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东南乡的这所乡村中学,为啥能时刻勾起他乡游子的思念?

长期在外奔波的人一旦上了年纪,总会思念自己的过去,特别自己家乡的人和事。我就是这样的,自己到了知天命这个年龄后也很怀旧,猛然间常常喜欢怀念我的初中母校和母校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来.....

我的初中是在西部黄土高原会宁县东南乡的一所名叫杨集初级中学就读的,杨集初级中学原来叫杨集中学,后来改成现在的杨崖集初级中学,它坐落于会宁县杨集乡杨集行政村北端,依山旁水。

30多年来,飘落他乡,对母校杨中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年回家如果去杨集街道赶集的时候总喜欢站在中学门口望望校园里,看看校园的教室和学校的变化,在自己知天命之年,作为一名还没有完全脱离种地的杨集人,一路走来,自己的生活经历也算富有挫折奋斗性的人生之旅,在中学读书期间的许多事油然在脑海中翻腾,激荡着我的心,激荡着我的情,不知不觉又回忆起我的初中生活。

我的家是在杨集中学10多里外的一个小村子里,我家世世代代家里以务农种地为主,这里久旱少雨,山高陡凹,家境一直很寒酸,读书似乎是我们兄弟姊妹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1982年左右,我从村小学很顺利考入杨集中学就读,那时候我的老家刚包产到户,家境异常贫寒,常常是衣不遮体,食难果腹,但这并没有动摇我发奋读书的信心,通过在杨中4年的恩师苦教和自己苦读,1986年我顺利考入声重点高中会宁县第一中学。

当时的杨集中学教室都是平房,房子和教学设备都很成旧,但教学质量在全县来说是很不错的,那时中学和小学在一个院子开俩大门,小学在现在中学校门的靠东面,中学在靠西面,教室和宿舍都是架子房。住校生男生住在和小学相连接的房子里,女生住在靠北的一排平房里,学生没有食堂,都是学生自己做法吃,我现在的做面食技术估计就是我上初中那时候学会的吧!学生宿舍都住的是通铺,馍馍是从家里带来的,一周回一次家背面和馍馍, 洋芋,油,面等生活用品,做饭用的是煤油炉子,吃水要到饷河泉去抬水吃。

我在中学读书,刚开始是走读,往返数十里要走一条石峡,三岔河是必须经过的河口,每天都是自己操心鸡叫头遍匆匆起床拿上手电赵亮奔往学校,常常生怕自己如果起迟了庄里的娃娃都走了自己不敢去了。在那“十年九旱”的日子里,我们是饿着肚子上课,做作业是常有的事。上中学的时候我家还很穷的,但当时并不感到穷,那时我学习很认真,成绩不错,所以学习感到很快乐的。从上中学开始我就喜欢记日记,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写作,一直坚持到现在。

或许是“会宁教育”的感染,或许是杨中老师苦教,学生苦读的缘故吧,使如今的杨集中学桃园满天下,教育硕果累累。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上都有杨中毕业上,在大江南北你也可以随时能碰到许多毕业于杨集中学的校友,如畅销书《绿如蓝》的作者我的老师张明先生,兰州晨报首席记者张鹏翔先生,拉萨晚报社副主编马可龙先生等都是我杨集中学的校友。还有许多读研读博从事科研工作的校友。

要说初中读书是美好的,对我来说还不够完整,我的初中生活充满了苦涩和难言,在中学读书黄金般的岁月里,我却一边上学一边帮家里干农活,那时其实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青春岁月,白天天没有亮早早吃饭去学校上学,中午在学校凉水加馒头就可以解决午饭,晚上放学回家来放下书包赶紧帮家里干活,不是抬水就是喂羊或给猪倒食,等家里的饭做熟时我已经饿着累着快要睡着了。但吃罢晚饭后,当家里那盏煤油灯点亮的时候,我还是孜孜不倦的爬在土炕上认认真真看书写字,直到夜深人静大人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我才悄悄熄灯睡觉,从小学到中学毕业将近10多年的艰苦磨砺总算我考进县重点高中读书。

高中4年苦读,我还是高考落榜了,为了能让家里弟妹继续上的起学,我高中落榜后毅然选择去村小学做代课教师,挣钱补贴家用,早晚可以帮家里干活种地,白天去学校教书,疯疯癫癫忙上一天,晚上点一盏煤油灯继续看书学习备课。

后来我成家了,我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家庭和孩子。教书,种地,写作都是苦活。有时候看书学习到夜深人静媳妇发现了,还要责怪我浪费煤油家里买不起,我只好悄悄睡觉。

在儿子快能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在一所村小学开始教书同时坚持写作,那时已经发表各种文学作品80多篇,有7次获市县奖励,一次获得省级奖励,教学之余笔耕不停,先后被县广播电视台聘为特约通讯员,受到县宣传部的表彰和获得优秀通讯员的奖励

99年左右,走下讲台,我的青春之火继续燃烧,开始打工生涯,为了生存,我东奔西跑,一路走来历经艰辛,先在兰州站住脚,后来来到温州打工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引荐老板很赏识我,让我当车间主任,和孩子打交道的我一下子做管理,我顶着人生地不熟和经验不足的压力,依然接受坚持干下去了,工作还干的很出色,后来老板调我去上海他的分公司做仓管工作,仓管工作对一个企业来说很重要,我的压力更大,首先电脑做账我一窍不通,我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但我还是接手干了起来,很快进入角色,不惑之年后,我继续坚守在打工路上,坚持爱心接力,感恩社会和曾经帮助养育我的家乡杨集人,在江苏南通,山东威海打工期间我开始从事质量技术管理工作,我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都是青春时期历经沧桑挑灯夜读精神的坚持和延续。

每每回味我短暂而曲折的人生,由哀感谢我初中时候的苦难生活和杨中老师给我人生道路上的教诲,教我做人做事学会感恩图报的简单道理,母校杨中给我这么多痛苦不堪的艰难跋涉的机会,以致让我在人生收获的季节总是感到苦尽甘来回味无穷。我能忘记母校吗?

思考人生,感恩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时刻怀念在母校走过的每一天中的人和事,恩师的教诲终身难忘,感恩我的初中同学,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回到杨中母校来团聚在一起,重温一次我们的初中时候美好快乐学生时代吧!

如今的母校杨集中学已经是西北黄土高原农村一所美丽漂亮师资雄厚的教书育人基地,母校的明天会更美,母校永远是多少流落他乡游子常常最思念,最值得回忆的地方!

2018年岁末,得知母校在江苏扬州爱心企业赞助下,很成功的举办了一场像模像样,艺术性很高的校文艺晚会,在他乡的我特别激动,感到特别高兴,祝福我的母校越办越好,祝福在他乡的校友们有空我们一起去母校长看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