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物语 | 村里曾经的先生们,今天的我们懂不懂?

全文约13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前不久,我在沿淮半岗的乡村集市上,偶遇一位会打算盘的老先生。姓张,今年恰好88岁。算盘珠子拨得啪啪响。于我来说,那是久违了的节奏和场景。

(前不久,我在沿淮半岗的乡村集市上,偶遇一位会打算盘的老先生。)

我刚记事时,村里有位姓杨的老者。那时幼小的我觉得,他已是很大很大的年纪。至少,该是七八十岁吧。脸面,胡子,都不记得了。偏记得,他有两撮显眼的白眉毛。那是年长的标志。

在一个村子里,他是惟一会打算盘的人。好像是给生产队里算账,他的算盘打得啪啪响,嘴里小声念叨着口诀。而且听起来,还有节奏。站在不远处,我看他打算盘,能看个小半天不动身。

村里的人都称他老先生。据说,杨老先生早年间念过私塾,给外村有钱人家管过账。生产队请他当会计,他不干。但年终帮着算算账,倒是很乐意。

还有一位王老先生,也有很厚的私塾的底子。动不动就“之乎者也”,可惜农业活不咋样。因为这个,生产队安排他喂养耕牛。这是个相对轻省些的岗位。喂牛的场所,就在大晒场的边上,几间社屋。那里有十来条耕牛,有成堆的草料,还有老先生一肚子的“子曰诗云”。空闲下来的时候,他会给我们这些小不点儿,讲“人有冲天之志,无运不能自通”的话。

王老先生这话,我太小,听不懂。但我父亲听得懂。那时,父亲已从中学毕业,结婚生子也没几年。他听着老先生讲古的话,在村里教学点当了民办教师。人也都称呼他老师,或者先生。

我父亲这个先生,教村里孩子识字念书,是主业。先在王老先生喂牛的地方做课堂。那里有喂牛的牛槽,我和同伴就趴在牛槽上写字。放学了,耕牛归槽,课堂又成了牛屋。老少爷们都戏称,我父亲是“牛槽学校”的先生。后来,在村中心地带盖了两间专门的教室,教学点的条件才有改善。

副业呢,则是给村里人家代写信件。通常是傍晚时分,人家来请我父亲这个先生。不论有多忙,父亲都是有情必到。到得人家里,在煤油灯,先把远方来信,念给主人家听。主人家需要回信,讲些啥内容,都由我父亲在专门的信纸上写出来——跟学生写作文一个样,先打草稿,再根据主人家的意思,改一改,最后誊写一遍。装信封,封口,还得在信封上写好收寄人的姓名和地址。我有时候跟着父亲去玩,总能听到人家对自己的孩子说,要好好上学,长大了自己写信,不麻烦先生的话。

父亲还有个副业,就是过年之前,为村里人家写春联。一进腊月,他就进县城,买齐毛笔墨汁,以及新出的一册新春联。过了祭灶,村里人陆陆续续把春联红纸送到我家。父亲拉开大桌子,计算每家每户大门、小门的数量,裁纸、叠纸,新毛笔蘸墨汁,开写。裁下的边角料,用来写小福字。一户人家写好后,晾干,叠好,在背面注明姓名,便于人家来取时查找。

通常,这春联一直写到大年三十的早晨。等最后一户人家取走后,才能写自家的春联。因此,每年春节时,我家贴春联,都要比人家晚些。为这,父亲没少受家人的埋怨。父亲却很坦然。他总是说,谁叫我是先生呢,一个村子里住着,应当应分的事。

一代一代的年轻人上学念书,父亲代人写信、写春联的副业,延续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初,才画上句号。

杨老先生于七十年代去世,王老先生在八十年代故去。我父亲这个先生,在九十年代后期,转为公办教师,成了端公家饭碗的先生。2012年秋天,父亲也辞世了。

回望村里的先生们,他们留下来的只是一个个背影,而且越来越模糊。但放眼望去,如今村里的每家每户,都有了能写能画的先生。

(0)

相关推荐

  •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怀念我的父亲

    本文作者:李翃 "父亲节"是近几年兴起的新节日,是商家营造的消费节日.父亲是一个永远的尊称,与"父亲节"没有实质关系,但提到"父亲节",我不 ...

  • 「作家工坊·小说」曹向荣|漏娃

    作家新 干线 漏娃 他看起来不是三十多年前的他了. 三十多年前,他一样是长长的脑袋,但走路是疯快的,快得膝盖像不打弯儿. 三十多年前,他与同村的少年一块儿在校园跑,一块儿坐在教室里听课.他的个子,比同 ...

  • 乡土散文:儿时生产队的老牛屋

    乡土散文:儿时生产队的老牛屋 文:张宗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土地没有包产到户以前的生产队时代,我们老家山东滕州界河镇东曹东村,共有五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老牛屋.现在,老牛屋成了我们这一代人 ...

  • 我•父亲•对联

    我·父亲·对联 姚增华 这几年,与一些文人墨客打交道多,兴趣爱好自然会有所转移.就正月初一这天来说,以往除了玩牌还是玩牌,只不过是麻将牌和扑克牌的不同罢了.现如今正月初一赏春联就如同大年三十看春晚少不 ...

  • 散文||借 牛【征文】

    借   牛 潘宗旭||贵州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牛年春节假期已是过半,有一句世说新语,叫做"假期余额已不足".是的,对于我来说,岂止是"假期余额不足",而是牛年来 ...

  • 徐名发:力尽筋疲卧残阳

    力尽筋疲卧残阳 ---春耕话耕牛 安徽怀宁 徐名发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说的是惊蛰一过,中华大地自此进入春耕季节.自古以来农民们都重视春耕,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荀子就曰:&q ...

  • 我的爱牛情结

    ◆ ◆ ◆ 文 | 图:东方欲晓 今年因为家里有事,又住回老家蔡店.与以前一样,早晚都会上彭城河边遛达遛达,活动筋骨,锻炼身体. 经过整治的彭城河堤焕然一新,沿河堤还铺设了人行步道.步道是用本地盛产的 ...

  • 华州莲花寺镇:为给大伯看病,大姐杀了我家的“小黑”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 的 大 姐 作者 时三文 我的老家在华州莲花镇小少华村,父母养育了我们姊妹五人.大姐时润霞,生于1952年,在姊妹中排行老大,我最小.去年,农历八月,大姐 ...

  • 鲁北记忆:“牛事儿”散记

    伫立故乡西北湾甜水井台上,背倚柳丝倒挂的垂柳,乍见夕阳西下,余晖下西北湾冰凉的水纹也似乎有了暖意.西北湾四周挂满余晖的青草尖在夕阳的笼罩下,显得有些迷迷朦朦.尤其是西北湾东边靠近圩壕一边的蒹葭挺挺的沐 ...

  • 【中州作家】乐悠悠:消失的牛屋文化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12] 消失的牛屋文化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所谓"牛屋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农村这块群体出现的一种生活社会现象.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生产.生 ...

  • 父 亲 / 文:吴瑞宗

    ☀ 主编:醉卧蘭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知青岁月||农民工故事|美文诵读|军旅岁月 描写父亲的文字,在古今中外都占有了太多的篇幅,父亲就是一个永远叙述不完的故事,严厉.宽厚.担当.付出,这些故事就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