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未完待续

当我提笔要写一个我住了三年零九个月的城市的时候,我有太多的话要说,却又不知道如何说起。从人生的22岁到26岁,几乎人生最重要的时光在这里渡过了。我拿起的我的手机到处拍啊拍,生怕漏过任何一个值得回忆的细节。

还记得那天提着行李箱早早在上海虹桥机场候机,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更是第一次出国。那时候的我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去拥抱未知,去探索人生。而此刻的我,恰恰相反,知道生活大概是怎么回事,想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来做好一些基本的事情。这前后对比的反差之大,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柏林,我从学语言,到上学,再到实习,我都没有离开,而且都是一个人。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是柏林丰富的文化艺术生活陪伴着我支撑着我安慰着我鼓励着我充实着我。

读语言的时候,我就办了一张博物馆年卡,每到一个周末就去看一个馆。两个月的时间细细看完了所有公立博物馆。那时候我就像一个热爱艺术的穷画家,带着干粮在博物馆里面泡上一天,直到天黑关门才恋恋不舍离开。面包和矿泉水就放在储物柜里面,中途饿了渴了就出来吃点东西。我基本每一次都会花1欧再挑一张明信片,纪念我这次印象最深的一个展品。回去的路上,回顾着一天所看到的东西,我会觉得自己知道了许多原来不知道不了解的东西,那些精美绝伦的瓷器或者栩栩如生的油画,让走在寒夜里的我内心富足的像一个古代的帝王。虽然我没办法一一到来我都看了些什么具体的东西,但是那些东西会在心里随着时间积累沉淀起来。我知道了迈森的瓷器,包豪斯的蓝色骑士,各种各样的古希腊神话故事成为油画和雕塑的主题。

再后来,博物馆成了我常去的地方。我会在一个破损的古希腊大理石的男性雕塑旁,一个人坐一会儿。暖色的灯光和静谧的氛围,包裹着我。周围一块块巨大的石板或者雕塑分割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不受人打扰的独立时空,我就躲在里面。在这里几乎被遗忘的角落里,我思考着一些二元对立的问题,一些永远不会有答案的问题。想累了我就抬头看看,比我还沉默的雕塑。每一次去,他都是老样子,微微低着头,胳膊也是一直断着。当我想抱怨人生的时候,转念一想那尊雕塑的胳膊至今还没续上呢,也就慢慢学会忍受了。同样是孤零零,我至少还长了两条能到处走动的腿。

我特别喜欢巨大的宽敞的明亮的展厅,画就挂在墙上,有一张长凳位于正中间。好像就在说,来,坐下来慢慢欣赏吧。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张海边的僧侣,广阔的海岸,礁石和天空和渺小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整幅画给人的感觉有点压抑了,大面积的蓝色给人很冷很疏离的感觉。但是那波涛汹涌的海浪甚至弯曲的礁石形状,有点暗喻僧侣难以平静的内心,似乎有什么巨大的孤独感让他的心情无法平静。也许上帝会出现,也许上帝不会出现,僧俗依旧虔心祷告。我是受到了鼓舞的,觉得越是艰难的处境越是凸显了僧侣强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自己真的是非常幸运,能从这些艺术品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最后的几天,我还看了草间弥生的作品回顾展。那些数不清的凸起的触手以及无穷无尽的点点,真的是第一次见的我耳目一新。当我的头伸进类似于万花筒的空间里面的时候,感觉两耳旁边的空间瞬间被拓展开来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能就是日常某个灵感的加工。有些展品的身价都可能超乎我的想象,每个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应该感到高兴,不管是印刷品还是网络电视笔记本或者博物馆,我们能接触以前只有贵族才能接触的艺术珍品。

朋友们问我在德国可还有什么心愿计划,我坦白讲柏林是我的伤心地,我只想早日离开。如果,柏林对于我而言还有什么舍不得的,那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