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长期不上班又有稳定收入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今天我们聊一下“睡后收入”这个话题。

有个朋友问了这个问题,他发现周围的人两极分化严重:

1、有着长期稳定工作的人,经常抱怨工作收入增长慢、工作压力大,嚷嚷着要离职,但是从来不会离职。

2、没有稳定工作的人,也是每天抱怨没钱,但是他们经常有不菲的收入,虽然不稳定,但总是有,而且活得很滋润。

他觉得自己这个民企的员工反而是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工作比国企高一些,但是稳定性差,工作表现不好的话,就可能被末位淘汰掉。虽然有固定收入,但是比不上那些经常有不菲收入的“不稳定收入”群体。

人,永远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无论是这个民企的朋友,还是稳定的国企员工,或者是独自打拼的人,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围城中羡慕着外部人员的优点和光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别人的困境。

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我们不用过多批判,而是想想如何才能超越这种局限和困境。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他们最终都破局而出,当然,如果他们没有破局而出,也成不了名人,我们也不会关注到他们。

近代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曾国藩,早期的曾国藩早年考秀才,考了七次才考上,后面的举人和进士,则快速通过。考取秀才的过程,可以揭示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能力:坚韧和反思。

  • 坚韧:使得他百折不挠,在后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表现出屡败屡战的持久韧性。

  • 反思:他反复分析科举考试的考试特点,到岳麓书院学习,掌握了正确的应对模板,使得他接下来快速通过了举人和进士的考试。后来他在镇压太平天国多次失败后,总结了“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将太平天国的运动战优势彻底耗尽。

倔强而内省的曾国藩

曾国藩前期在官场混得很差,他和同僚的关系非常僵硬,处处受排挤,他进行了深入地反思,找到原因:

  • “我一直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同样严格,这谁受得了啊?”

  • “我27岁中进士,得意洋洋,说话不过脑子,总是得罪人,没有人愿意受虐,和我做朋友。”

  • “我总是喜欢辩驳别人,以辩倒别人为乐,完全不给别人面子。”

经过反思,他决定将“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转变为“从我们的角度看问题,让自己和大家一起收益”,以“中和”作为自己的人生策略,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

他这次反思后复出,再次回到官场,大家发现以前那个苛刻、急躁、挑剔的曾国藩不见了,现在的他变得谦虚、真诚、宽恕,拥有了圣人般的视角和品格,于是他收获了大量的友谊和资源。

不是自己的角度,也不是别人的角度,而是“我们”的角度

如果站在“我们”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其实大家有太多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大家很容易形成一个密切的共同体。

那个民企的朋友,他的国企朋友、“不稳定收入”的朋友,他们之间如果进行相互攀比,那么就是典型的内卷,只会在各自的围城内徒然神伤。

如果他们从“我们”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有很多途径可以合作,实现多赢。

例如国企如果有某些信托,内部人员不一定能认购完,那么就可以让民企朋友、“不稳定收入”朋友参与,大家形成一个“一起收益”的坚固结构。

如果民企员工能够有机会参加一些行业论坛,那么也可以推荐自己的朋友参加进来,一起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个世界,金钱和资源都是短暂的,只有影响力才是持久的人生加速器。

总而言之,站在更高的“我们”角度,就会发现其实你有更多的机会和破局的策略,在这个思考层面,“稳定的收入”只是其中一个的选项。

“我们”超越了“你和我”

再次思考,为什么是“稳定收入”?为什么不是“不断增加的持久的收入”?

所谓“稳定收入”就隐含着“长期、持久”的意思,但是“稳定”往往意味着缓慢增长、甚至长期不增长,在时间面前,这样的“稳定”其实更让人难以忍受。

20年前,你可以接受1000元一个月,现在增长到2000元一个月,你能忍受吗?尤其是周边的同龄人都七八千以上的时候,甚至有人达到三万、五万一个月。

所以,追求“稳定”的收入,就是不了解时间的代价,不清楚只有“不断增加的持久收入”才是他们内心真实的刚需。

在八十年代中期,我老家镇上有个高中,因为那一届有个班级考上两个清华的学生,所以这个班级的班主任被镇上奖励了一万元,那个时候的万元户就相当于现在的百万富翁。

有人就建议他不要上班了,这笔钱可以用一辈子了:“你现在每个月工资30块,一年360块,1万元够用30年的了,这是最稳定的财富啊,赶紧回去享福吧。”

还好,这个老师不为所动,他为父母在县城买了临街小铺子(连家店),平时卖点杂货,他的举动被很多人鄙夷,觉得将钱一下子花光了,绝对不聪明。

事实证明,他的投资太明智了,这个小铺子后来被拆迁了,换成了一个酒店,他现在即使退休了,也依然每年有“不断增加的持久的收入”。

所以,不要追求“稳定的收入”,而是追求“在时间面前,不断增加的持久收入”。

哪些方式才会产生“不断增加的持久的收入”?

所有的“睡后收入”都需要先建立起一个自循环系统,在你沉睡的时候依然能够不断地增长财富。

建立这样的自循环系统,有很多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点:需要你耗费精力和心血来建立它。

除了彩票这种完全靠天的事情外,其他的财富收获方式都需要消耗“意识”来达成。例如创业、投资、上班,只是各自消耗的“意识”有多有少。

建立自循环系统的方式,都需要有“前置投入”,例如有人买房出租,有人购买公司股权获得定期分红,有人写小说获得版权费用,有人则专业找打折商品,获得价差。

这些方法都不是免费、高效、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有,肯定也轮不到我们这些普通人来做,例如建立技术垄断或者资源垄断,我们就做不来。

前置投入,才可能建立自循环系统

最有效的方法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洞察未来的趋势,提前部署进入,这个要靠洞察力和运气。

有个朋友十年前正好有点闲钱,他被一个离职的同事一顿劝说(忽悠),在这个同事的创业公司投了50万元,去年他的这个同事将公司卖给某互联网大厂,他的投资升值了70多倍。

这个世界没有不劳而获的免费午餐,但是有搭顺风车的机会,尤其是嵌入到某个生态链中,成为里面重要的一环,那么就算是躺着赚钱了。德国、日本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的状态,例如制造芯片的关键特种气体基本都在日本,短期内半导体企业都绕不开它们。

关于投资,有一个参考于凯利公式的方法,就是分多次的小额投资,不断试错,找到增长率最大的那个投资方向,然后再加大这个方向的投资,很多专业投资人也是这么干的。

这里其实就需要投资人具备前面提到的曾国藩的两个优势:坚韧与反思。

  • 坚韧:坚持寻找不同的投资方向,并遵守自己定下的原则。

  • 反思:不断思考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逻辑,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和盲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方法论。

一旦形成自己的方法论,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建立起一套专属于自己的自循环系统,这才是“长期增长的收入”。

总结

所谓“稳定的收入”,其实应该是“随着时间不断持续增长的收入”,这样的收入体系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来构建自循环系统,没有免费的、天上掉下来的快捷方式。

最好的方式是投资,无论是做创业公司的股权投资还是股票、基金的投资,都依赖于你的洞察力、运气和风险承担能力。

坚韧、反思,是建立这样的自循环系统的必备能力。

(“人人如龙”,我是聚焦个人优势的镭师兄,请关注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