都用这把大伞挡在了外面,而她自己则躲在里面“自欺欺人”。

高三最后一年,她很害怕考试,一模成绩还全班排名第八,按照往年经验,超出一本线80分,但到了二模,成绩就跌到了一本线以下50分,爸妈真心为她捏把汗,却又要故作镇定的在家有说有笑,营造快乐家庭氛围,甚至一点都不敢提考试和成绩的事情,生怕触动了小兰敏感的神经。

小兰的妈妈已经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一边装作若无其事,一边又焦虑到不知所措,于是找我了解情况,根据我对小兰本人和她家庭的了解,我认为,小兰不是压力太大,而是钻进了一个叫做“乖乖女陷阱”的洞穴之中,找不到积极心理的出口。

“发挥失常”的孩子,一般都是比较听话的类型,他们从小就知道父母的不易,体恤父母的良苦用心,是父母的掌中的宝,并立志成为父母永远的骄傲。

他们学习的动力,就是爸妈的夸奖、老师的鼓励,是爸妈在别人面前洋溢着的微笑。

一旦自己达不到爸妈内心的期待线,他们就会觉得懊恼、内疚、不安,甚至深深地自责。

如果这种内疚的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的疏导,他们就会在现实面前感到异常的无力,无力感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们就会像鸵鸟一样,把自己的头埋进沙子里,给自己撑起一把保护伞,实现与外界的隔离。

实际上,鸵鸟埋头并非自杀行为,而是在观察沙子里正在孵化的鸟蛋,内疚的孩子也一样,他们不是想自我沉沦,而是在成长的胡同里迷失了方向,就考试这件事而言,他们无法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解题思路,而是被旁的东西塞满了小脑袋,这些旁的东西包括:

1、父母的期望枷锁

2、学校的排名枷锁

3、同学的竞争枷锁

4、自我的否定枷锁

如何避免“发挥失常”?

“发挥失常”只是表面现象,“锚定失航”才是主要问题,孩子就像一艘前行的船,看得见遥远的目标,却找不到驶向目标的路径,知道“应该如何”,却总是在“切近的现实中”跌跟头。

“锚定疗法”就是帮助孩子在当下专注的应对考题,不要被旁的枷锁蒙住了心灵,不考虑远方,只关注“现在,我该怎么办”。

在紧张的备考前夕,每次复习或者做模拟试卷时,可以通过以下这套方法,让自己尽快进入既放松又专注的状态:

1、以舒适的姿势坐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部、颈部和胸部呈放松的直线,把脚平放在地板上。

2、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注意它是如何进入你的身体,又是如何离开你的身体的。调整呼吸,良好的呼吸有三个特点:平稳、均匀(吸入和呼出的时间大致相等),没有声音。

3、慢慢抬起脸,朝向天花板,坚持向上,直到达到一个感觉不舒服的极限,保持头部稳定,伸展脖子前侧,并保持这种伸展。

4、呼气,慢慢把脸收回来,不要停留在中间的位置,把下巴靠近胸部。保持这个姿势,感觉脖子后侧的伸展。

起初,很难达到良好呼吸的状态,每次都需要重复导语,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动作,配合什么样的呼吸,但经过认真多次的训练,你会更快的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并将以上的内容连贯于心,随着锚定习惯的形成,你会发现,也许只需要一分钟,即可进入专注答题的状态。

小兰从高三上学期末开始,使用这套方法,坚持三个多月,就有比较明显的成效,她说:我虽然还是很害怕成绩波动,很担心自己掉链子,但在做题的时候,我不再考虑那么多其他因素和后果了,我至少能认真的投入到考试当中去,只有在考前或者考后,我才有功夫思考:如果考不好,会不会辜负爸妈的期望,会不会降低在老师心中的分数,会不会影响同学对我的喜爱。

每逢大考,就会发挥失常的人,不在少数,不少名人也曾是“高考失利”的典型,比如孙俪,她曾坦言,自己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总是关键时刻掉链子。

家长一味的让孩子放宽心,并不都能奏效,像小兰这样的孩子,就得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考不好”的理由千千万,考好的理由却只有一个——专注,而专注的第一步是——静心。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无序的状态被称作“熵”,有序的状态是“负熵“,当我们的内心繁杂,迷失在前往目标的途中,思维的结构混乱,整个人就会变成”精神熵“的牺牲品。

只有在专注的时候,大脑才能进入“负熵”的状态,一切困难才能迎刃而解。

学霸们的“负熵”值一定很高,他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心无旁骛的做出最准确的答案,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学霸,但高期望不一定能成就好成绩,切切实实的帮助孩子踏实做题才是王道。

“锚定练习”可以有很多变种,主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设计,让孩子塌下心来,投入到解题的节奏中去。

因此,“发挥失常”的孩子并非无药可救,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到解决之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考不易,愿天下学子都能为自己的青春画上一笔靓丽的色彩,无负今日,不负韶华。

References:

1、Tayyab Rashid / Martin P. Seligman,Positive psychotherapy:clinician manual,2018,ISBN: 978019532538

2、 Mihaly Csikszentmihalyi,Flow,2008,ISBN:9780061339202

3、Cook, Joan Littlefield/ Cook, Greg, Prentice Hall,The World of Children,2006, ISBN: 978020544743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