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评析|新锐太极史论
杜元化,字育万。生于1869年。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今沁阳市)西尚镇义庄人。少年时,随本村拳师牛丕璠习练炮捶、七十二路战拳等。1905年,“余师任先生讳长春,沁阳县境东南西新庄人也。聘在余村教授五年间,尝云练太极拳……”(见<自序>)任故去后,杜氏又多次赴赵堡镇向师叔张敬芝请教。1931年,河南省国术馆成立,参加考试被录取为武士,后担任该馆教练。1933年,陈鑫遗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出版,杜元化担任该书“订补者”,收录有《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一文。1935年5月,《太极拳正宗》一书由河南省开封魁士德印刷发行,“编述者 沁阳杜元化 校阅者 巩县刘焕东(县级官员)”。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进攻河南,省国术馆停办。杜氏遂返回故里,后患胃出血,病逝于1938年。
(该书'初版本’封面和'再版本’内页照片)
《太极拳正宗》一书突出特点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太极拳目录》中记载的太极拳套路和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所述几乎完全一样,并且同样分成“十三节”。
(二)杜氏介绍的套路和陈鑫所记虽然一致,但其描述的太极拳传承脉络是另外一番景象,其中不见“陈卜”、“陈王廷”等人的踪影,书中重点推出了一位“蒋发”、“蒋老夫子”。他在《太极拳溯始》中写道:“余先师蒋老夫子原籍怀庆府(河南省)温县人也。生于大明万历二年(即1574年),世居小留村,在县之东境,距赵堡镇数里之遥。至二十二岁时,学拳于太原省太谷县王老夫子讳林祯,事师如父,学七年,……王老夫子学于云游道人,学时即告以此拳之来历久矣!此拳何自来乎?有歌为证。歌曰:
太极之光 天地根源 老君设教 宓子真传
玉皇大帝 正坐当廷 帝君真武 列在两边
三界内外 亿万神仙 传于拳术 教成神仙”
“太极拳”上溯至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当然不可信,剔除这些神仙附会之说,杜元化介绍的人间“太极拳”传承脉络为:云游道人—王林祯(山西)—蒋发—邢喜槐(赵堡镇)—张楚臣(原籍山西,后在赵堡镇开设鲜菜铺)—陈敬柏(赵堡镇)—张宗禹(赵堡镇人,陈氏唯一弟子)—张彦(张宗禹之孙)—陈清平(赵堡镇)—陈景阳(陈清平之子)以及张应昌、和兆元、任长春等。
(三)杜氏记载的太极拳练法也是全新模式,没有陈鑫的“缠丝劲”,而是所谓的“背丝扣”。他解释道:“背丝扣为太极拳澈(意同'彻’)始澈终工夫,其所以然者,何哉?盖以太极拳之动作姿势仿佛若是也。试观空圈之中,恍恍惚惚,其气机发出一种现象,一向一背,分顺分逆,非象夫背丝扣乎?非象夫太极中一明一暗之曲线乎?故以背丝扣名之。”(见<背丝扣图解>)著者杜元化是最早介绍太极拳“背丝扣”练法者,其他各派系太极拳均未见记载和传承。即便是赵堡拳传人,除杜元化之外以及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也不见有人符合此说或论及此理。1999年10月,王海洲和严翰秀编著的《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一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印刷发行,“背丝扣”之说又浮出水面,但应者寥寥,不久又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四)书中介绍了七条练拳要领,即:
“1、空圏 一势一势都练成空圆圏,即是无极,即是联。故每势以转圆为主,不须断续,不须堆洼。如此做去,方为合格;
2、三直 头直、身直、小腿直。三者何以能直?细分之是不前俯、不后仰、不左歪、不右倒、不扭膀、不掉胯,自然上下成直;
3、四顺 顺腿、顺脚、顺手、顺身,四者何以能顺?细分之是手向左去身随之去,腿向左去脚亦顺之去。腿顺脚时,先将脚尖撩起,随势而动,切记不可抬高移动身之重点。向右顺亦然;
4、六合 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膀与胯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5、四大节八小节 两膀两胯为四大节,膀为梢节之根,胯为根节之根,周身活泼全赖乎此。八小节:两肘、两膝、两手、两脚。节节随膀随胯运动,勿令死滞,自能顺随,与膀胯为一;
6、不撇不停 每动一着,左手动右手不动为'撇’,右手动左手不动亦为'撇’。脚之作用与手同。不到成势时止住是为将劲打断,名曰'停’。犯此无论如何锻炼,劲不连接,终无效用;
7、不流水 每一着到成时一顿,意贯下着,是为势断意不断。如不停,一混做去,谓之'流水’。犯此,到劲发时因势无节制劲,无定位,必致劲无从发,此宜深戒。总括四稍,每一动作,行于四稍。此为练拳者之必要。有歌为证,歌曰:牙齿为骨稍,舌头为肉稍,指甲为筋稍,毛孔为气稍。”(见<太极拳启蒙规则>)
此规则现被当代“和式太极拳”传人有选择地采用。
(五)《太极拳总论附歌》,署名为“河南怀郡温邑赵堡镇陈清平”所作,实则多为武禹襄《打手要言》中的语录,比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亦内敛。”“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上下、前后、左右皆然。”等等。
综合以上五点,可知杜元化书中介绍的“正宗”太极拳,其源流传承有别于其他各派,所述理法兼有武禹襄之论。其套路虽然同于陈鑫所述,但是练法要求又异于陈氏,提出了别具特色的“背丝扣”学说,从而编著出一本极富个性色彩的“太极拳”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