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大院:临沂的“乔家大院”
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镇独树头村,至今完好保存着一片明末清初时期的古建筑群,这就是被当地群众称作“乔家大院”的崔家大院的地方,据该村里老人介绍,崔家大院原是显赫一方的大户崔氏兄弟二人的住宅。
解放后,曾作为民兵队部、独树头公社、供销社,后来大部分分给农户做了住宅。鼎盛时期的崔家大院占地200多亩,有完善的古城镇结构体系,有城墙、城门、寨沟、炮台等城防体系。旧时的城墙、庙宇、古碑已经被毁坏,大部分建筑经翻新改造成现代建筑。由于历经破坏,西院槐荫堂、八卦宅等古建筑已全部拆除,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是东院很少的一部分。
在总体布局上,崔家大院在连接各座房的后门为中轴线两侧辐射布局。每排房子右面有一条胡同,房子前面有一条深巷,每巷四户,联成一个整体,形成明显的大户院落。属于明末清初时期的古建筑群,对明清时期房屋建筑构造及文化有重要的研究及考古价值。
这个家族创造了名扬全国的历经数百年而不衰的商业繁荣; 这个家族建设了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建筑风格的“崔家大院”; 这个家族积淀下了尚俭、尚学、尚商、尚德的精神气质和财富…… 这个家族就是河东区崔氏家族。
独树头的村名传说
首先还是先来看看崔氏家族所缘起的村庄——独树头村。独树头村,现在叫做独树头社区,就位于河东区九曲街道办事处。
看到独树头的村名,很多人都会问上一句:为什么叫这样的村名呢?这个村名有什么来历吗? 根据1985年编纂的《山东省临沂市地名志》记载,独树头村位于乡驻地郁九曲北6公里,位于沂河东岸。特产剪刀,农历三、八逢集。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独树头村”。相传明崇祯年间(1628-1644)建村,因村东一大古槐树得村名“独树头村”。
可以看出村名是与村东的一棵老槐树有关。但为何以这棵槐树命名呢?这里还曾流传着一个坚贞不渝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据说,以前村名叫许尤村,故事就发生在独树头村还叫许尤村的时候。当时村里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和一位年轻的小伙相爱了,但双方家庭却从中阻拦,坚决不同意两个人的婚事。看两人的婚事没有希望了,这个女孩选择了一个最无奈的方式——跳河殉情。
沂河就在他们村的西面,也许那里曾经是他们共叙衷肠的地方,也许那里的流水曾照见过他们流连的身影,她选择了这里,想为她美丽的爱情寻找一个归宿。
当时沂河的水道非常发达,这个女孩也不知自己被冲到了什么地方,就遇到了一位正在上任的县太爷。他将她救了上来,并认她作了干女儿。于是,这个伤心欲绝的姑娘没有再回村里,跟县太爷一家住在了县衙里面,每天吃喝不愁,过上舒适安定的生活。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心中的思念却是无法遏制的。也许是相由心生,一天早晨照镜子梳头时,镜子中突然出现了一棵大树,仔细看看,竟是她村东的那棵老槐树!以后天天如此。也许就是这棵老槐树触动了她那颗思念的心,慢慢地,她竟忧思成疾去世了。以后,县太爷为了纪念这个女儿,村民也为了纪念这位刚烈的女子,就把许尤村改为独树头村。
同样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惨烈的版本:
说是在这个村里原来有许姓和尤姓两户人家,两家分住村子的南部和北部,互相之间非常和睦。但是后来两家受外人挑唆,矛盾竟越来越深,成了很深的积怨。后来有一天,这个女孩家里被人放了大火,家中只有这个女孩逃了出来。在后来,这个女孩去了南京,并做上了官太太,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许她的故土之情一直留存在潜意识中,有一天,她照镜子时,发现镜子中有一棵树,“这不是俺庄东的那棵老槐树吗?”惊讶之余,她找人来到村里寻找这棵树。于是她的故事也就被村民们知道了。为了纪念她,也为了表达对这棵充满神力的大树的敬意,这个村便改名为独树头村。
故事的真实性很难考证,但是却让这个独树头村充满了神秘色彩,充满了丰富的感情色彩。 而真实的情况,也许更接近村民刘西玉介绍的情况:独树头村这个村名是自然形成的。
许、尤两姓在这个村里没有了之后,只剩下这棵独头老树。过去,进城出城都要经过这个地方,做买卖的人也在这个地方歇脚,时间长了,那棵独头老树就成了一个标志性的地方。常来这里的人会对不经常来的人说:“你看那棵独树头了吗,你就在那里等着我。”南来北往的人们也喜欢在这里休息一下,打个尖再往前行。时间长了,这棵独头老树就成了这个地方的代名词,又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村庄的名字。
曾经繁华世人知
在崔氏家族的带动下,独树头村逐渐发展成为名扬全国的小商品的集散地。
在过去的碑刻上,载有“距城二十里许,有村为独树头……”的文字,旧时村中以铁货发达著称,小到顶针烟袋锅子,大到铁锅犁铧,无不尽有,成为小商品的集散地。
清末,当地被称为“二沂州府”;抗战时期,被称为“二临沂”。在当时,南来北往的生意人,东北、西安、山西等地往来很多,有时天晚一时找不到落脚处,都愿到独树头住宿。而村中房屋众多,客居便利,一来二去,这儿逐渐成为临沂地域商贸经济发展的中心,被老临沂人称为“二沂州府”。
到解放前,这里又几乎成为临沂文化、政治、商贸中心,这里文人最多,地主势力最大,尤其是商业最繁盛。文化上的地位表现在,独树头的老师多以及村里建有小学上。在清末,全临沂只有三所小学,这里就占了一个。在政治上,它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地。在过去,哪个部队要想打临沂,必须先打独树头,后占小皇山,才能有胜算的可能。
商业繁荣从下面这些现象中可见一斑:那时外地人上临沂做买卖,得先到独树头问价;临沂没有的买卖行当,独树头都有;出了临沂,做买卖的不说是临沂的,都说是独树头的,因为买卖人中,独树头的名头比临沂还大……
而所有独树头的繁荣,犹以崔家的兴旺最为突出。
揭开崔氏起家之谜
说起崔家,有个人物至关重要,他就是备受村民推崇的永昆和尚。出家前,名字叫做崔永昆。
在村西北的崔氏墓地,枯草丛生中立有几块墓碑。为首石碑记述了崔氏家族的来历,碑文讲崔氏是明朝末年从山西迁至独树头村。崔振强指着碑文说,崔永昆是崔氏祖辈志高的玄孙,从小体弱多病,在他大概四五岁时,有一个云游和尚来到村里,说他与“佛有缘”,就把小小的永昆给带走了。康熙年间,这个与佛有缘的崔永昆,已成为五台山感恩寺任住持的永昆和尚,他与多次前来寻父的皇帝结缘,接受了大量无价赠物。永昆和尚后因年事已高思乡心切,后还俗返家,建起崔家大院,过继给他的后人崔廷训还承其衣钵,参加了乾隆皇帝的“千叟宴”,并获赐黄袍马褂等,此为后话。
崔家是明朝末年迁来的,已确凿无疑。但何以发家、繁衍壮大的呢?据传,在五台山感恩寺做住持的崔永昆,在家乡故人的多次请求后还俗。归乡后的崔永昆变卖了大量的皇帝赠物,购置良田,置办产业,使本不富裕的崔家兄弟们一夜间成为巨富。崔氏后人告诉笔者,永昆和尚还俗后,变卖赠物为六个侄子购置良田百余顷。六兄弟齐心协力,除雇工种地外,还大搞商业贸易,北上京津、东北贩卖五金,南下杭州贩卖丝绸,云南贩卖茶叶,南洋贩卖珠宝,西去新疆、西藏贩卖骡马,东去海滨贩卖食盐;在临沂、济南、西安开设钱庄;在家乡开设酒店、油坊,逐渐建起横跨各地的庞大产业。
盛极而衰的没落
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随着清王朝的没落和社会动荡,独树头崔氏家族逐渐走上下坡路;战争,更冲垮了崔家大院这一最后的保垒。据崔印学老人介绍,崔家没落始于抗战时期,崔家的大户有的在战争中伤亡,有的外出逃难。常年经商的崔氏后人,有不少干脆留居在异地他乡;解放后,更是跑的跑,斗的斗,崔家大院仅剩下“空城”一座。在大跃进及人民公社时期,高大坚固的房子理所当然地成为理想的粮库。
对于崔家大院的自生自灭,似乎从未有人意识到“保护”。没有人视为珍贵的古迹,反倒觉得那是地主的房子,是资产阶级的“见证”,该拆,该砸。于是,崔家大院历经浩劫,旧时的城墙荡然无存,庙宇、古碑毁坏殆尽。在有名的“破四旧”中,西院槐荫堂、八卦宅等古建筑全被拆除,现只保留下东院很少部分。许多前檐后厦式的建筑,现在只剩前檐、没有后厦,也仅存七八处院落。更让人感到无限惋惜的是文物的直接损坏:皇帝御赐的龙头拐杖,据称是用能避邪的“降龙木”(香樟木)制成,质地坚硬,造型精美,后来居然被扔进了地瓜窖子,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被当时的村民用来做烧火棍,白白毁掉了。
前面讲到永昆和尚的后人崔廷训,年过八旬时参加千叟宴,并获赐玉牌一块、宝刀一把、龙头拐杖一个、黄袍马袿褂一件、顶戴花翎一顶以及胡梳胡囊等物,现在大概无一存世;御赐圣旨刻于宅前的龟驮碑,碑文由翰林院学士书写,可惜原碑也在文革中被破坏了。十年浩劫,被誉为村里“三件宝”的乾隆御赐龙头拐杖、玉牌及“两世恩荣”牌匾等,全都被破坏或丢失,如今探究起来,无不感到格外惋惜。
崔家大院残存的旧式房屋
崔家大院纵横相连的巷道
崔家大院建筑群具有典型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有明二暗三、明三暗五式结构,房子用两梁一柱作为支撑房子的骨架。木梁全部采用粗圆木,架梁的两侧刻有奔牛、虎、狼、菊花等精美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房头两侧房头之上还依建筑形式的不同,分别雕有龙头、虎头等图案。据介绍,由于“文革”时期的破坏,房头龙、虎等雕刻全部遭到破坏,有的房子还残存着雕刻的龙爪、花座等。在房子正面,厢房两侧为一趟走廊,距离厢房2米左右为两根明柱,下面有圆形的石鼓,上面支撑着梁头。石鼓、明柱因建筑形式各有不同,梁头雕花也不尽一样,梁头中间还有镂空的雕刻木画。房子的外表也因建筑材料的不同而各有特色,有外皮青的,有腰里黄的,各有特色,互不雷同。
在崔家大院的宅院中随处可见到兽刻
在崔家大院中已废弃的存水灭火用的石缸
流风遗韵待来时
亡羊补牢。幸运的是,崔家大院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认识。目前河东区旅游局已将崔家大院做为重点开发的景区,纳入了《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准备结合旅游开发,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将之建设成为临沂商城的起源地、古代生活情景的展示区、现代都市生活的宜居地及临沂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崔家大院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大院位于滨河风景区内,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而且部分建筑、古碑、古树、文物犹存,非常具有保护开发价值。此外,崔氏商业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其间积淀下的尚俭、尚学、尚商、尚德的精神气质对于后人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历史财富。如果将崔家大院的六大堂号、七座油坊等店铺以及榨油术、造氏术、戏楼、织布等原有生产生活情景加以恢复建设,不仅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也将是人们研究临沂清朝时期历史、文化、经济及建筑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