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图象六十四卦

周易包罗万象,天地人物一切事理尽在其中。至于系辞十翼等,那都是六十四卦的注解。六十四卦来自八卦,八卦来自太极。孔子在系辞上传里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在系辞下传里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何谓太极,先儒解释不一。虞翻说:「太极,太一也。」韩康伯说:「太极者,无称之称。」孔颖达说:「太极即是太初太一也。」苏子瞻说:「太极者,有物之先也。」朱晦庵说:「太极者,理也。」来知德说:「太极者,至极之理也。」焦循说:「太极犹言大中也。」各家注解虽不相同,其实都以太极为天地人物的本有之体,简称为本体,此体圆含无穷的形象与无尽的功用,本体形象功用不相分离。不学周易,不明易理,则不知吾人本有此体,不知万物皆备于我,以致凡事舍本逐末,向外驰求,造成一己与群众的种种灭祸。学易明理,则能趋吉避凶。凶之最大者为生死问题不能解决,吉之最大者即是学为圣人。欲学圣人,必须先求解决生死问题。论语记载,子路问死,孔子解答:「未知生,焉知死。」有生始有死,欲知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必须了解生的来源,生的来源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者,太极寂然不动,本无形象,唯为清净光明之体,此为无生之理性。动则显象起用,乃名为生。所生之象,其数无穷,但始动之际,只有一明一暗两种形色,明色为阳,暗色为阴,因此称为阴阳两仪,仪如孔氏正义所释,作容仪讲,因其尚未成象,故不称为两象,只称两仪。但这两仪实为四象以至万象的基本结构,万象即由两仪细分而成,所以万象无不有阴阳两仪。万象之数虽然无穷,但基本之数则为阳奇阴偶。伏羲氏画卦时便发明极为简单的两画,以示无穷无尽的象数之源。这两画就是「

」、「

」。「

」为奇,象征阳,「

」为偶,象征阴,此即阴阳两仪。两仪生四象者,就是阳上加阳「

」,名为太阳。阳上加阴「

」,名为少阴。阴上加阳「

」,名为少阳。阴上加阴「

」,名为太阴。阴阳两仪过于单纯,不足以成万象,万象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于是阴阳奇偶从单一之画加为二画,因而出现四种象。四象生八卦者,就是上四象之上再加一画,而为三画的八卦。太阳加一阳「

」为乾,加一阴「

」为兑。少阴加一阳「

」为离,加一阴「

」为震。少阳加一阳「

」为巽,加一阴「

」为坎。太阴加一阳「

」为艮,加一阴「

」为坤。系辞下传「八卦成列」一段,何玄子订诂说:「八卦之列既成,则无穷之象具载于其中矣。因此八卦而重之,每一卦各以八卦加于其上,则为六画之卦,凡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一爻各有一义,则三百八十四爻之理又毕备于其中矣。」六十四卦每卦六画称为六爻,是以阳刚阴柔二画相推变化而言,故系辞传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何氏订诂说:「刚柔二画互相推去之,刚易柔,柔易刚也。着数九六之变涵于此相推中矣。」九六是揲着求卦时所得的变量。揲着时,如得六,为老阴,如得九,为老阳,如得七,为少阳,如得八,为少阴。周易主于用变,老变,少不变,所以用九六,不用七八。何氏以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即以九六之变为本,而变化无穷。虞翻也以「九六相变」解释「刚柔相推」,何氏特加详说。天地人物瞬息万变,周易六十四卦即以刚画老阳九「

」、柔画老阴六「

」两个变爻显示一切吉凶,令人知所趋避,宁非奇极,而且,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周易独以为卜筮之书而得不焚,此又一奇。图

分宫卦象次序图

乾为天

天风姤

天山遯

天地否

风地观

山地剥

火地晋

火天大有

坎为水

水泽节

水雷屯

水火既济

泽火革

雷火丰

地火明夷

地水师

艮为山

山火贲

山天大畜

山泽损

火泽睽

天泽履

风泽中孚

风山渐

震为雷

雷地豫

雷水解

雷风恒

地风升

水风井

泽风大过

泽雷随

巽为风

风天小畜

风火家人

风雷益

天雷无妄

火雷噬嗑

山雷颐

山风蛊

离为火

火山旅

火风鼎

火水未济

山水蒙

风水涣

天水讼

天火同人

坤为地

地雷复

地泽临

地天泰

雷天大壮

泽天夬

水天需

水地比

兑为泽

泽水困

泽地萃

泽山咸

水山蹇

地山谦

雷山小过

雷泽归妹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先天八卦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0)

相关推荐