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最大的名人故居,藏身闹市免费参观,晚清名臣李鸿章发迹于此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安徽省省会合肥,早在汉代就是全国18个商业都会之一,境内自然与人文景观非常丰富,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除了大家熟知的包拯,合肥还是许多名人的故乡,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出生于合肥肥东县东乡(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在六个兄弟中排行第二。他的大哥李瀚章曾官至总督;四个弟弟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也非富即贵。19世纪末,家大业大的李氏家族在合肥东大街(今淮河路中段)聚族而居,当年号称“李府半边街”。
如今,淮河路步行街已成为合肥最繁华的街区,街上每天熙熙攘攘、游人如织,周围的高楼大厦与位于步行街中段208号的李氏家族旧宅——“李鸿章故居”形成强烈的对比。李家现存住宅面积仅二千多平方米,不及鼎盛时期的十二分之一,但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盛况。
李鸿章故居于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群,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过厅、中厅以及内眷所住的走马楼,是合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名人故居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故居内以大量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被合肥市民评为合肥旅游的首选景点,目前门票免费。
进入大门,首先来到的是“过厅”,过厅是来客等待佣人进去通报的稍候之地,厅门两侧悬挂着一幅“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的楹联。如今,过厅被布置成为《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陈列室,室内展示了“李氏祖容画像”、李氏宗谱、晚清黄龙旗等珍贵文物。
在过厅正中的屏风上方,高悬着一块“钧衡笃祜”四字匾额,据介绍,这块匾额是李鸿章70大寿时,由光绪皇帝御笔所赐。“钧衡”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笃”意为厚;“祜”是福的意思。“钧衡笃祜”寓意“李鸿章官显福厚”,堪称清政府对李鸿章的最高评价。
穿过“过厅”再往里走,就到了第三进的中厅(相当于现在的客厅),整个建筑高9米,房梁以斗榫搭建,没用一枚钉子。在客厅的东西两侧还配有厢房,形成“明三暗五”的格局,颇具江淮地区建筑特色,是江淮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
李鸿章故居的这座中厅,又称福寿堂,厅堂里最值得一看的,是造型精美典雅的木雕,尤其是厅内正上方横梁上的木雕“佘太君祝寿图”,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堪称徽派木雕的上乘作品。在长桌上还摆放着一只古钟、一面镜子和一只花瓶,寓意“终生(钟声)平(瓶)静(镜)”。
中厅的后面是内宅,中间以一道界墙分隔。这座由第四、五两进构成的四合院式二层楼,主要是李家女眷的休息活动场所,俗称“小姐楼”。楼上摆放的红木家具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展示了家眷们的日常起居生活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楼上东首第一间据说是李鸿章幼女李菊藕(著名作家张爱玲祖母)的房间。
李鸿章一生从政40年,作为晚清“回狂澜于既倒”的重臣,他于1865年在上海开办了中国最大的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了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此外,李鸿章还大兴新式学堂,提议清政府派出首批留学美国的学童。虽然历史上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正是由于其先进的思想和超前的做法,加速了古老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正可谓“秋风宝剑孤臣泪,一生功过凭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