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徳镇古窑博物馆
景徳镇古窑牌坊。
北看故宫,南访古窑。瓷都人自豪的说。故宫展示文物,古窑诉说的是文物背后的故事。导游说。为探寻故事,也为了抚慰我对古瓷的喜爱,我走进古窑。
抬头凝视窑旗黄,
瑰宝生于此地方。
但愿当年能再现,
中华绝技永流长。
景徳镇原属浮梁县。传说当时县城发大水,县衙被冲毁。县太爷在山上找了最粗的大树做房梁,刚上架又被冲垮。有仙人指点,大梁顺水漂流,停住的地方可建县衙。县太爷忙安排人跟随大梁漂流,大梁漂到一个地方停住了。此地依山面水,风水极佳。县衙建在此地几百年平安无事。故取浮梁。唐以前,先民们就在浮梁所属的昌江镇烧造瓷器。宋景徳年间,皇帝赐昌江镇为景徳镇。瓷都由此而来。景徳镇不但是瓷都,茶叶也很有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为证: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景徳镇大事介绍。
当年运瓷器的码头。
古窑旁边的古井。精美的瓷器,也是五行运化的结果。
这里也有明清时期的御窑,只是规模都不大。
风火窑的含义。
龙缸窑,专门烧制皇帝专用的大龙缸。
青窑,专门给皇家烧制小件青花瓷。
色窑,专门烧制颜色釉瓷器。
专门烧制低温颜色釉瓷器的御窑。
专门烧制窑具的御窑。皇家很讲究,官窑瓷器都要用专门的匣钵。
各类御窑口遗址。
御窑遗址。
参观者众。
风火窑。
各类御窑。
依山势修建的龙窑。
龙窑建造在宋代,主要烧制影青瓷,门口的瓷片可见一斑。
窑洞顺山爬高,火往上走,合理利用火势。古人聪慧,体现这里。
像龙盘据在山上。
龙窑介绍。
龙窑窑口。
龙窑柴室。
龙窑前面的大鼓队正在训练。
狮子窑,因窑口外形像狮子而得名。
狮子窑炉口。
葫芦窑介绍。窑的形状像葫芦,故名葫芦窑。
葫芦窑内室。
镇窑介绍。
镇窑列为重点文物保护。
镇窑外景。
镇窑容量很大。
烟囱很粗,说明火势很旺很猛。
烧窑用的木柴,劈成很规整的木条。
整齐的码好,不怕风吹日晒雨淋。
镇窑窑口。
镇窑巨大的内室。
馒头窑。外形像馒头。
高岭土,烧制瓷器的原料。下面的石块磨成粉,漂洗去掉杂质,就是上面的白白的粉块。
精美的官窑瓷器。清雍正粉彩珊瑚红地牡丹纹贯耳瓶。
底款,大清雍正年制,竖写六字楷书款。
清雍正珐琅彩锦鸡图双耳瓶。釉面莹润,胎质细腻,接近透胎,灯光一打,呈肉红色。极其精美。大拍肯定过千万。
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这也是过千万级别的珍宝。
清乾隆粉彩黄地福寿连绵图绶带葫芦扁瓶。这个也是过千万级别的珍宝。
清嘉靖五彩云龙纹方盖盒。留有乾隆爷遗风,至少是大几百万的珍宝。
清乾隆粉彩蓝地葫芦纹干支笔筒。乾隆爷的瓷器极尽精美奢华!
清乾隆粉彩紫地轧道开光山水图碗。皇帝用的碗,极其华贵!
官窑小碗。过百万的东东。
清乾隆珊瑚红描金葫芦瓶。这个在大拍上是几千万级别的珍宝。
清乾隆粉彩镂空幡螭纹象耳转心瓶。这件属国宝级,同类瓷器在大拍上轻松过亿。
清乾隆粉彩紫地古铜纹带托爵。精美绝伦!
带托爵底款。
大明万历红绿彩碗。
大明万历年制双圈楷书底款。
官窑红绿彩碗,红绿彩盛行于明代。
瓷片砌成山的形状。
富富有鱼。
老舍夫人胡杰青手书的致美轩。里面展示很多精美的瓷器。
御窑遗址出土的官窑残器。
残器不失精美。
元代高足碗。
元代釉里红高足碗。
明代红绿彩蝙蝠纹碗底部。
明代红绿彩蝙蝠纹碗。
大明成化白瓷清花团花纹碗,底款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虽残仍不失高贵。
大明成化梵文碗。
明代的小盘,精美的官窑,没看见底款。
残器堆积。
像是风筝图案。
成化时期民窑。
民窑福字底款。
底下这块瓷片,是一瓶子的残片,缠枝莲图案极其精美。按文化层堆积判断,应同属永宣时期。
从胎质和清花及釉面判断,这块瓷片应该是永宣时期的。清花钴料是进口的苏麻离清,铁锈斑浓郁。
窑神童宾。景徳镇瓷人崇拜的大英雄。明朝皇帝下旨烧造大龙缸。由于器型硕大,多次烧制无果。皇帝震怒,如不能按期完成,将处死窑工。童宾以身投窑,挽救窑工。也许感动了神仙,真是有如神助,童宾投窑后,竟烧成了大龙缸!为了纪念童宾,窑工们奉童宾为窑神,焚香敬拜。
大清雍正年制,清花官窑底款,圈足典型的泥鳅背。瓷质洁白细腻。素喜雍正清花,今见清花官窑底款,甚幸!
清雍正清花官窑底款,大清雍正年制,竖写六字楷书款。
岁月的沧桑。
瓷片装饰的小桥。
现代制瓷艺人工作室。
仿制的鸡缸杯。远看可以,细看很糙。不止80,前面还有个8。
江西省陶瓷工艺大师袁宁霞制作的小壶,仿紫砂壶式样。
杜鹃花鸟,画工壶艺俱佳。我很中意,只是要大几百,领导没批准。失之交臂。
袁大师的瓷器,做工精美,画风老到,有名家风范。价格自然不菲。
这几个大瓶,都很漂亮。
袁大师善工笔,师从国内工笔画名家,制瓷绘画俱佳。瓷艺作品价格很高。
袁大师作品展示。
新仿的大龙缸,也很大气。只是一看釉色,自然差别巨大。龙的传人都喜欢龙纹。过去,只有皇帝才能用五爪龙纹。现在仿品都随意啦。
发布于 2019-03-30
打开美篇,阅读剩余100%内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