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论
疾者,快也,夫病,伤耳,疾病乃痛快之症。病大无医,病小劳人,吁大,致命乎,兮小,常伴邪。然无病即死矣!
我们与疾病的关系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相近会破坏相处的美,相远又过于冷漠、少了生气,唯有休戚与共方能相辅相成彼此成就。
疾病能毁掉一个人,也能塑造一个人,无论如何你会发现我们周围那些性格气质出色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这样那样病地困扰。
首先对病有个系统性的认识:不足以致死的病都是疾病,对人造成不可转逆的实质伤害并且越来越严重的是重病,致死且无挽回可能的是大病,自己会好的是伤。
然后与病友好的相处,因为总有一天不是病会离你而去就是你撒手人寰。
而改变一个人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疾病,这样的关系来得快去的急。
我愈发觉得,疾病是一件可喜的事。无论是呕吐、腹泻、有明显外伤的擦碰、只伤及皮肉地打击、体液外漏、各代谢系统异常等,都是对人体的强化、进化是有益的,换句话说能杀死你的是威胁,杀不死你的只会帮助你提升适应能力。
一句可有可无的话:习惯就好。充分概括了人与疾病的关系,你不知道它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会与你亲密接触,你唯一知道的是疾病一定会与你道别。既来之则安之,有所求必有应。善待疾病,它便会在你最不需要时离开,不待见疾病,想要什么早点好、快点健康、速效拯救的都是在培养疾病的抗性,结果有两个:其一,的确好的快甚至身体的免疫都没有作用就好了,可是这就直接牺牲了免疫系统更新病毒库升级换代的机会;其二,并没有什么用,该有多长的病程还是丝毫不变,无非是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照顾了本来就不太在意的健康。所以疾病的治疗在于科学找出病因,合理调整病痛的发展程度,其本质是在保证自体免疫正常的状态下与疾病相处。
最后说说疾病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因素大都与生活环境的质量和工作状态的平衡有关。外在因素是不当的卫生条件和饮食作息。内在因素是不良情绪和生存习惯。即便不参加社会工作的人也必须有工作状态,那就是处事态度,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程度与疾病对抗的实体。卫生条件是通过知识和经验创造的,饮食作息是原生教育下自我培养的,而生活环境的质量是随着个体发展迁移开拓的,所以疾病的预防与其说是预防,不如说是与疾病的相形,人一旦炼化出抗性,可以直接无视某些疾病条件,如不穿衣服、食素、长期不修剪毛发、不畏冷热气候等等。
再说说心疾,这是引起重病、大病的主要条件,亦是疾病康复重要途径。从生理结构上来看,心疾容易干扰各代谢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运作。从心理机制上来说,心疾会直接阻碍各代谢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从而造成神经中枢与各细胞组织的严重信息不对等,从而引发机体内部的信息战争。所以,心疾是毁灭一个人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预防心疾的有效方式就是学习强身,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硬道理。学习强身也是我将来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