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检验检测认证企业申请“高企认定”的几点思考
【导读】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大潮中,高新技术企业要敢于担当产业经济转型的重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将为检验检测认证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指出“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科技型、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可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随后,政策精准发力,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为创新驱动提供支撑,其中再次指出,“加大财税支持,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大潮中,高新技术企业敢于担当产业经济转型的重任,检验检测认证业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生产性服务业是当前的一块短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54万亿元,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增企业数量达到129.06万户,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78.1%。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超过GDP和二产的增速。
但生产性服务业依旧是一块短板。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介绍,我国产业仍然偏重于生产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中低端。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看,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突出。
与此同时,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超过70%,一些发达国家工业之所以强,就是依靠了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生产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领先优势。我国工业大而不强,主要就是在生产性服务业上有差距。
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做战略布局。“政策落脚点在服务型企业上,突出了与科技手段相结合,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郭建平告诉记者。郭建平是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处处长,在他看来,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下文简称高企)的关注,有助于推动新经济的发展和技术飞跃。“对高新技术企业,肯定有促进作用。”郭建平说。
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环节,比如最基础的是计量,重量、容量、速度、时间,都要能够准确地测量,还有一个就是标准,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产品,都要有标准。它是重要的技术基础性产业,为其他产业提供量的确定、量的统一和量的规范等服务;它还是重要的技术性服务业,通过标准化、质量提升等手段,为其他产业的升级发展、民生、贸易等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高新技术企业是义不容辞的排头兵
这已经不是高企第一次被产业政策钦点。由于高企受惠于政策倾斜和社会认可等优势,“高企认定”已经屡屡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
从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外贸服务、体育服务、保险服务,到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以后或有更多的产业政策青睐高企。这背后,是企业渐渐转向创新主体的蜕变。“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时代里义不容辞的排头兵。”郭建平说。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央多次明确发出这一信号。郭建平告诉记者,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企业的地位更加提高,在研究立项、组织研发、市场开拓方面,都将成为主体。
市场竞争,如人饮水,只有企业最明白需求。企业依据需求,组织科研院所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再由企业进行投放,这样,创新的成果才能最快打入市场。在这一点上,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天然的优势。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需要这样的企业带动。
此番《指导意见》划定了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的11个领域,夏农表示,这些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也是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
现在行业从业者都在讲,检验检测机构要发展,要做大做强,都很有道理。从检验检测认证产生的背景来看,最初是基于大家不信任而产生的,有不信任和标准的差异才有检验,这是在市场经济初期不太完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公平度和信任度的增加,这种类型的检验检测会逐步减少,检验检测应更多地为新产品服务,提供技术支撑,这是检验检测长远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不但要创新发展技术优势,也要推动促进产业机构升级,为我国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提供重要保障。
能否认定高企重在持续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某种程度上说,像一块金字招牌。仅仅“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一项,就让企业获益匪浅。而获益并不仅限于此。
郭建平告诉记者,“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不仅仅能让企业得到实惠,更重要的是引导企业建立持续创新发展的能力,所以才更应该严格认定、严格标准、完善跟踪监管机制,确保盛名之下无虚士。
检测认证机构如果建立持续创新发展的能力,是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难题。
目前施行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于2008年颁布,此番《指导意见》提到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涉及的关键技术,均包含在《认定办法》划分的八大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
“但这些只是指标。”郭建平告诉记者,达到这些指标的企业有很多,如何从中甄选出高新技术企业,背后有更多考量。
与此同时,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地位突显。据了解,2009年有关部门在沿海地区调研高新技术企业时发现,经济危机对这些企业的影响较小,这很大程度得益于自主知识产权。
“这说明各地按照新的认定办法评审出的高企,经得起考验。”郭建平底气十足地说。他表示,此番《指导意见》对高企的青睐,也是对现行高企认定管理办法主导方向和基本认定条件的肯定。
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日前召开发展改革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对《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做出进一步部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或将一马当先,领跑全局。
在我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不断深化改革,整合并购的市场化浪潮中,市场主体机构如何利用好“高企认定”,还是对此无动于衷,是需要深度思考的一个问题。
.................................................................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质量与认证微信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